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爆炸性成長的搜尋結果,共135筆
美國環保署(EPA)4月公布最新汽車排氣管排放限制,拜登政府祭出這項堪稱美國迄今最激進的氣候法規,目的在敦促汽車製造商衝高電動車產能,投信法人認為,將促使車廠在2032年前將電動車銷售占比提高到67%,以加快車廠的轉型腳步,私人充電樁相關供應鏈,後續營運可持續關注,電動車投資商機值得期待。
今年以來,金融市場變化詭譎。不久前發生SVB銀行流動性危機,點燃了市場對金融體系的擔憂,事件發生的五天內,投資者從預期聯準會今年持續升息,轉變成預期將降息,顯現該事件雖然不至於釀成金融危機,卻如同玻璃窗出現一條裂痕,對經濟降溫的趨勢推上一把。
全球精品業歷經前兩年疫情衝擊後,終於盼來中國解封刺激買氣回溫。LVMH集團上季(1到3月)營收年增17%至210億歐元(約231億美元),激勵股價在13日盤中上漲4.5%至874歐元,創下歷史新高。
市場可望波動回溫,投資可聚焦線上AI的新科技題材,及線下經濟的解封成長題材,其中今年成長最被市場確信的是電動車,相關題材成長動能可期。
因應連網情境趨於複雜,資安大廠趨勢科技相繼布局車用資安、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5日宣布成立5G資安新公司CTOne。執行長陳怡樺表示,對VR(虛擬實境)、metaverse(元宇宙)、NFT(非同質化代幣)等新領域均有布局,等到時機成熟時,會將這些部門獨立出來成立公司。
鈊象(3293)今年累計前10月稅前盈餘55.34億元,直逼去年全年的57.03億元,全年獲利有望再創新高。總經理江順成認為,第四季跟上次法說會看法一樣,單季是相對不錯的一季,今年新平台上線後緩步貢獻營收及獲利,北美市場2023年可望持續穩定。
台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經理人黃俊晏22日表示,全球醫療指數本益比自20倍下降至16.3倍 ,來到近8年的相對低檔,在獲利展望方面,分析師估計2023年EPS成長率可達9.3%,優於大部分的產業,透過醫療保健產業結合預防保健所形成的「醫療保健新趨勢策略」EPS成長率更可達12.6%,深具物美價廉優勢,投資價值浮現。
在疫情干擾、經濟成長放緩的背景下,大陸大學畢業生將在2023年達到爆炸性的1,158萬人,令壓力沉重的青年就業市場更為雪上加霜。大陸官方強調,各地大學要肩負起責任,千方百計促進市場化就業。
全球醫療指數本益比自20倍下降至16.3倍,來到近八年的相對低檔,在獲利展望方面,分析師估計明年EPS成長率可達9.3%,優於大部分的產業,其中,透過醫療保健產業結合預防保健所形成的「醫療保健新趨勢策略」EPS成長率更可達12.6%,投資價值浮現。
受累於記憶體晶片價格暴跌,三星電子第三季獲利萎縮逾30%,此為近三年來首見。該公司同日宣布副會長李在鎔升任會長,代表創辦人家族第三代正式接班。
受累於記憶體晶片價格暴跌,三星電子第三季獲利萎縮逾30%,此為近三年來首見。該公司同日宣布副會長李在鎔升任會長,代表創辦人家族第三代正式接班。
冬季能源需求旺季來到,及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供應問題,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歐美在能源轉型上持續加速。除了大家熟悉的太陽能及風能外,儲能電池成長與綠氫趨勢更是推動能源轉型不可忽視的一環,富邦全球ESG綠色電力(00920)ETF經理人洪珮甄指出,歐美頒布2035年禁售燃油車,將驅動儲能電池成長。
全台周年慶的景氣指標-新光三越周年慶,6日由台北南西、桃園站前、台中中港、嘉義、台南中山、高雄三多等六店率先開跑。有感於疫後回歸日常,新光三越總經理吳昕陽親自於台北南西店大門迎賓,迎接爆炸性消費人潮,他強調,前三季在員工、廠商與顧客支持下,有2成成長,在周年慶目標208億挹注下,全年業績將超越830億再創新高。
國門重開有譜,市場傳出有望在9月間宣布解除禁團令及降級,悶了好久的觀光族群一吐怨氣,航空雙雄盤中急拉,華航攻上漲停、長榮航也漲逾7%,即便在興櫃的台灣虎航也拉出5%漲幅。旅行社類股更猛,鳳凰、易飛網、山富及五福全部亮燈,表現居台股之冠。
報復性消費,國內內需熱度已超過疫情前水準!經濟部統計處昨發布7月零售、餐飲營業額,各繳出3559億、748億,年成長各超過1成與7成的好成績。兩者金額同創歷年同月新高,宣告內需正式走出新冠疫情陰霾。
統振(6170)5月合併營收為3.89億元,得益於流通事業快篩試劑業績爆炸性成長以及金融科技業務穩定的貢獻,挹注5月營收4月成長112%,累計前5月合併營收為13.48億元;年成長10.09%。
統振(6170)受惠於流通事業快篩試劑業績爆炸性成長,以及金融科技業務穩定的貢獻,挹注5月營收寫2020年1月以來新高,達3.89億元,月增率高達112%,累計今年前五月營收達13.48億元。
美股持續公布財報,第一季企業獲利年增10.1%,營收成長12.5%,預估全年企業獲利上修至成長9.3%,基本面經濟成長動能仍在,尚無進入停滯性通膨的疑慮,近期美股加速趕底,將迎來反彈行情,科技股價先前經過大幅修正,有機會率先反彈,掌握短線利空築底,分批逢低布局美股科技基金。
Covid-19改變全球生活型態,回顧過去兩年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情況,從2020上半年疫情衝擊車市致銷售銳減,車廠紛紛調降庫存水位,乃至於汽車市場回溫,車用晶片需求大幅增長;抑或因為疫情驅動的NB需求導致了供應鏈反應不及。
美國聯準會(Fed)提前及加速升息,引發全球股市大震盪,但升息也意味經濟及就業向好,基本面上揚有利股市反彈,觀察歷史經驗,2004~2006年升息前後及2015~2018年升息前,全球中小型股表現勝大型股,具破壞式創新利基的中小型成長股,漲升行情看好,其中AI機器人相關基金,後市表現亮眼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