以下是含有溫室氣體管理的搜尋結果,共166筆
經濟部工業局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衝擊及國際淨零碳排目標,去(111)年起積極推動中衛體系減碳輔導工作,今(112)年持續遴選在特定領域技術具有獨特性、關鍵性及在全球市場具領先地位的中堅企業,選定廣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邀集供應商共建ESG永續供應鏈的合作夥伴圈,攜手啟動宣示達成減碳目標,預期到今年底結合供應鏈將創造2.5座大安森林公園年碳吸附量。
造紙大廠正隆(1904)響應經濟部工業局「以大帶小」政策,25日於低碳旗艦大廠后里廠舉辦「正隆1+N碳管理示範團隊」誓師大會,象徵國內首例「工業用紙產業碳中和聯盟」正式啟動,首波將攜手20家上下游夥伴共同落實碳管理,目標10月底完成碳盤查。
氣候變遷因應法在今年2月上路,除了將西元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入法,強化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機制,也規劃徵收碳費專款專用、要求事業新設或變更排放源達一定規模者須進行增量抵換,鼓勵事業或各級政府自行或聯合共同提出自願減量專案申請取得減量額度,取得之後可以移轉、交易或拍賣予有需求者,提高減量成本有效性同時,也提供減量誘因促使減量。
為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全球已有多國響應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永續目標,我國政府更於2022年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推動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轉型策略,實現產業淨零轉型,為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碳費及審議機制入法,立法院於2023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
2023年05月09日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了《環境部組織法》!
樺漢(6414)公布今年首季財報,營業利益12.83億元,稅後純益4.92億元,較去年同期年增56.7%,每股稅後純益(EPS)4.64元,年增55.7%,創同期新高。
第一銀行以「永續金融,第一品牌」為永續發展的核心思維,深耕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領域多年,為響應「2050年淨零排放」議題,於5月3日邀請國內企業參與「第一銀行攜手客戶邁向2050淨零排放之目標」專題講座,分享國際ESG趨勢及攜手企業採取具體行動,落實低碳轉型,並藉由這次講座與企業倡議2050淨零排放,邁向永續生態圈,吸引逾180位來賓參與。
證交所與櫃買中心27日共同合辦「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宣導會」,共有近650位公司代表出席,透過了解永續政策及探討減碳實務,為台灣溫室氣體管理及企業永續發展共盡一份心力,更加接軌國際化。
面對不斷升溫的地球,扭轉全球暖化已成為全體世代須共同努力的課題。元大金控自2015年起即陸續導入並通過ISO溫室氣體盤查、水足跡盤查等查證,全集團覆蓋率100%,落實系統化、數據化管理與目標設定,去年整體碳排較前年度減量10%、整體用水減量4%,以實際行動降低企業營運對環境帶來的衝擊。
院址座落於新北市紅樹林的台灣綜合研究院,台北辦公室26日掛牌,新址為容納上百人上班、開會的極大空間。台綜院長吳再益強調,台綜院為考量政策研究機構應接近服務的政府機構,「可以隨CALL隨到」,台綜院台北辦公室就在工業局旁邊,專為淨零碳排盤點政策而設。
環保署今天舉行「氣候變遷署籌備處」揭牌典禮,人力將從氣候變遷辦公室的48人成長至84人,有助於氣候變遷法公告後增加的行政事務,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表示,氣候變遷署籌備處的成立也代表環保署的組織改造已經啟動,希望朝野各黨立委支持改制環境部。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是全球最大的環保節日,今年是地球日53周年,地球日總部宣布2023年的年度主題為「投資我們的星球 Invest in our planet.」。重申每個人都掌握守護地球的影響力,投資地球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出對環境最良善的選擇。
台灣上半年度最大的電子科技產業盛會Touch Taiwan智慧顯示展4月19日(周三)至21日(周五)於台北南港展覽館4樓盛大展開。因應歐盟CBAM邊境碳稅與美國清潔經濟法案,台灣立法院也於今年初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於2024年徵收碳費,友達宇沛將以過往的成功經驗以及數位化智能管理工具為服務項目,希望有效幫助企業完備淨零碳排永續方案,達到產業與環境共同永續發展的目標。
由於世界各國宣示加快淨零碳排腳步,行政院核定環保署氣候變遷局暫行組織規程,在今年地球日(4月22日)正式成立,以在環境部組改完成前,提早成立我國氣候行動專責機關。
企業淨零排放,好比是一趟下山的路程,首先要從「碳盤查」開始,確立碳達峰年度,從「高碳」、「減碳」,最後走到「零碳」目的地。在2022年COP27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中提出名為「Integrity Matters」的報告,未來將明定頻率更高的溫室氣體排放盤查責任,從2025年開始,每五年制定一次臨時目標,以觀察企業減排實際作為,以確保企業淨零承諾的實現。
為提供開發單位更多元溫室氣體增量抵減措施,有效降低開發行為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環保署於近日發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新增事業單位可從農業部門及運輸部門取得溫室氣體抵換量來源項目,以提高事業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意願,並使抵換量來源更為廣泛,加速溫室氣體減量力道及解決開發單位增量抵換需求。
為提供開發單位更多元溫室氣體增量抵減措施,有效降低開發行為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環保署於112年1月19日修正發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第4點,新增從農業部門及運輸部門取得溫室氣體抵換量之來源項目,以提高事業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意願,並使之抵換量來源更為廣泛,期能加速溫室氣體減量力道及解決開發單位增量抵換需求。
2022年全球各國的淨零推動手段逐漸落地,6月份國發會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歐洲議會通過將範疇二排放納入管制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新版草案、美國版碳關稅「清潔競爭法案(CCA)」提案亦首次公布;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亦於年底陸續發布航運業、水泥業減碳產業指引。2022年11月落幕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除了達成史上第一個「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ing)」機制共識,在持續呼籲能源轉型、生物多樣性保育、氣候資金投入的同時,更發布反漂綠報告「誠信第一(Integrity Matters)」,為企業淨零承諾畫出明確紅線。
合庫集團致力推動企業永續,繼去年「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獲英國標準協會(BSI)頒發「Level-5:Excellence」最高等級認證,亦取得「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46 水足跡」、「臺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TOSHMS)」及「ISO 22301 營運持續管理」等多項國際標準之殊榮,於1月11日舉辦授證典禮,由英國標準協會(BSI)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親自授證。
經4次黨團朝野協商後,立法院會昨終於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全案正式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明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並且展開後續碳費訂定作業,預計2024年針對287家排碳大戶開徵碳費,減碳有成者則可享有優惠費率。另,氣候公民訴訟條款遭執政黨立委否決,沒有充分的行政監督手段,環團強烈懷疑政府對2050淨零排放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