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父母應的搜尋結果,共192筆
不同於現今一般人和父母分開住、但就近照應的相處模式,廣運執行長謝明凱至今仍和父母同住。謝明凱直言,「住在一起就是我表達孝心的方式」,每天道早晚安,就連出門都還是會跟父母報備一聲。
2000年台大土木系學生張振聲在校內與同學打球時昏倒,送醫急救後仍成為植物人,台大數十年已對張家提供百萬元的照顧費,但張家父母今(10)日再到學校抗議,甚至要求校方將每年照顧費用提高至新台幣65萬,還追討前13年的照護費用。台大回應,無法律上請求權基礎,礙難同意。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今天表示,微軟公司將支付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億1919萬元),就貿委會指控微軟未經父母同意非法蒐集兒童個資一案達成和解。
台北市社會局研擬修改「台北市兒童及少年寄養家庭管理自治條例」,將寄養家庭父母年齡下修至25歲並取消上限。北市議會法規會3日審查,議員秦慧珠指出,寄養家庭父母年齡應設上限,否則若是80歲長輩體力恐怕無法負荷,25歲年輕父母可能無法照顧特殊孩子,議員陳政忠則建議擴大孩子寄養選擇納入桃園,由於昨還有內容未審,預計10日續審。
法務部近日預告修正民法1085條,擬刪除家長懲戒權,意謂連輕微體罰也不可行,引發外界議論,直指家長將難有工具管教孩子。不過,多個兒少團體28日聲援法務部修法草案,呼籲政府修法後應加強與社會溝通、提供配套措施,也提供資源給家長學習,以建立良善的親子互動關係。
法務部研擬修訂《民法》,刪除父母對小孩的「懲戒權」,明訂禁止父母對兒女有身心暴力行為,連罰站也可能不行。這樣的修法雖然意在保護兒童,但很可能保護不成反而害了孩子,還有製造社會不安之虞。
法務部研擬修訂《民法》,刪除父母對小孩的「懲戒權」,明訂禁止父母對兒女有身心暴力行為,連罰站也可能不行。這樣的修法雖然意在保護兒童,但很可能保護不成反而害了孩子,還有製造社會不安之虞。
針對法務部擬修改《民法》刪除父母的懲戒權,家長團體表示,僅少數父母有暴力行為,而《民法》對象卻是全部的父母,法務部若不說明清楚就刪除父母懲戒權,會讓一些人擔心未來如何管教小孩,進一步影響他們生小孩的意願。
疫情趨緩,台灣也在2月下旬鬆綁室內戴口罩禁令,衛福部考量學生開學前歷經春節、寒假等確診高峰期,於校園自3月6日起實施「室內空間自主佩戴口罩」措施,由師生自行決定室內上課是否需佩戴口罩。上課免戴口罩,然而不少父母也擔心,拿下口罩相對增加孩子之間傳染、生病的風險,壽險業者建議父母也可透過完善的醫療險規劃轉嫁風險。
台積電是科技業龍頭,是不少人心中的夢想公司,一名女網友表示,在某上市公司任職5年,明年將從研發工程助理升為副工程師,原本月薪4萬也會調升成5萬,因她不是本科系出身,有現在成就讓她開心不已,她和家人分享喜悅卻遭阿嬤潑冷水,說表姑的小孩剛進台積電一個月就有8至10萬,還說若她願意會拜託表姑幫忙,她心情瞬間跌到谷底,「難道工程師都得要進台積電嗎?」
爸爸媽媽從小花了不少時間和金錢在孩子身上,大家身為子女理應要孝順父母,在長大有能力賺錢後,每個月給父母一些孝親費也是應該,然而若是當父母嫌棄自孝親費不夠,那該如何是好呢?近日,一名網友對於父母嫌棄孝親費不足感到頭痛,他表示自己月收35k,父母卻是包租公包租婆,月收可達十萬,而他自己每月會給一萬的孝親費,沒想到竟被爸媽指責不孝,讓他壓力極大。
爸爸媽媽從小花了不少時間和金錢在孩子身上,大家身為子女理應要孝順父母,在長大有能力賺錢後,每個月給父母一些孝親費也是應該,然而若是當父母嫌棄自孝親費不夠,那該如何是好呢?近日,一名網友對於父母嫌棄孝親費不足感到頭痛,他表示自己月收35k,父母卻是包租公包租婆,月收可達十萬,而他自己每月會給一萬的孝親費,沒想到竟被爸媽指責不孝,讓他壓力極大。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接獲李小姐來電詢問,她用自己的資金替兒子購買不動產,是否要申報贈與稅?
華人傳統的婚禮中,會有新郎新娘磕頭向父母行禮的儀式。近日大陸一對新人準備向父母磕頭時,卻有一隻狗擋在中間,形成「新郎給狗磕頭」的搞笑場面,新郎反應過來立刻一巴掌把狗拍開,讓現場賓客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只留下狗狗獨自一頭霧水。
中國大陸廣州近日出現爭議判決。一名從小被父母寄養在姑姑家的女子,因為幫表弟買房引起原生家庭不滿,遭親生父母逼迫幫弟弟買房,女子堅決拒買後竟遭親生父母提告索討「贍養費」,最後法官雖判女子不必幫弟弟買房,卻須支付一定金額的扶養費。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日前拋出社福政見,祭出每月3.6萬月子補貼,後又參與月經議題講座,光顧同志酒吧,1日下午又出席友善育兒政策座談會,似乎有意要搶攻特定票源。對此,陳時中受訪表示,民主國家票票等值,每個人都值得重視,台灣雖然進步,但在育兒方面仍有男性威權影子在後面,作父母官應打破這觀念,努力推平權讓社會越來越好。
有媒體今曝光恩恩事件關鍵的81分鐘錄音檔,民進黨發言人黃彩玲表示,錄音檔內容證實了侯友宜市長和侯市府在此事件上,是因為市府內規而延誤恩恩送醫,侯市長不解決問題卻要解決捍衛清白、想讓社會了解真相的吹哨者。
一名陳姓男子去年1月到台北市文山區戶政事務所,請求換發不含父母及配偶姓名、出生地等資料的身分證遭否決,提起行政訴訟,法院日前宣判陳男勝訴。對此,內政部戶政司長林清淇今天表示,身分證格式是經《戶籍法》授權訂定的法規命令,全國應一致,不能接受判決結果,戶所有斟酌的義務,不是法院判決就要照做,支持戶所上訴。
近期為520結婚檔期,財政部賦稅署表示,父母可以利用子女結婚登記前後半年內適用婚嫁贈與免稅額100萬元,在搭配每人每年贈與免稅額244萬元,合計雙方父母今年贈與1,376萬元給新人免課稅。
疫情爆炸,多所學校及幼兒園停課,育兒家長被迫請無薪的「防疫照顧假」或「家庭照顧假」,家長恐怕要在工作及育兒二選一,婦女新知基金會呼籲,修正紓困條例的同時,也應給勞工有薪照顧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