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無毒米的搜尋結果,共17筆
臺南市政府農業局今年主推「農遊帶動行銷」,將臺南的社區以主要交通幹道地理位置區分為5大軸線(臺17、臺19甲、臺84快速道路、臺3線、市道172+175線),推動5條主題農遊軸線。市道172+175線在臺南市境內連結四大行政區,此軸線特色產業以稻米、荷花、咖啡為主,遊程串聯特色產業讓農村旅遊有了新體驗。
全球人壽秉持著「因為愛‧責任在」的品牌理念,積極發展環境(E)、社會(S)、治理(G)面向之相關作為受到肯定,榮獲2020第十三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之「企業永續報告獎-金融及保險業銀獎」、「企業永續卓越案例-社會共融獎」等獎項肯定。
「明祥馨」公司負責人郭再欽在2015年於台南學甲區農地傾倒廢棄違法爐渣40萬噸,卻只罰6千元,上萬斤爐渣米也差點流入市面。不過,民進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表示,學甲根本沒有毒米,此事炒作到現在,學甲的農漁民損失真的非常慘重,但卻遭綠黨回嗆,學甲「沒有種米當然沒有毒米」。
嘉義縣六腳鄉雜糧產銷第1班長、「土豆世家」負責人王國輝家中世代從事花生加工,多年前回鄉承接家族產業,投入花生有機耕作至今。「當初明知道會賠錢,為什麼還堅持做有機?」他說,因為這是父親辛苦建立的品牌,故決心推出最好的產品,在取得有機認證後,透過實體通路銷售及顧客口耳相傳,一步步穩紮穩打。
全球人壽今年度創新結合「我的一畝田」計畫認養石虎米,為保育臺灣唯一現存卻瀕臨絕種的原生貓科物種石虎盡一份心力,並於8月21日在台北總公司啟動「愛的超熱血」活動,線上同步義賣石虎米及臺灣藍鵲茶,將義賣所得總額新台幣142萬元,全數捐予忠義基金會關懷失依兒少,而台北場更熱情加碼捐血活動,讓挽袖熱血延續愛與責任。
台中市外埔區的金黃稻浪美景令人心曠神怡,中山社區發展協會24日舉辦「無毒中山稻作文創米食節」,展示傳統農法「倒吊曬稻法」,可完整保住稻米養份及獨特風味,許多民眾攜家帶眷動手體驗,共享農村樂趣。
台中外埔區的金黃稻浪美景令人心曠神怡,中山社區發展協會24日舉辦「無毒中山稻作文創米食節」,展示傳統農法「倒吊曬稻法」,可完整保住稻米養份及獨特風味,許多民眾攜家帶眷動手體驗,共享農村樂趣。
全球人壽今年已邁入第25周年,多年來持續推動友善環境、關懷弱勢,秉持「因為愛 責任在」品牌理念,今年特別於父親節當天(8/8)於台北總公司、台中分公司及高雄分公司同步連線啟動「全台愛的超熱血」活動,盛大義賣「我的一畝田」無毒米及「我的一畝茶」環境友善茶,並將義賣所得總額逾新台幣177萬元,全數捐予忠義基金會,關懷失依兒少,台北場更熱情加碼捐血活動。全球人壽邀請保戶、同仁們以實際行動作公益、挽袖捐血,一次行動就能幫助失依兒少、環境友善小農及需要熱血救援的患者,當日三地都設有拍貼機,可為熱血行動留下美好回憶,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父親節。
為推廣友善農業,萬丹鄉興全社區總幹事陳俊熙10年前投入無毒稻米種植,並期待農友響應,無奈稻米收成量少、不具經濟價值,至今仍只有他孤軍奮戰;1年前嘗試與學校合作,將具有高度營養成分的米糠萃取製成面膜,首批產品上市,已有不少愛美民眾聞訊搶購。
全球人壽在今年「我的一畝田」無毒米收成之際,舉辦「我的一畝田收割志工活動」,由全球人壽同仁擔任志工帶領忠義基金會小朋友體驗收割樂趣;日前更於台北總公司、台中分公司及高雄分公司同步舉辦「愛的大連線 全台超熱血」公益活動,結合「我的一畝田」無毒米義賣及捐血活動,義賣總額達新台幣88.5萬元,全數捐助忠義基金會照顧失依兒;捐血活動共募得近8萬cc的熱血,發揚全球人壽對於台灣農業、環境及社會關懷的「愛與責任」。
小朋友種無毒稻分享小小朋友!土庫埤腳國小力推食農教育,從插秧、灑肥到收割,力行無毒栽種的友善環境理念,還將收成的米稻分享給家扶中心發展學園的慢飛天使家戶,感恩惜福,也獲得助人的快樂。
台南後壁的仕安社區,以自產「仕安無毒米」聞名遐邇,但隨著社區人口老化以及產業轉型,原有經濟鏈受到衝擊。一群來自文藻外語大學的青年組成「文藻行銷團隊」,申請教育部青年署補助,協助將仕安無毒米以創意手法行銷推廣,造福社區農民。
一般人要吃無毒米就不容易,遑論經濟弱勢家庭。雲林土庫鎮埤腳國小三至六年級30學童種了1.5分無毒米,上午分享了80包給家扶中心受扶家庭,讓弱勢家戶也能吃到健康無毒的米,並強調食安的重要。
彰化縣溪州鄉11名有志推廣無毒米的農民,接受公所「水田濕地復育計劃」輔導栽種無農藥及化肥的「溪州尚水米」,21日更以看家「煮飯」本領在文學家吳晟的樹屋前舉辦充滿野趣的米食競賽,賣力喊出農村無毒新主張!
我家的米尚水!彰化縣溪州鄉一群有志推廣無毒米的農民,今年接受鄉公所「水田濕地復育計畫」輔導,栽種不用農藥及化肥的有機稻米已經收成,首批收割的「溪州尚水米」相當受到市場喜愛,也成功打出品牌。
口湖鄉農民王貴仙手腳殘疾,但充滿創意自創「老公公壓草法」、「風箏趕鳥法」、「慢種快活」等各種耕種技巧,種出高品質無毒米,推出後大受歡迎,不向身體缺陷低頭的個性,有如同鄉名人鄭豐喜翻版。
曾是媒體人的蔡得黃5年前轉換跑道當農夫,向老農民請教種稻技巧,用回歸自然方式種出無毒安全稻米,吸引8年級生洪昭立回鄉加入耕種行列,老、中、青3代一起為水林鄉無毒農業開創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