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爆點的搜尋結果,共214筆
蔡英文總統29日啟程出訪中美洲、過境美國,據美國媒體報導,為了避免蔡英文訪美的兩個引爆點,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與中共中央外委會主任王毅上周五已通過電話,因時機敏感,雙方並未公布這次通話內容。熟悉內情人士指出,美方正和兩岸溝通,一方面敦促北京方面不要作出過激反應,也希望台灣方面確保蔡英文行程不會踰越過去的規範。
展望2023年美中關係,政大東亞所榮譽教授邱坤玄指出,戰略上美國打壓中國絕不會改變,但戰術性調整今年會出現,即雙方都在爭取「和緩」機會;不過,最有可能引爆點是台灣,他研判有兩件事情可能成為爆點,一是美國新任眾院議長麥卡錫仿效裴洛西訪台,以及美國會邀請蔡英文總統到國會演講。
全球通膨壓力未歇,又遇到地緣政治風險,全球經濟前景蒙上一層陰影,「末日博士」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日前警告,全球債務危機與停滯性通膨的風險逐漸升高,經濟正遭遇二戰以來的最大威脅,台灣雖是全球化趨勢的成功故事,但在地緣政治風險下,可能成為大威脅的原爆點。
前屏東縣長潘孟安今接受網路直播節目「新聞不芹菜」專訪,被問到黨主席賴清德提出學倫爭議新處理機制,但「林智堅到現在都沒有道歉」,黨幫林辯護的文字則已悄悄撤下。潘孟安說,「這就是賴清德的路障,也是挑戰」,當然他認為賴清德必須「拆彈、清理戰場」,人家要看新黨魁有什麼具體作為。
中國「間諜氣球」進入美國領空致使美中關係陷入空前低潮,美軍隨後派遣F-22戰鬥機掛載響尾蛇飛彈(AIM-9X)將其擊落。在中美關係加速惡化下,美國空軍日前更向北達科他州聯邦參議員警告,中資在當地建造的玉米加工廠計畫「對國安構成重大威脅」,後經投票決定終止該開發協議。美媒撰文指出,此事件反映出美方越來越擔憂中國等外國買家購買美國農田的交易,「農地交易可能成為美中關係惡化新的引爆點」。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日前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質疑還否還活著,克里姆林宮隨即駁斥外界臆測。英媒披露,普丁周三(25日)現身莫斯科大學與學生們合照,但被抓包腳下穿增高鞋,至少增加1英吋高度,瞬間成為全球最大爆點。
展望2023年美中關係,政大東亞所榮譽教授邱坤玄指出,戰略上美國打壓中國絕不會改變,但戰術性調整今年會出現,即雙方都在爭取「和緩」機會;不過,最有可能引爆點是台灣,他研判有兩件事情可能成為爆點,一是美國新任眾院議長麥卡錫仿效裴洛西訪台,以及美國會邀請總統蔡英文到國會演講。
前台南市議長郭信良去年底議長之爭落敗後,近日動向受矚目,他在大新營區先豎立大型看板,最近又與國民黨議員蔡育輝聯名發10元紅包,令人引發聯想郭想進軍台南市第1選區立委,他21日未鬆口,對此事表達「笑一笑,祝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伊始,全球多家智庫、專家近來紛紛出具報告及調查稱,在2023年的全球主要危機展望裡,台灣海峽軍事衝突已經成為最顯著的爆點。據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連3年將台海列為全球潛在衝突中最高級別,經濟學人也認為兩岸衝突列為今年重要趨勢,《美國之音》報導,國際問題學者預估,中國對台灣的軍事脅迫升級可能導致一場捲入美國的台海軍事衝突,這樣的風險在2023年只會有增無減。
桃園市長鄭文燦遭質疑協助詐騙集團炒作農地,國民黨昨天更點名,桃園市政府農業主管機關的經發局長郭裕信,直接介入炒作觀音區農地,透過農地汙染方式,向自己所屬機關申請變更地目,試圖放水給自己賺取暴利。桃園市經發局長郭裕信則發出聲明反擊,強調已委由律師提告加重誹謗。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是美國國債的主要買家,但近期狀況卻出現改變,日本連續兩個月減持美債,引發市場關注,若日本持續拋售甚至縮手,可能導致美債流通性降低的危機,進而對金融市場造成衝擊。即使如此,有專家認為,日本是為了向市場證明有足夠的能力干預匯市,馬上能用到的資源,比想像中還要多。
新北市一名唐寶寶(唐氏症患者)4日晚間買炸物沒帶錢,被老闆怒吼並報警,唐寶寶母親憤而上網PO文指控並散發傳單,引發正反意見論戰。一名自稱是事件目擊者的網友發文表示,當天他也在現場買炸物,因為買炸物的年輕人外表與談吐都正常,因此事發當下,沒人察覺他是唐氏症患者,原PO甚至一度以為他是吃霸王餐的慣犯,只能說雙方都有自己的立場,每個人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微軟上季營收創下5年來最疲弱的增長,且本季營收預測不如華爾街預期,令人擔心除了個人電腦(PC)部門之外,其成長引擎雲端事業也受到總經情勢的衝擊。受此打擊,該軟體巨頭周二盤後股價大跌7%。
俄羅斯克里米亞大橋昨(8)日突然遭到攻擊,其中一段橋面被炸毀、沉入海中,莫斯科當局稱一輛卡車上安裝的炸彈炸毀橋樑,不過外媒指出,爆炸發生前不久案發地點下方的海面上突然湧出「神秘波浪」,懷疑真正的攻擊來源並非卡車炸彈,而是船隻安裝的炸彈或裝載炸彈的無人機。
全球經濟衰退雜音浮現,《日經中文網》以「世界經濟處於失去火車頭的緊要關頭」為題發表文章,強調世界經濟面臨多重挑戰,包括美國和歐洲對高通膨問題束手無策,北京政府嚴格的疫情防控加劇了未來風險,而且大陸人口紅利已經不存在。
台灣缺電危機四伏,廢棄物去化緩慢,如何透過「轉廢為能」的技術提升綠能比例,已被政府和產業界高度重視。台灣循環能源發展協會10日上午在台北創新實驗室舉辦論壇,提出一箭雙鵰解決方案,希望透過政府、民間力量,達到2050淨零排放目標。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8月1日於紐約表示,隨著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達到全新高峰,一些政府在核武器上花費數十億美元,嘴上說是為了和平與安全,但各國必須繼續堅持近80年來禁止使用核武器的規範才是正道。
2篇刊登在國際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的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最初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爆發,病毒從動物身上傳入人類。值得注意的是,當中部份學者原本相信病毒自實驗室外洩的假設是可能的,在研究過後改變了態度,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並未因此否決病毒從實驗室外洩理論。
根據《財訊》報導,台股投資人遇到最痛苦的上半年,大盤跌點達3393點,是1990年以來最慘的紀錄,不過也有逆勢上漲的大型股,其中裕隆近兩個月股價從40元,一度大漲挑戰50元,引發籌碼投資專家的好奇。
智庫專家指出,為避免美軍於台海戰爭爆發時立即介入,中國大陸可能先打擊其位於太平洋區域的戰力,認為此舉動帶來的作戰優勢高於風險,也符合共軍的反干預戰略;因此與台灣最為接近的美國領土關島,可能在21世紀重演美軍遭遇偷襲的「珍珠港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