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爭論的搜尋結果,共202筆
陸外交部6月30日主持例行記者會,被問到日前美國針對女性墮胎權的爭論引發國際社會關注,更被視為美國婦女人權的歷史性倒退,包含聯合國人權事務高專巴切萊特與英法加等國都予以譴責。對此,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婦女權利是基本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是美國長期無法掩蓋的人權惡疾。
備受矚目的新光三越董事長、副董選舉,13日歷經4個小時各派人馬辯論,最後還是難產,將擇期再選;而據悉不僅泛新光集團各派系董事爭相發言,連日籍董事亦加入論戰,中間還需經過兩方翻譯,溝通時間加倍延長。
加油站洗車加價洗輪框,真的不能太要求嗎?有男子在臉書分享洗車經驗,他表示到某加油站洗車,並且加價洗輪圈,洗了2次他還是不滿意,並認為之前在別家加價洗輪圈都可以洗的很亮,這間洗完輪圈依舊殘留髒污,讓他上網抱怨;網友兩派回應認為「你指望他能幫你洗多乾淨」,另有網友則認為「有洗過強力水柱加上海綿通常不會有灰」。
昨天在季後賽場上熱火以99:90擊敗76人,以4:2成功晉級東區冠軍賽,輸球的76人遭受許多非議,尤其是季中加入的明星後衛哈登(James Harden),他在下半場一共只出手2次,完全沒得到任何分數,而在比賽過程中還與隊友馬克塞(Tyrese Maxey)有激烈爭論,後者氣到砸東西洩憤。
台北市長柯文哲多次呼籲,先提供有症狀且快篩陽性者抗病毒口服藥,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擔憂假陽性問題,要求快篩陽性者必須再做PCR,確定陽性才可投藥,對此,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學公衛博士李建璋表示,抗病毒口服藥能越早提供越好,但以國際大廠的快篩試劑做二次檢驗取代PCR,不只能降低假陽性的風險,病患也可盡早拿到口服藥。
國內疫情嚴峻,幼童確診消息也不斷傳出。一名爸爸分享,1歲半的孩子染疫後,隔天竟發燒到40度,且嘴唇發紫,讓他嚇得趕緊打119送醫,然而這個舉動卻遭網友質疑,孩子的症狀應為輕症,應該先讓孩子退燒再觀察比較妥當,不過也有人認為,面對孩子生病每位家長都會很緊張,「很多人是沒遇到才能講的雲淡風輕」。
縣長楊文科推動「十大交通建設」2年爭取5案,補助經費超過50億,爭論20多年的關西外環道因地方抗爭停擺重啟後,縣議員羅仕琦28日議會質詢時,質疑是否還在「公文旅行」?楊文科說,關西外環道過去如果地方不抗爭,早就過關,目前已經定案,5月由縣都委會專案小組審查,年底送內政部都委會審議。
政院拍板自民國112年7月1日後初任公務人員、公立學校教職員的退撫制度,將比照勞工採「確定提撥制」。對此,立法院今召開公聽會,與會教師代表指出,新制方向未有效因應長壽風險,基金營運及監理也未見能有效保障收益率的獨立監理機制,呼籲新制應立法撥補,讓新舊基金都能永續。
有感於虐嬰、虐童事件頻傳,為展現零容忍的決心,台中市議員提案,針對有虐嬰、虐童的托嬰中心或幼兒園,應給予「最嚴厲之撤照處分」,在小組審查引發爭論,主席陳廷秀及教育局都認為不應將「撤照」納入文字、恐影響裁決權,但綠營多位議員認為此作法有宣誓效果,雙方爭執不休,現場氣氛一度火爆。
近日外交部部長吳釗燮多次受訪對兩岸關係進行發言,大陸國台辦6日下午發布新聞稿回應。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近來民進黨蓄意利用烏克蘭局勢上躍下跳,誤導台灣民眾和國際輿論,忽而煽動「反中抗中」,搖尾乞憐,表白自己作為外部勢力戰略棋子的價值,尋求所謂「保護」與「支持」,又忽而炒作所謂大陸「軍事威脅」,色厲內荏地叫囂「戰爭論」,繼續綁架台灣民眾。
《憲法增修條文》與《公投法》對於立法院提出的修憲複決案,於投票日時程安排存有差異。學者表示,「修憲等不等於公投複決」值得大法官解釋;但國民黨既已支持18歲公民權,若再回頭說《公投法》不修,修憲複決就不得與大選合併,很容易遭民進黨操作成杯葛修憲,「法理就算沒錯,但選票上很吃虧」。因此,若堅持修法,就必須細膩切割兩者的論述。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表示,除周二行政會議外,將由今日起啟動加強版高層記者會,每日由她主持,並由不同政策局交代各項防疫措施,以澄清坊間誤會,直至戰勝疫情。
台獨大老辜寬敏13日接受前總統陳水扁專訪,談及50年前與故總統蔣經國共商國是的經過。辜寬敏透露,當時他建議開放黨禁,兩人還為了「保衛台灣優先,還是反攻大陸優先」吵了起來,談完後蔣經國對他表示感謝,讓他覺得那次的見面是有效果的。
韓國總統候選人15日起將正式展開競選活動,國民之黨候選人安哲秀向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提議,在野黨根據民調合推單一候選人,但雙方對推選方式仍爭議不休。
Omicron肆虐高雄,「南霸天」丹丹漢堡也開出連鎖餐飲第一槍,宣布全面禁止內用,未料不久後隔壁的7-11不久後就貼出公告,點名禁止入內顧客攜帶丹丹漢堡內用,引發熱議。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為一地區針對未執行同等強度的減排措施之進口產品所制定的單邊氣候政策,通常指徵收碳關稅或出售排放許可證。已開發國家一直將此機制視為防止碳洩漏和營造氣候變化領域裡「公平競爭」環境的重要舉措,而發展中國家往往認為此項政策將導致變相的貿易保護。由於各方分歧巨大,歐盟和美國至今尚未將CBAM付諸實踐,但並未停止過相關的立法討論。
四大公投落幕,民進黨拋出大新竹縣市合併議題,引發爭論。國民黨今天舉行記者會,痛批民進黨為了一人之私,倉促提案升格,應先妥善地把財劃法、公共債務法等配套做好,朝2026推動竹竹苗整體升格來規劃,學者則認為,若不合理的財劃法制度未修正,就談竹竹升格,那就是來亂的,他建議讓縣市與直轄市用一致公式分配中央財源,各縣市就不必再玩升格的遊戲。
中研院P3實驗室爆出女研究人員染疫,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不可能是被老鼠咬,不過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國外曾有水貂傳人的例子,柯文哲11日對此回應,醫學還是統計科學,理論上從最可能的去思考。
花蓮縣長徐榛蔚17日在議會對4大公投公開表態「四個都同意」,其中重啓核四爭議,民進黨議員莊枝財今質詢追問徐榛蔚「核廢料放哪?放花蓮,你同意嗎?」雙方拉高分貝爭論,在莊枝財逼問下,徐榛蔚激動反問「核三5月重啟時,總統蔡英文有沒有問核廢料放哪裡?」也強調「現在核廢料放哪裡就放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