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物價指數的搜尋結果,共841筆
美國國會9月30日緊急通過臨時支出法案,令聯邦政府暫時躲過十年來第四次停擺危機。這令市場稍微鬆一口氣,關注焦點從政府停擺衝擊經濟轉為美國聯準會(Fed)恐維持鷹派立場,11月例會升息預期升高,帶動美國公債殖利率再度攀升。
在美國聯準會(Fed)地位僅次於主席與副主席的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 9月29日表示,隨著美國通膨正逐漸朝2%目標回落,Fed的升息循環或許已經結束。儘管如此,利率仍將維持在高水位一段時間。
美國聯準會(Fed)9月利率會議暗示後續政策仍偏鷹派的立場,推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近期攀升至4.5%左右,創下約16年以來的新高。美國經濟表現相對強勁加上利差因素帶動近期美元單獨走強。不過,市場對於美國利率過度上升可能導致經濟放緩的擔憂將逐漸浮現,若美國經濟惡化,可能成為美元走勢回落的壓力來源。
美國聯準會(Fed)9月暫停升息,中央銀行第三季理監事會如預期按兵不動,政策利率「連二凍」,重貼現率停在1.875%,考量後續物價可能出現結構性轉變,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我國緊縮貨幣政策可能是「for longer」,即可能維持更長時間。對此,市場解讀楊金龍立場偏鷹。
依所得稅法規定,營利事業固定資產、遞耗資產及無形資產遇物價上漲達25%時,得實施資產重估價。財政部最新公告營利事業資產重估價辦法修正,物價指數的定義由原躉售物價指數改為生產者物價指數,自112年度起適用。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最新情況,市場關注近期不斷在飆漲的原油價格,是否會影響物價指數表現,與美國聯準會(Fed)對於後續是否採取提高終點利率區間的決策。
全球物價上漲,讓民眾大喊吃不消。南韓媒體引用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的最新數據報導,在全球557座城市中,首爾的生活物價高居第15名,為前30名中唯一的亞洲城市,而台北排名第136、東京排名第144,就連被稱為亞洲物價「天花板」的香港都僅排名第40。
美國將在周三公布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CPI),隔天緊接著公布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和零售銷售。富邦期貨分析師曹富凱表示,觀察國際市場變化,預估8月CPI升幅可能會從7月的年升3.2%,擴大到3.6%,連續二個月回升,核心CPI年增率則預估,從7月的4.7%下降至4.3%。
新台幣貶破32元,創10個月新低價,為下周四將登場的中央銀行理監事會增添話題。匯銀及學者普遍認為,國內物價逐季走緩,加上大選在即,升息機率「低到爆」,但新台幣貶值勢必造成進口物價走揚,恐讓通膨再起,央行將陷入救出口或顧通膨間的兩難。
基本工資連8漲!基本工資審議會昨拍板,明年基本工資月薪達2萬7470元,調幅4.05%比軍公教略高,時薪則調為183元,預計明年1月1日實施;不過,蔡英文「基本工資3萬元夢想」還是未達成,加上「最低工資法」迄今遲未送入立法院,可說是雙雙跳票。在野痛批,薪水趕不上物價上漲,年輕人面對低薪、高房價,難道蔡英文承諾照顧年輕人是喊假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昨則承諾,自己任內會逐年調漲基本工資到3萬3000元。
聯準會(Fed)理事華勒(Christopher Waller)5日指出,近期一輪強勁的經濟數據,為Fed爭取時間,謹慎決定是否進一步升息?這位向來力主持續升息壓制通膨的鷹派大將此番立場偏鴿,9月例會按兵不動幾成定局,但11月升息的機率升破4成。
高通膨又回來了!受颱風、國際原油上漲影響,主計總處昨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一口氣來到2.52%,不僅衝破2%通膨警戒線,也創下近7個月以來新高;由於9月全台仍飽受颱風侵擾,各地又有豪雨特報,主計總處官員推估,9月CPI漲幅應與8月差不多,難脫離通膨警戒。
土耳其統計局4日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58.9%,高於7月的47.8%與市場預期的56.1%增幅,其中以食品與旅館、餐廳價格漲幅最大,月增率則為9.1%。這顯示土耳其通膨持續升溫,加劇當局抑制物價飆漲的挑戰難度。
海葵颱風登陸,民眾趁周末採買蔬果,價格全飆漲,這對逾150萬戶高齡家庭最有感,因為食物占家庭開銷支出比一般家庭高,但物價壓力卻無法反映在每月公布的通膨數據中;為讓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更有感,主計總處表示,明年元月將首度「正式」公布今年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調高食物類權數會更貼近民生,反映我高齡家庭對通膨實際感受。
美國7月個人支出大增0.8%,顯示經濟成長放緩未影響民眾花錢意願,而美國聯準會(Fed)偏好參考的通膨指標─7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年增率雖略升至4.2%,但與一年前的7%高點相比已大幅回落,通膨整體降溫趨勢不變,令市場更確信美國聯準會(Fed)9月例會將維持利率不變。
由於今天公布的兩項數據,包括美國就業市場正在降溫和消費者信心意外下滑,沒有給予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進一步升息的理由,美股今天收高。
近期公布的通貨膨脹數據中,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以及上個月公布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年增率皆低於市場預期,呈現逐漸可控的情況,惟生產者物價指數月增率意外高於市場預期,對此,賣方通膨數據容易被當作是買方通膨數據的先行指標,投資人需多加留意,賣方比較容易可以把成本轉嫁給買方,也將影響到後續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的變動。
美國明尼亞波里斯聯準銀行總裁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15日表示,儘管美國聯準會(Fed)在對抗通膨方面取得進展,但目前通膨水平依然太高,可能需要進一步升息。他強調,升息週期是否結束取決於未來數據表現。
因為物價狂漲達到減稅調整門檻,民眾所得稅有機會少繳一點!明年綜合所得稅免稅額,可望調高5千元到9萬7千元,標準扣除額調高6千元至13萬元,薪扣額則將調高1萬以上,後年報稅將會很有感。
美國勞工部統計局11日公布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0.8%,不僅較6月0.1%大幅加速,也超出市場預期的0.7%。如果排除波動高的食品與能源項目後,7月核心PPI年增2.4%,與上月持平,也略高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