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烘焙龍眼的搜尋結果,共54筆
南投縣中寮鄉龍眼文化季,26日在龍眼林休閒農業區龍眼灶前登場,南投縣長許淑華親自主持起灶祈福開香儀式,依照古法以傳統竹火把點燃灶火,翻動烘焙中的龍眼,宣布今年龍眼乾烘焙工作啟動。
中寮鄉龍眼文化季活動,26日在龍眼林休閒農業區龍眼灶前登場,縣長許淑華親自主持起灶祈福開香儀式,依照古法以傳統竹火把點燃灶火,翻動烘焙中的龍眼,也宣布今年龍眼乾烘焙工作正式啟動!
高雄市內門龍眼已連3年歉收,農民殷盼今年豐收,雖量足但受乾旱影響,今年普遍顆粒小,農民擔憂賣不出去,內門區農會強調,盡可能收購協助農民,但也擔憂太小顆請不到工人處理烘焙過的龍眼,形成兩難,農業局則以多元管道全面幫農民行銷。
73歲家住台南市東山區東原里的果農葉再哲,遵循土窯烘製龍眼乾的古法已經30年,他說,今年受氣候因素,龍眼產量剩不到正常年2成,盤商來產地收購龍眼乾的每台斤較去年漲了1倍,不少農友苦嘆說「價格好,卻沒貨賣」,中秋節將至,他也特別保留大顆的龍眼烘製,準備送給親朋好友分享。
彰化市彰南路一棟磚造鐵皮倉庫下午2時許,發生火警,霎時烈焰狂然,附近巷弄內住戶都壟罩在濃煙下,心生恐懼,彰化縣消防局第一大隊14輛消防出車救援,倉庫都已經付之一炬,屋主心痛如絞,表示正在烘焙龍眼,烘了幾十年了,這下子龍眼乾燒成灰,吃飯的工具和工作場所也都毀了。
台南市東山區是全台龍眼最大產區,今年產量受氣候影響,僅剩1至2成,目前已是早花產期,近日運銷到台北果菜市場的龍眼鮮果,每台斤喊到100元,拍賣價是去年產季初期的2倍,隨著採收烘焙的主產季將至,區農會預估,今年民眾買龍眼鮮果或果乾,可得多付一點代價。
台南市東山區是全台龍眼最大產區,今年產量受氣候影響,僅剩1至2成,目前已是早花產期,近日運銷到台北果菜市場的龍眼鮮果,每台斤喊到100元,拍賣價是去年產季初期的2倍,隨著採收烘焙的主產季將至,區農會預估,今年民眾買龍眼鮮果或果乾,可得多付一點代價。
七年級生陳昀鎂是台南市東山區的農家子弟,家族世代種龍眼,大學畢業後返鄉協助家人推展龍眼產品,近來還在果園養鵝,希望取代機器和人工割草,不過這些鵝不只會除草,還會偷吃即將成熟的龍眼,令陳昀鎂哭笑不得。日前她將鵝偷吃龍眼的逗趣畫面po網,讓不少網友笑翻。
從事半導體產業的林紹俸,老家在台南市東山區林安里番仔厝。原本在高雄工作、置產的他,2017年偕妻小回老家種龍眼、投入土窯柴燒龍眼烘焙工法,傳承老味道;他也有感於年輕人視龍眼為「老派」食物,找人研發讓人耳目一新的法式桂圓軟糖、龍眼花茶,打進年輕人市場。
「臺鹽線上購」平台攜手雲林縣糧莘庇護農場及台南東山家農場,推出線上小農直送專區,並嚴選糧莘的有機紅藜和家農場的窯燒龍眼商品限定販售,把小農用心栽培的成果回饋給消費者,希望扶植在地農業。
台中市大里區竹仔坑地區是龍眼重要產區,每年農曆7月進入產季,但受到因為上半年大旱、下半年大雨等極端氣候影響,今年龍眼果粒普遍偏小,且不少果實因含水過多而裂開,產量比去年減少約6成,農民大嘆無奈。
今年龍眼產量因為上半年大旱、下半年大雨,導致龍眼偏小產量不好,讓需要龍眼大果才能烘焙的龍眼乾受到影響,這還不是最慘,彰化二水八卦山脈獼猴成群下山,從龍眼未熟吃到熟果,讓農民沒有龍眼可收,只能到隔壁南投購買,才有龍眼製作龍眼乾。
受連月豪雨影響,台南龍眼受災嚴重,沒被大雨打落的,很多都含水過多而裂開,許多農友都放棄收成,直接報災損,1名烘龍眼業者說,以目前收購量來看,今年可以烘的數量,恐怕僅有去年的一半。
台南市東山區為台灣龍眼的主產區,7月底即將進入採收季,受上半年乾旱缺水影響,今年果實偏小,且「烟花」颱風生成,這周末恐影響台灣,鍾姓農民嘆,今年龍眼是「一波三折」,種植過程遇到旱災、荔枝椿象蟲害,現在颱風逼近,但果實小又不夠成熟,無法提前採收,只能跟風雨「拚看嘜」。
台南市東山區為台灣龍眼的主產區,7月底即將進入採收季,上半年因乾旱缺水影響結果,以往此時果實的大小,應界於10元至50元硬幣,今年卻只有5元硬幣大小,「烟花」颱風生成,這周末恐影響台灣,鍾姓農民嘆,今年龍眼是「一波三折」,種植過程遇到旱災、荔枝椿象蟲害,現在颱風逼近,但果實小又不夠成熟,無法提前採收,只能跟風雨拼搏。
大陸今起暫停進口台灣鳳梨,為搶救鳳梨農,政府砸10億元救市,台南關廟鳳梨農黃百練昨直指問題核心,認為政府不該只是給10億元補助,只求暫時解決眼前難題,若再遇外銷碰壁怎麼辦?呼籲政府該做的是強化農會資源、培養專業人才,專責輔導農民,讓農業穩健發展。
去年龍眼受暖冬影響產量銳減,今年年初低溫足夠,產量品質尤勝往年,台南楠西區88歲龍眼農羅銀和,自幼跟父親學種龍眼、烘龍眼乾買賣,最多一年曾收購30萬斤新鮮龍眼來烘焙,從土窯到自建廠房,一次可烘9個磚窯,經驗老到品質好,常被盤商追著要貨。
去年龍眼受暖冬影響產量銳減,今年年初低溫足夠,產量品質尤勝往年,台南市楠西區88歲龍眼農羅銀和,自幼跟父親學種龍眼、烘龍眼乾買賣,最多1年曾收購30萬台斤新鮮龍眼來烘焙,從土窯到自建廠房,一次可烘9個磚窯,經驗老到品質好,常被盤商追著要貨。
今年龍眼豐收,農民紛紛將鮮果烘焙成龍眼乾後保存或販售,近年來因機器發達,古法烘焙的龍眼乾越來越少,位於嘉義縣竹崎鄉文峰村的溪心寮聚落仍保留用傳統古法手工烘焙龍眼,文峰村長林銘安也是焙龍眼的職人,除用古法烘焙外,還加上祕密武器能幫龍眼「去角質」去菁,外皮更光滑吃起來也更鮮甜,吸引不少饕客訂購。
台南東山區以古法烘焙龍眼乾已有上百年歷史,青農林紹俸3年前回鄉接手經營家裡的龍眼園,為保留傳承土窯景觀與龍眼產業文化,23日舉辦龍眼土窯烘焙文化推廣活動,東山國小10多位學童報名參加,體驗採龍眼、剪枝、入灶、翻焙等工作,直呼好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