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無人艇的搜尋結果,共61筆
俄羅斯軍事部落客在Telegram上說,俄羅斯在西克里米亞完整虜獲了一艘隸屬烏克蘭海上自主衛隊無人機器人裝置(MAGURA)的V5 無人水面艇。
烏克蘭軍事情報機構昨天表示,烏克蘭海軍的無人艇在克里米亞擊沉俄軍兩艘小型登陸艦。與此同時,烏軍正在東部被毀的城鎮阿夫迪夫卡(Avdiivka)應對進一步的俄軍攻勢。
國造潛艦海鯤號原型艦上月28日在台船高雄廠區舉行命名及封殼典禮,蔡英文總統親臨主持擲瓶儀式。海軍積極打造水下戰力,除國造潛艦外,中科院研製代號「慧龍專案」的水下無人載具,將於12月開始測試,規畫1年做完,在階段性研發完成後,可望進一步研製無人偵蒐攻擊潛艇。
美國海軍2艘無人水面艦艇 (USV) 週一(9月18日)抵達駐日美軍第7艦隊所在的橫須賀基地。這是美國海軍無人水面艦艇第一次跨越太平洋航行,也是第一次部署在駐日美軍基地,這一舉動被認為為未來可能與中國發生的衝突做好準備。
由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開發的「幽靈艦隊霸王計劃」中的2艘同級無人姊妹艦水手號和遊騎兵號,18日同時現身日本橫須賀港。是先進無人船艇首次出現在美軍前沿部署區域;此前,幽靈艦隊最遠曾出現在夏威夷海域。前海軍艦長呂禮詩20日在《新聞大白話》節目強調,幽靈吳人艦除了幫神盾艦載運標準6型飛彈,未來還可能到黃海、東海、南海測試,電磁頻譜戰的電磁截收才是美國真正的目的。
由中科院研製代號「慧龍專案」的水下無人載具,已打造完成。軍方消息來源透露,載具排水量實際上逾200噸,並非外傳僅100噸,中科院將於12月開始測試,規畫1年做完。據了解,水下無人載具優點包括使用電力,非常安靜,且體積小,不易偵測,無人操控是未來水下武器發展的趨勢。
俄羅斯國防部今天表示,俄羅斯摧毀了3艘瞄準克里米亞大橋進行恐攻的烏克蘭海軍無人艇。
烏克蘭說,俄羅斯正沿著克里米亞大橋(克赤大橋)鑿沉一排船,以形成保護屏障,防止未來無人艇攻擊,而新衛星影像證實了這個說法。
烏克蘭正在東、南部持續進行陸上反攻之際,基輔公開了實驗性「海寶」(Sea Baby)無人艇的新影片,烏軍正用它來對俄羅斯黑海艦隊展開新攻勢。
往年俄羅斯人常以某種程度的謹慎,甚至驚慌來迎接8月。俄羅斯人低聲耳語,談論他們的「8月詛咒」,來解釋異常多的致命事故、恐怖攻擊或戰爭爆發。
俄羅斯國防部周日(6日)表示,俄羅斯國防部周六(5日)夜間至周日(6日)凌晨對烏克蘭空軍基地進行了飛彈打擊。據烏國統計,俄羅斯徹夜向烏克蘭發動了70次空襲,使用武器包括巡戈飛彈、極音速飛彈和無人機,至少有10枚飛彈穿過烏克蘭的防空網。當地媒體報導,空襲似乎集中在遠離前線的烏克蘭西部地區,另外,受損的還包括哈爾科夫地區(該國東北部)的一個輸血中心,據報導有兩人死亡。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稱這犯下了「戰爭罪」。
烏克蘭無人艇4日早發動攻擊,重創俄羅斯海軍蟾蜍級(Ropucha-class)兩棲登陸艦「奧列涅戈爾斯基礦工」號(Olenegorsky Gornyak)。不同的錄影和照片顯示,它在俄羅斯黑海港口諾沃羅西斯克(Novorossiysk)傾斜擱淺,距離報導中所說的攻擊地點很近。
烏克蘭於夜間出動無人艇攻擊俄羅斯諾沃羅西斯克(Novorossiysk)附近黑海海軍基地,根據2名消息人士,1艘俄國戰艦受到嚴重損壞。在此之前,俄國稱已擊退這次襲擊。
烏克蘭內政部長克利孟科說,烏克蘭阻止一個俄羅斯破壞小組趁夜跨越北部邊界的圖謀。俄羅斯則稱,阻止烏方針對黑海巡邏艇和莫斯科巿進行的新一波無人艇和無人機攻擊。
俄羅斯今天表示,昨夜在黑海(Black Sea)擊退一波針對俄國軍方巡邏艇的無人艇攻擊。俄羅斯退出保障烏克蘭穀物得以出口的協議後,黑海局勢日益緊張。
《華爾街日報》7月5日報導,美國政府正準備限制雲端供應商例如微軟和亞馬遜等,為中國客戶提供AI晶片的雲端運算服務。這使得中國(特別是軍方、國安以及情報單位)不必採購先進設備,就能取得強大的運算能力的希望破滅。為什麼?
連接俄羅斯南部與克里米亞半島的克里米亞大橋,17日又傳出遇襲,造成2死1傷,大橋公路橋部分路段受損,交通一度中斷。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一名烏克蘭不具名官員透露,此次對克里米亞大橋的襲擊,是烏克蘭海軍和烏安全局(SBU)展開的「特別行動」。與此同時,俄方宣布停止執行讓烏國穀物得以出口的「黑海穀物協議」。
北韓昨天聲稱已測試另一具水下核攻擊無人艇,是對南韓與美國聯合軍事演習所做的最新回應,不過分析人士質疑平壤當局是否確實擁有這種武器。
北韓中央通信社(KCNA)今天報導,北韓已測試一種水下核攻擊無人艇,設計目的是發動「放射性海嘯」,摧毀敵方海軍船艦和港口。
大陸《解放軍報》報導,在完成了港岸和海上兩個階段的演習內容後,在巴基斯坦喀拉蚩海軍軍港揭幕的「和平-23」多國海上聯合軍事演習14日落幕。此次多國海上聯演,提高了參演國共同應對海上安全威脅的能力,彰顯各參演方共同維護海上安全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