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漢字博物館的搜尋結果,共08筆
澎湃新聞18日報導,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上海市「5·18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在上海玻璃博物館舉辦。今年主題為:「博物館賦能美好生活」,主要強調博物館與民眾、與城市的互動共生。上海全力打造「博物館之都」,全年舉辦臨時展覽400多場,已備案博物館達162座,約每15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看大展、觀文博,已成市民剛性需求。
由大陸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廳主辦,江蘇省文化發展基金會、省民辦博物館協會承辦的「中華民博收藏精品展」22日將在南京華榮大廈開展,共展出297件精品,市民可以免費參觀,這次的精品展,徐州聖旨博物館帶來幾十件明代的、清代的精品,其中可看見,聖旨上真如電視劇所演,是用「奉天承運」開頭的。
位於新北市永和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今(9日)舉辦18周年館慶-愛地球愛和平系列活動暨《愛與和平書法藝術特展》開幕,適逢「世界宗教和諧日」,來自各界的宗教代表宣讀「愛地球.愛和平」共同祈禱文,祝賀宗博館生日快樂,祈願一切生命聖潔慈悲、善願永續,多元相依互濟共生化解衝突,提升愛與和平的生命價值,從靈性力量出發療癒我們的地球母親,願世界和平、生命和諧、地球平安。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日語中也多有應用。日本首間漢字博物館將於今日在京都祇園開幕,博物館於首年以學生交流及遊客為主,估計每年能吸引約 5 萬人次參觀。
30日,漢字之旅——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的同學們乘車來到河南安陽,參觀中國文字博物館,這是中國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一日千年,盡覽中國文字從遠古「嬰兒期」發展至今的歷程。
近日,美籍華裔陳燦培先生向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捐贈了469件抗戰時期的珍貴歷史文物,其中有首次在重慶亮相的帶血符的飛行夾克。
博物館經濟夯,以「翠玉白菜」為首的故宮文物展和各式國際合作展,去年為故宮吸睛超過436萬參觀人次,創歷史新高,又以陸客占48%最捧場,光是翠玉白菜紀念品一年就為故宮賺進億元收入,號稱台灣最吸金的文創商品之一!
為了提升台北市民的閱讀、文化素養,市府預計花費三‧三億成立「台北文學館」,未來將以數位方式保存作家作品,舉辦文學獎、詩歌節等活動,並推動國際城市間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