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溫差大的搜尋結果,共570筆
天氣回暖、變化也更快了,逐漸有春天的感覺。今起一周無冷空氣籠罩,白天高溫回升至20多度,南部甚至上看30度。明補班日一直到後天元宵節,中部以北有短暫雨機率,戶外活動最好準備雨具。
高屏地區水稻插秧已接近尾聲,部分田區已進入分蘗期,近來日夜溫差大,環境濕度較高,田區的秧氈已陸續有稻熱病發生情形,稻熱病發生初期若未適時防治,恐造成田間病菌密度升高,病害可能快速擴展;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注意田間情形,掌握防治時機,並配合肥培管理,勿過量施用氮肥,避免病害嚴重發生。
明(31)日各地天氣晴朗穩定,但夜晚清晨仍有輻射冷卻影響,各地氣溫偏低。氣象局表示,周三(2月1日)晚起至下周日(5日)東北季風增強,局部短暫雨區域從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大台北山區,逐漸擴大到北部、東半部、中部山區。
由於東北季風稍微增強,明(20)日小年夜桃園以北、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雲量增多、有下雨情形,西半部及東北部低溫下探13度。氣象局表示,初二至初四由於冷氣團或寒流影響,北部、宜蘭地區低溫直逼10度,除夕、初二起沿海留意風浪。
由於一股冷空氣南下,明(18)日大台北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零星的降雨,北台灣氣溫稍微下降,其他地方變化不大。氣象局表示,春節期間桃園以北、東半部雲多易雨,天氣涼冷,新竹以南大致多雲到晴、日夜溫差大,竹苗偶有零星雨。
大陸冷氣團與寒流相繼報到,天氣冷颼颼,全台猝死案件頻傳,心臟內科醫師指出,猝死原因多為心因性猝死,意即突發性心跳休止導致死亡,而成因有3種,包括心肌梗塞、肺血栓塞及主動脈剝離,呼籲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吸菸習慣的高風險族群須提高警覺,如有不適應盡速就醫。
高雄麥當勞一名員工因短時間內多次暴露在溫差過大的環境喪命,法院判麥當勞應賠472萬元。重症醫學專科醫師黃軒表示,劇烈溫差真的會要人命,且溫差大於5度就會愈來愈危險,有研究指出,只要溫差每增加1度,就會增加近1倍腦出血的風險。
最近天氣越來越冷,最近兩周的溫差又很大,不少人容易出現疲倦感。中醫師余雅雯提到,天冷溫差大,容易使身體感到倦怠,就是所謂的「溫差型疲勞」,會出現全身乏力、頭痛、頭暈失眠等症狀,可以試著熱敷氣海、關元、腎俞、命門4穴位,讓身體逐漸暖起來。
今日是耶誕節,全台受寒流及輻射冷卻影響,各地有10度以下低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中心副主任黃軒表示,耶誕節到跨年當周,是一年52周當中最容易發生猝死的一周,若溫差5度以上就會提高猝死機率,提醒在極寒的一周要保暖自己,尤其是有慢性病的患者,在乾冷的季節要做好個人保暖。
天氣持續寒冷,明(25)日受到寒流和輻射冷卻影響,氣象局對20縣市發布低溫特報,甚至有6度以下極端溫度的機率,急診醫師田知學分享,急診室近日出現33.1度嚴重低體溫的患者,不只可能心肺衰竭,還會有生命危險,就算是年輕力壯的族群,也不可輕忽。
北台灣今最低下探4度,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分享,天冷易猝死,但不是讓房間越暖就越好,因為若室內室外溫差太大也很要命。根據英國研究,不同疾病的患者的室內安全溫度有所不同,肺部疾病者建議室溫維持21度、心血管疾病者則是18度;年長者與其他慢性病也是18度;嬰兒房則建議維持在16到20度。
寒流過後,台灣西半部受輻射冷卻影響,日夜溫差大,南投縣埔里鎮郊區清晨最低溫4.7度,家住埔里的攝影玩家陳琪元20日清晨開門發現濃霧,立即衝往虎頭山,發現埔里籠罩在雲海之中,上午8時許太陽出來後,盆地中間雲霧往山邊聚攏,形成甜甜圈雲美景,直呼:「可遇不可求,真的是奇緣!」
寒流發威,心臟科醫師林謂文指出,當溫度劇烈變化時,特別要注意室內猝死,研究指出,很多到醫院的猝死患者都是在室內死亡,並傳授2招預防,首先是起床接觸冷空氣前,先做暖身運動或床邊放衣服穿上,另外長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馬上起床可能會頭暈、跌倒,可先在床上賴床5至10分鐘,讓身體適應溫度,軀幹、頭頸在溫差大時影響最劇烈,最需要防護。
寒流來襲全台紛傳凍斃悲劇,台中47歲李姓男子去年11月寒流期間慢跑後返車上休息因心肌梗塞險猝死,經PCR、電擊加上心導管救回一命,10年間3度心肌梗塞的他再遇寒流來襲,對親友不放棄讓他重生銘感在心,也呼籲民眾天冷除做好保暖,也不要外出運動,以免造成心血管收縮劇烈陷死亡威脅。
今年入冬以來最強冷氣團將於周末報到,這幾天氣溫明顯降低,14日東北季風強勁,氣象局對全台16縣市發布強風特報,雲林縣西螺鎮養雞農在雞舍內升火保溫,並把縫隙處封好讓小雞平安度過低溫,崙背鄉的哈密瓜農也加掛紗網布,為脆弱的瓜苗防風。
今天適逢24節氣的大雪,當氣溫降低或周遭環境溫度驟降時,血管內的平滑肌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衛福部國健署特別提醒,具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民眾,更會增加心臟病或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國健署也提出「護心3招」,提醒民眾預防低溫帶來的健康危害。
常言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乃自然界萬物運行的真理,每當「立冬」一到,自然界呈現陰盛陽衰之貌,此季節枯枝漫天、蟲獸冬眠、晝短夜長、氣候寒冷、早晚溫差大,人們的作息勢必要順從自然,方能保持身體的健康。
由於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影響,明(30)日北部及東半部天氣將出現明顯變化,轉變為多雲、短暫雨的天氣,其中基隆北海岸、東北部有較大雨勢。北台灣溫度劇烈下滑,最低僅有17度,白天高溫也只有20度。
冷氣團隨東北季風南下,預計今天晚間起變天,尤其北部及東部氣溫驟降。國民健康署提醒,外出時要穿戴帽子、口罩、手套、保暖衣物、襪子及鞋子等保暖物品,以免氣溫差異過大,恐引發心血管疾病或中風。
氣象專家吳德榮今天在「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今(12日)晨真實色衛星雲圖顯示,金馬及西半部有局部濃霧。各地幾無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