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營業祕密保護的搜尋結果,共29筆
由彰化律師公會、中興大學法政學院及法律專業學院、台灣無形資產鑑價學會主辦,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協辦的「營業祕密保護與AI產業發展」公益演講活動,上周六在中興大學社管大樓舉行,除邀請台中地檢署白惠淑檢察官從偵查實務角度談保護營業祕密,曾擔任智慧財產法院法官的文化大學法律系林洲富教授也就營業祕密審判實務及國家安全法關聯演講,希望提升社會大眾對於營業祕密保護觀念。
歐盟6月提出CBAM過渡期申報規章草案內容,經濟部收集企業意見在歐盟CBAM意見徵詢平台發聲,其中採用國際相互認證、營業祕密保護、試行期間免罰等,是我方關切的三大重點。
積體電路布局申請件數愈來愈低,專利界認為,單靠布局登記證保護確實不夠,對半導體廠商來說,還是得尋求「營業祕密保護」與「專利申請」,也提醒廠商需先盡好自己保密責任,否則很容易敗訴。
各國搶晶片紛紛立法保護自家技術,國內也有修《積體電路布局保護法》的聲音。根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統計,台灣積體電路布局申請件數連續3年不到百件,愈來愈不被半導體廠重視,廠商主流已改走「營業祕密」與「專利申請」兩管道保護。
台積電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置5奈米廠,外界憂心「技術全部被看光」,台積電將無立基點。經濟部長王美花對此很有信心,說台積電的營業祕密保護對它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全球是讓人驕傲的事情,長久以來也可知道它們做的絕對沒問題。
為響應政府提升資安防護至國家安全等級政策,同時為維護產業營業祕密及防範企業貪瀆,中鋼公司與法務部調查局28日在中鋼集團總部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行「資通安全聯防、營業秘密保護與情資分享」合作備忘錄簽訂儀式。
根據《財訊》報導,過去35年,台積電保護尖端技術的防線,除了向各國申請關鍵專利,過去9年,台積電更積極打造另一道防線「營業祕密註冊制度」。
科技部、法務部與經濟部19日於竹科聯發科總部,舉辦2022年科技產業誠信治理與營業祕密保護高峰論壇,邀請產官學研及園區大型科技業者等各界代表共150人,並線上直播擴大參與,論壇上也啟動高科技「企業服務廉政平台」,盼促進公私部門對話,提升科技業競爭力。
營業祕密涉及智慧財產權及企業經營核心價值,近年來卻屢發生侵害糾紛,甚至有產業間諜出沒。由南科管理局、台南律師公會分會和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主辦的「營業祕密戰略及經貿商機演講培訓」,首場4日登場,活動並與韓國國際文化研究院教授孫占芳連線視訊,交流分享心得。
半導體產業已成政府的外交推手,並可望增加洽簽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可能性。經濟部長王美花指出,台美雙邊貿易協定有助強化理念相近夥伴間的供應鏈合作,台美雙方可在半導體產業互利合作基礎上推動洽簽BTA。
近來高科技公司營業祕密外洩事件頻傳,例如電動車車用充電樁大廠飛宏科技張姓副理假借公務名義,要求下屬上傳營業祕密資料至其自行架設的網路伺服器,欲攜帶至其跳槽任職的中國大陸公司使用;影像產品封裝大廠同欣電子亦有5位高層涉嫌竊取公司營業祕密以攜帶至渠等跳槽任職的中國大陸半導體公司使用,二案均經桃園地檢署偵結後依違反營業祕密法罪嫌起訴。
「營業祕密之保護與制度精進座談會」今天在台中市文化資產園舉行。最高檢察署總長江惠民與會表示,科技是台灣重要產業,廠商花費龐大時間及財力的研發科技成果,若沒做好保密工作,恐造成嚴重打擊,甚至牽涉到國際及國安層級,要喚醒產業共同來維護。
在營業祕密案件實務上,多數被告到了法院都會說:「公司從來沒有跟我說過這些資料是營業祕密阿!」、「部門主管都叫我把資料帶回家繼續加班,我根本不知道這些資料很重要」等說詞。姑且不論這些說法有沒有道理,但從這些說法可以某程度瞭解:許多企業仍然未能清楚掌握何謂「合理」保護措施(所以員工可能直覺式地認為:保護這麼鬆散,這些資料怎麼可能很重要)。另外,也可以發現:某些企業對於組織內到底營業祕密有哪些並不是很清楚(所以如果問問員工營業祕密在哪裡,員工可能也是不知道)!
光學鏡頭廠-大立光(3008)2月合併營收為32.13億元,月減30.28%,由於3月工作天數恢復正常,大立光表示,3月拉貨動能會比2月好。
保護企業營業祕密成為政府重要施政,層級提高成國安事件,法務部與台灣營業祕密保護促進協會合作拍攝的宣導短片「不能偷的祕密」,3日在法務部舉行首映,部長蔡清祥表示,宣導短片拍攝角度多元、精緻,從企業界需求面及檢、調機關執法面都能兼顧,期望透過各種電子傳媒或社群網站擴大宣導,以提高保護營業祕密的法治宣導成效。
台美供應鏈合作座談昨日登場,首場聚焦半導體產業,由雙方官員和多位業者進行視訊會議,兩邊業者同意加強研發、人才和投資交流,對方也表達挺台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但半導體業對被要求配合外國車用晶片、供應鏈美方本土化需求私下不贊成,呼籲政府應尊重市場法則,不要給業者太大壓力。
台灣營業祕密保護促進協會5日拜會法務部長蔡清祥,就法務部協助下拍攝完成的《營業祕密保護》宣導短片,未來首映及擴大宣傳事宜,充分交換意見,蔡清祥讚許宣導片拍攝角度多元、精緻,期望能發揮宣導成效。
聯電和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聯電昨日公告,就美國司法部起訴公司違反聯邦《營業祕密保護法》案件,雙方已達成和解,協議內容已經北加州聯邦地方法院判決確定,聯電承認侵害一項營業祕密,同意支付美國政府6000萬美元(約17.5億台幣)罰金。聯電董事長洪嘉聰昨日表示,「很欣慰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
法律不保護不知法的人。科技界許多工程師近年經常遭受《營業祕密法》的起訴,不但被判刑4到6年半不等,還被追繳不法所得和罰金超過千萬,人生從此彩色變黑白。這種跳槽危機不只存在科技界,商業界也會愈來愈多,此一警訊不容忽視。
法律不保護不知法的人。科技界許多工程師近年經常遭受《營業祕密法》的起訴,不但被判刑4到6年半不等,還被追繳不法所得和罰金超過千萬,人生從此彩色變黑白。這種跳槽危機不只存在科技界,商業界也會愈來愈多,此一警訊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