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漢學研究的搜尋結果,共410

  • 中研院攜手莫德納 加速台灣mRNA技術發展

    中研院攜手莫德納 加速台灣mRNA技術發展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橫掃全球,mRNA疫苗協助各國取得良好抗疫成果。中研院昨日與莫德納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在今年底完成「mRNA先導研究設施」相關驗證工作,協助培育本地人才,預計2024年起接受產業及學研界小型量產mRNA疫苗。

  • 公開催債 武漢駁財政困難

     武漢財政局、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公司日前聯手登報催債,引發聯想是否與財政困難有關。此外,催債清單列舉259條借款訊息,其中超過人民幣(下同)千萬的有5家,統一集團、東風汽車赫然在列,市場高度關注。

  • 「道士院士」李豐楙鼓勵學子 做研究要不怕冷門、用心投入

    「道士院士」李豐楙鼓勵學子 做研究要不怕冷門、用心投入

    台灣師範大學今(27)日舉行111學年度畢業典禮,中央研究院首位「道士院士」李豐楙獲邀發表專題演講,他期勉畢業生,從事研究不需要害怕冷門,只要用心投入,就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人生。

  • 輔大抗癌研究新突破 助力食道癌患者存活率

    輔大抗癌研究新突破 助力食道癌患者存活率

    近日輔仁大學AI發展中心在江漢聲校長的帶領之下,研究團隊在醫療大數據研究上有不錯的表現,吳思遠教授與AI發展中心研究團隊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食道癌治療方法,這種方法有望改善患者的存活率。並將其研究成果發表於胸腔腫瘤領域排名第一(Impact Factor > 20分)的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醫學會會刊。)

  • 漢學家羅致德贈書國圖逾6000冊  家屬來台共推漢學研究

    漢學家羅致德贈書國圖逾6000冊 家屬來台共推漢學研究

    奧地利漢學家羅致德(Otto Ladstätter,1933-2005)為歐洲德語區最早投入漢學研究的知名學者,捐贈給國家圖書館的典籍資料約6000冊,館方近日舉行其捐贈藏書特展,並邀請家屬來台參與,盼透過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力量,共同推廣漢學研究,也讓台灣民眾藉此機會一覽漢學家的崛起歷程。

  • 2023時報優秀學生獎學金即起申請 獎金最高1萬美元

    2023時報優秀學生獎學金即起申請 獎金最高1萬美元

    為獎掖優秀學生,培養傑出人才,以宏揚中國文化,時報文化基金會每年特別設置獎助金,對全美各地成績優秀、表現傑出,而有志於研究中國文化博士班研究生發給獎助金。學生不拘性別、種族,擇優遴選以資鼓勵。

  • 國際高教主管齊聚台師大  估國際新生2年恢復疫前招生標準

    國際高教主管齊聚台師大 估國際新生2年恢復疫前招生標準

    全球疫情解封,文教交流也紛紛重新啟動,台灣師範大學21日起連續兩日舉辦高等教育國際化論壇,邀請來自美、歐、亞洲5所頂尖大學的國際長、學術行政主管及駐台外國機構代表等300多人齊聚校園,共商高教國際化策略。各國大學主管均認為,疫情雖導致國際新生人數銳減,但這項數字已從谷底爬升,回流速度超乎預期,相信近兩年內就會恢復到疫情前的招生數量。

  • 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 90歲高齡翻譯家鄭清茂獲典範獎

    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 90歲高齡翻譯家鄭清茂獲典範獎

    35屆「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頒獎典禮今天下午在國家圖書館舉行。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與旅美資深翻譯名家宋瑛堂,分獲「散文大師獎」及「翻譯大師獎」首獎,本屆新設相當於終身成就獎的「文學大師典範獎」,由著名翻譯家也是日本漢學權威鄭清茂獲獎。

  • 時論廣場》感懷朱雲漢志業與人格(周陽山)

    時論廣場》感懷朱雲漢志業與人格(周陽山)

    朱雲漢院士在2月5日遽逝,政學各界人士紛紛致哀與感懷。我想從個人追憶的角度,對至友雲漢兄表達敬意與哀思。

  • 朱雲漢協助國際開展漢學研究

    朱雲漢協助國際開展漢學研究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2月5日晚間因為直腸癌在家中病逝,享壽67歲。學界表示,朱雲漢對大陸和西方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見解非常高,他主張眼光要離開美國,並把漢學研究帶往歐洲及俄羅斯,他的離世是國際社會科學領域的重大損失。

  • 2400年前「沖水馬桶」出土 寫考古界首例

    2400年前「沖水馬桶」出土 寫考古界首例

    古人科技超乎想像!大陸陝西櫟陽城遺址近日出土「沖水馬桶」,距今已有2400年歷史,由陶便器和彎管組成,不過上部結構已不存在,該馬桶在一座宮殿建築遺址內發現,是歷代宮城考古中唯一一例「廁類」遺存,因此格外受到關注。

