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漢畫像的搜尋結果,共08筆
肖形印在印章發展歷史上,既古老又年輕。說它古老,是因為源頭可追溯華夏文明起始時代;說它年輕,是因為到晚清才進入篆刻家創作範疇,直到當代才得到繁榮發展。
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大陸漢畫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畫像石是徐州豐厚的兩漢文化的代表,與漢墓、漢兵馬俑並稱為「漢代三絕」,與南京的六朝石刻、蘇州的明清園林並稱為「江蘇三寶」。
為了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促進兩岸同胞書畫藝術的交流與發展,經過海峽兩岸藝術家的共同努力,由徐州市美術家協會、徐州市書法家協會、徐州市漢畫像石研究會、徐州市台商協會、徐州市臺屬聯誼會、臺灣中國美術協會共同主辦的「漢風墨韻——徐州美術的歷史與今天暨彭城畫派作品展」,6/2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隆重開幕。徐州市副市長 李燕女士、行政院前院長郝伯村先生、海基會前董事長 林中森先生、台北市前副市長 李永萍女士共同出席並發表致詞、台灣國父紀念館館長 林國章先生、徐州市委副秘書長 劉漢英先生、徐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尹洪平先生、徐州市台辦主任 朱曉清先生、徐州市文廣新局局長 高成富先生、徐州市台商協會會長 張冠中先生、徐州市美協原主席 姜舟先生、徐州市文聯副主席、市書協主席 馬亞先生、徐州市文聯副主席 孫茂祥先生等人均應邀出席開幕儀式,開幕式現場冠蓋雲集。
大哉孔子-聖像.聖跡圖展今天起在國立東華大學展出43幅孔子畫作仿製品,展品採用高模擬技術製作,還原原作風貌,將這些珍貴的歷代孔子畫像完整地予以展現,此外校方也配合推出「孔子書展」精選出300本「易讀」的孔子書籍,讓學生看著孔子樣貌,細讀孔子。
中國大陸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指出,歷時3年,遼陽苗圃漢魏遺址百餘座漢魏墓葬出土,其中部分石室墓室內有彩繪壁畫。這些漢魏壁畫墓距今逾1700年歷史,比敦煌壁畫還早300餘年。
新漢畫,台灣少見的水墨畫之一,技法屬於原創性神祕高妙的潑墨、潑彩等沒骨畫法,打破了近千年來國畫勾線填色的筆墨造型基本套路。有興趣的民眾,可走一趟台南文化中心,體會2000年前的文化長河。
數年前美國財政部決定把10元美鈔上的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彌爾頓的畫像換掉,改用一幅對人權、民權與女權有貢獻的女性,並公開徵求提名人選,很多人響應。沒想到,一齣以漢彌爾頓為題材的百老匯嘻哈(Hip Hop)歌舞劇,不僅保住漢彌爾頓的畫像,並激起了全美男女老少探究漢彌爾頓生平的熱潮。
漢代人們非常講究生活文化與藝術的結合,造就了獨特的漢畫像磚藝術的濫觴,各種形式的漢磚構件,成為當時藝術家揮灑創作的載體,他們以刀代筆雕刻出一幅幅精美的淺浮雕,這些浮雕介於繪畫與雕刻之間,顯現出強烈的時代特徵,代表著漢朝獨有的藝術形式,也成為漢朝以降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造成極為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