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溫室氣體自願減量的搜尋結果,共26

  • 因應2050淨零排放 加速推動氣候轉型

    因應2050淨零排放 加速推動氣候轉型

     編者按:2023年1月10日,立法院正式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設定了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目標,明定各樣減排行動的主管機關,開徵碳費,設置溫室氣體管理基金,併同時納入了公正轉型的概念。由於全球氣候劇烈變遷,各國無不著手更新氣候治理的規制工具,立法者此時於今年通過的此一法律也就受有各界高度關注。當代法律雜誌為幫助讀者更加了解此一法案,邀請專家學者為文,針對修法要點深入討論,分析其中關鍵之處,並指出日後實施時值得觀察之處。

  • 產業界看碳定價 首重接軌國際

     環保署正著手進行研訂《碳費徵收及自願減量額度交易》相關子法,預計2024年開始實施。對此,工商團體反映,業者在意的是企業負擔能力及國際競爭力,呼籲國內推動碳費徵收時,首先應確保可接軌國際。

  • 碳交所元年 減量額度挨批走錯方向

    碳交所元年 減量額度挨批走錯方向

     歐盟即將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意謂減碳及相關的碳費、碳權交易將納入全球貿易規則,因應這股趨勢,台灣碳權交易所終於要在7日成立。專家認為,台灣碳權交易採用自願減量,而非總量管制,抵減成效有限,錯誤的減碳政策恐令公私部門在追求淨零碳排的目標下,多走冤枉路。

  • 遭申請碳權專案排擠 鋼鐵業籲環署給機會

     環保署研議「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但草案明訂申請碳權專案排除五大類對象,排碳大戶的鋼鐵業名列排除範圍,台灣鋼鐵公會提出呼籲,希望被課徵碳費的排碳大戶也能申請自願減量專案即碳權專案。不過據了解,由於環署擔心重複計算,對此仍持保留態度。

  • 完善碳權制度 環保署預告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

    完善碳權制度 環保署預告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

    為促進淨零排放目標之達成,環保署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5條規定,預告「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草案,溫室氣體減量需要多管齊下,為鼓勵事業及各級政府執行自願減量專案,如:提升能源效率、節約能源等措施,藉此擴大溫室氣體減量種類、對象及範圍;執行自願減量專案者取得減量額度後可移轉或交易,形成減量誘因機制。

  • 碳盤查大進展 3子法月底預告

     氣候變遷因應法今年通過,規定排碳大戶明年起開始收取碳費,相關子法陸續出爐,環保署6日表示,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管理辦法、溫室氣體增量抵換管理辦法、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等3子法將在6月底預告,碳交易或拍賣的詳細辦法、手續費等,相關草案預計今年11月底前預告。

  • 為碳權交易作準備! 「氣候法」3子法擬6月預告

    為碳權交易作準備! 「氣候法」3子法擬6月預告

    因應全球環境變遷及減碳工作,加上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的3子法「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管理辦法」、「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溫室氣體增量抵換管理辦法」等將於6月陸續預告。環保署今(6)日表示,其中自願減量的額度未來可在碳權交易所進行交易。

  • 碳權交易能促進淨零?  專家:企業應優先自行減碳

    碳權交易能促進淨零? 專家:企業應優先自行減碳

    氣候變遷因應法在今年2月上路,除了將西元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入法,強化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機制,也規劃徵收碳費專款專用、要求事業新設或變更排放源達一定規模者須進行增量抵換,鼓勵事業或各級政府自行或聯合共同提出自願減量專案申請取得減量額度,取得之後可以移轉、交易或拍賣予有需求者,提高減量成本有效性同時,也提供減量誘因促使減量。

  • 自願減量機制 一般事業也能獲碳權

    減碳成為全球各國與企業都在力拼的目標,環保署18日表示,除了法規規定下的近500家排碳大戶減碳之外,其他事業未來也能以自願減量的方式取得碳權,未來可以進入到碳權交易市場,希望增加各界減碳誘因。

  • 環保署氣候變遷局 4/22成立

     由於世界各國宣示加快淨零碳排腳步,行政院核定環保署氣候變遷局暫行組織規程,在今年地球日(4月22日)正式成立,以在環境部組改完成前,提早成立我國氣候行動專責機關。

  • 《鋼鐵股》溫室氣體自願減量 中鋼獲績優廠商

    經濟部工業局周三11月23日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2022產業溫室氣體減量成果發表暨綠色技術與工程實務研討會」,中鋼(2002)去(110)年推動節能減碳績效顯著,榮獲工業局連錦漳局長頒發「111年度產業溫室氣體自願減量績優廠商」,並由中鋼環境保護處吳一民處長代表受獎。

  • 中鋼榮獲經濟部工業局「111年度產業溫室氣體自願減量績優廠商」

    中鋼榮獲經濟部工業局「111年度產業溫室氣體自願減量績優廠商」

    經濟部工業局11月23日,舉辦「2022產業溫室氣體減量成果發表暨綠色技術與工程實務研討會」,因中鋼去年推動節能減碳績效顯著,再榮獲經濟部工業局頒發的「111年度產業溫室氣體自願減量績優廠商」大獎。

  • 國內首家 亞泥推出低碳水泥

    國內首家 亞泥推出低碳水泥

     國內首家,「減碳」不只要說到,還要做到!亞泥從今年開始,外銷美國客戶的水泥,全面採用溫室氣體排放比一般水泥大幅減低8%的低碳「卜特蘭石灰石水泥」。亞泥21日指出,首批產品已經順利運抵西雅圖,為亞泥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再跨出一大步。

  • 產官合作 邁向淨零碳排願景

    產官合作 邁向淨零碳排願景

     全球關注的聯合國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落幕,對抗氣候變遷,淨零碳排、低碳轉型成為各國共識。讓國內企業見證政府與產業共同攜手邁向淨零碳排願景,表揚製造業推動減碳成果,經濟部工業局29日舉辦「2021產業溫室氣體減量成果發表暨綠色技術與工程實務研討會」,邀請獲獎廠商將多元的減碳成果進行公開的分享。

  • 溫室氣體抵換專案資訊平台 環保署:這與縣市減碳績效無關

    環保署為推動溫室氣體排放源自願減量工作,建置「溫室氣體減量抵換資訊平台」,將已經完成註冊及取得減量額度的抵換專案資訊公布於資訊平台網站。

  • 《航運股》華航宣示2050年淨零排放

    華航(2610)響應國際減碳趨勢,宣示企業營運活動將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目標。華航為國內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同時通過環境系統管理(ISO 14001)及能源系統管理(ISO 50001)雙認證的航空公司,去年高標超越減碳目標,並在今年通過溫室氣體最高等級查證標準。

  • 政府產業攜手 邁向減碳新里程

    政府產業攜手 邁向減碳新里程

     因應國內外減碳管理趨勢,經濟部工業局自2005年起推動產業自主減量、導入節能減碳技術、建置能源管理系統、應用綠色技術與設備,以及揭露產品環境資訊等多項措施,協助產業建立低耗能、低排碳及低污染的生產模式,累計已減少超過1,480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台北市1.8年總用電的排碳量,減量排放成果豐碩。

  • 工業局溫室氣體減量 11月18日成果發表會

     經濟部工業局18日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2020產業溫室氣體減量成果發表暨綠色技術與工程實務研討會」,頒獎表揚今年度15家產業溫室氣體自願減量績優廠商、11位工業污染防治刊物金筆獎得主、七家資源再生綠色產品獲證廠商。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