  • 鄭永年緬懷朱雲漢 再思中西制度比較 稱中國確立三權分工具優勢

    鄭永年緬懷朱雲漢 再思中西制度比較 稱中國確立三權分工具優勢

    台灣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日前逝世,他是享譽華人世界的政治學大師,過世的消息同樣震驚大陸學界,許多大陸學者特別為文緬懷哀悼。大陸知名學者、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近日在陸媒撰文悼念,讚揚朱雲漢不僅是頂尖學者,更是當代亞洲罕見的思想家,對於比較西方政治和亞洲政治,推動民主化研究,發揮了重大貢獻,「雲漢的逝世對學界和思想界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但他對亞洲原創性學術研究的呼籲和踐行將不斷在亞洲大地上蔓延開來」;鄭永年認為,中國已跳脫西方的三權分立民主制度,走出並確立了一條「以黨領政」下的三權分工體系。

  • 中研院士朱雲漢病逝 享壽67歲

    中研院士朱雲漢病逝 享壽67歲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5日晚間因直腸癌在家中病逝,享壽67歲。學界表示,朱雲漢對大陸和西方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見解非常高,他主張眼光要離開美國,並把漢學研究帶往歐洲及俄羅斯,他的離世是國際社會科學領域的重大損失。

  • 朱雲漢辭世  中研院政治所悼:國際社會科學領域重大損失

    朱雲漢辭世 中研院政治所悼:國際社會科學領域重大損失

    中研院政治所特聘研究員朱雲漢過世,中研院政治所在官網發文表示,朱雲漢2002年8月1日加入該所,為該所所創所時3位研究人員之一,並於2012年7月當選中研院院士,2016年當選為世界科學院院士(TWAS)。他的過世,國際社會科學領域的重大損失,

  • 中研院士朱雲漢過世 享壽67歲

    中研院士朱雲漢過世 享壽67歲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昨(5)日晚間在家中過世,享壽67歲。他的哥哥、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朱雲鵬,今晨在臉書證實這項消息,祝弟弟一路好走。

  • 中研院士朱雲漢辭世享壽67歲   哥哥朱雲鵬沉痛證實

    中研院士朱雲漢辭世享壽67歲 哥哥朱雲鵬沉痛證實

    台大政治學系教授、中研院院士朱雲漢,驚傳昨(5)日晚間9時在家中離世,享壽67歲,朱雲漢的哥哥朱雲鵬今(6)日凌晨在臉書發文,證實弟弟已經往生。

  • 書摘精選》大家要緊學國語

    書摘精選》大家要緊學國語

    從上述故事,可以看到《豐年》透過漫畫與淺白圖說,扮演傳遞知識與行為規範的角色,所用文字十分淺白,甚至直接使用「閩南話」,令人好奇的是,這不是違背了當時推行國語的政策嗎?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豐年》如何在國家推行國語政策的壓力下,做到以淺白文字讓農民看得懂,取捨之間試圖能夠雙贏。

  • 丁愛博來台學習中文 與妻子締結良緣成台灣女婿

    丁愛博來台學習中文 與妻子締結良緣成台灣女婿

    國際知名漢學家丁愛博(Albert E. Dien)以六朝史研究聞名於世,自幼便對亞洲文化深感興趣的他,曾在年輕時來台灣學習中文,相繼在東海大學與台灣師範大學就學,後來更與出身鹿港書香門第的丁淑芳結為夫妻,成為台灣女婿,從此與寶島締結了一生的緣分

  • 知名漢學家丁愛博回饋寶島 捐贈國圖畢生漢學藏書

    知名漢學家丁愛博回饋寶島 捐贈國圖畢生漢學藏書

    國際知名漢學家、美國史丹佛大學東亞語言文化學系名譽教授丁愛博(Albert E. Dien),專長中國六朝史研究。身為台灣女婿的他,為回饋寶島,將漢學各類文獻贈予國家圖書館永久典藏,並已在舊金山時間12月7日自美國運送來台。

  • 竹縣茶花季邀你穿漢服 共賞花神起舞

    竹縣茶花季邀你穿漢服 共賞花神起舞

     新竹縣茶花園藝研究學會結合縣府、茶花產銷班舉辦茶花季,於24、25周末兩日於文化局登場,由於茶花園藝研究學會理事長范秀英為漢服愛好者,她認為結合茶花與漢服相得益彰,邀請全台多個漢服協會共襄盛舉,還有7名花神在台上翩翩起舞,襯托茶花之美。現場推出漢服體驗,不少愛好漢服民眾換上古裝後,穿梭於各品種茶花之間,頓時讓人有穿越時空的錯覺。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