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物價水準的搜尋結果,共148

  • 內需暢旺 2月CCI顯著上升

    內需暢旺 2月CCI顯著上升

     2月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結果1日公布,總指數62.47,單月上升2.74,六項分項指標全部上升。中央大學台灣經研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分析,2月CCI「顯著上升」,幅度為八個月來最大,擺脫先前兩個月60以下的低點盤旋,反映出內需暢旺、國內消費信心變強,民眾對整體經濟的感受也樂觀些。

  • 9成新鮮人考慮海外求職 10年新高

    9成新鮮人考慮海外求職 10年新高

     國境解封,海外工作機會也跟著變多;人力銀行最新調查指出,今年高達9成應屆畢業的社會新鮮人考慮赴海外求職,比例創10年新高;人資專家楊宗斌分析,新鮮人尋職會考慮海外工作,除了疫情趨緩以外,還有高薪與發展舞台的「磁性效應」。

  • 批政府對經濟過度樂觀!洪奇昌曝中小企業面臨「1年長夜」

    批政府對經濟過度樂觀!洪奇昌曝中小企業面臨「1年長夜」

    今年度全國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4500億,朝野「還稅於民」訴求不斷,而政府政策如何因應明年景氣變化,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民進黨新潮流系大老、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專文指出,政府對明年總體經濟過度樂觀,對中小企業來說恐是長達1年的長夜,而面對景氣急凍,點燃內需引擎是必要之舉。



  • 工商社論》PCE報佳音 聯準會升息終點在望?

    工商社論》PCE報佳音 聯準會升息終點在望?

     日前,美國公布10月份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年增率由6.3%降至6.0%,核心PCE年增率亦由5.2%降至5.0%,放緩力道雖溫和,卻讓市場眼睛一亮。原因無它,只因PCE乃美國聯準會評估貨幣政策走向的重要指標。倘若此一放緩趨勢不變,預料本波升息終點將落在4.75~5.0%(目前基準利率區間為3.75~4%),且伴隨著2023年下半年實質利率超過1%,達到聯準會近來頻頻強調的「充分緊縮」(sufficient restrictive)的政策情境後,或有開始討論降息空間。

  • 通膨、升息夾擊 10月CCI 跌至13年新低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27日公布10月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CCI)月減1.37點至61.22點,創2009年11月以來的13年最低點,六項分項指標除物價水準上升,其餘五項同步下跌,其中家庭經濟狀況指數跌至八年十個月最低,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投資股票時機也各創16個月新低和歷史新低。

  • 物價水準基本穩定 北京加大穩健貨幣政策

    物價水準基本穩定 北京加大穩健貨幣政策

     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日前登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人民銀行將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為大陸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大陸財政部長劉昆則提出包括堅持真正多邊主義在內等5點倡議。

  • 易綱:陸物價水準基本穩定 央行將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

    易綱:陸物價水準基本穩定 央行將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14日消息,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印尼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13日在美國華府主持召開今年第四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以視訊連線出席會議指出,中國物價水準基本穩定,央行將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

  • 通膨難降溫 近9成民眾認為物價還會漲

    通膨難降溫 近9成民眾認為物價還會漲

     通膨成為新常態!國泰金控昨日發表9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將近9成民眾認為未來1年物價水準會上漲,反觀認為不變的不到1成、認為物價會下跌的更只有1.8%;再問到怎麼看未來物價,預期1年後通膨高於2%的民眾比率大幅提升,顯示通膨預期短期內難降溫。

  • 金研院看世界-打通膨美擬降陸關稅 並適度降低職缺

     自2021年初以來,各國經濟雖逐漸從疫情中復甦,但開始被橫掃全世界數十年難得一見的高通膨吹皺一池春水。由於全球供應鏈一直未能恢復疫情前水準,部分國家疫情期間採用財政擴張挽救經濟卻未及時收手,再加上2022年2月開始的烏俄戰爭,持續的物價上漲似已越演越烈,各國固然都在經歷物價狂飆的影響,但主要成因以及解決之道可能有所不同。

  • 國內8月CCI升至63.08 終結連六降

    國內8月CCI升至63.08 終結連六降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29日發布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的總數為63.08點,與7月相比上升0.03點,終結連續六個月下降趨勢,但該中心認為,由於回升的幅度微小,可等同是持平看待。

  • 旱情重擊長江經濟帶 陸物價恐上揚

     當前大陸面臨著1961年以來的最強熱浪,酷熱高溫正痛擊長江流域,在降雨急減、水電衰竭下,四川、重慶、長三角近日均傳出限電危機。經濟受創的同時,旱象持續還將對農作物造成威脅,恐影響大陸今秋農糧收成,進而推升物價。

  • 一銀、彰銀跟進 華銀評估二度調整

     除了合庫已在25日的董事會通過海外各分行的薪給及房租補貼調升方案,包括一銀、彰銀等行庫也都陸續採取動作,華銀則在今年初大幅調整海外人員薪給之後,下半年會再視海外地區通膨情勢的變化,再來檢視是否要在今年二度為海外人員調高薪給待遇。

  • 消費者信心指數慘 堪比金融海嘯時期

    消費者信心指數慘 堪比金融海嘯時期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昨發布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63.05點,不僅持續下滑,更創下金融海嘯後、近13年來新低;通膨惡夢、股市震盪,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指數低迷程度堪比金融海嘯時期」;國發會也公布6月景氣燈號,連續亮出第4顆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但綜合判斷分數為27分,是下探21個月以來新低;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表示,景氣領先、同時指標續呈下跌,「顯示景氣擴張力道已經放緩」,須密切關注後續變化。

  • 破14年新高 中經院估2022年台灣通膨率3.11%

    破14年新高 中經院估2022年台灣通膨率3.11%

    中華經濟研究院最新估測,2022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即一般所稱的通膨率預估值約為3.11%,較2021年的1.97%差距1.14個百分點,主因輸入物價高漲,推升國內物價水準。另外,近來美元匯價走強,加上新台幣相對走貶,也推升國內物價水準。

  • 台塑集團調薪案 通膨列考量

    台塑集團調薪案 通膨列考量

     台塑企業年度調薪案將於18日下午由總管理處總經理林善志及幕僚與台塑四大公司工會代表,於麥寮六輕進行第一次協商會議。

  • 陸央行例會: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 保持物價水準基本穩定

    陸央行例會: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 保持物價水準基本穩定

    澎湃新聞29日報導,大陸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為下半年貨幣政策定下基調,並加大對通膨的關注。在判斷國內國際經濟形勢時,最新例會在延續「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等判斷的同時,還對國際通膨表達了關注,稱「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膨高位運行」。

  • 6月消費者信心 12年半最悲觀

    6月消費者信心 12年半最悲觀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27日發布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總數64.14點,創逾12年半最低,且六分項指標全數下降,其中降最多的為「投資股市時機」,月減7.4點至25.5點,為統計以來新低紀錄。

  • 電價大漲 學者憂通膨加劇不利出口

    電價大漲 學者憂通膨加劇不利出口

     電價終結連七凍!外界憂心漲價將讓通貨膨脹加劇,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政府調漲電價是合理想法,但此時調漲工業大戶,且一口氣漲15%卻是不合時宜,產業界下半年出口肯定受影響;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梁啟源更以原油價格飆漲來推估未來電價,他憂心指出,非核家園政策扭曲能源結構,將使電價成本波動幅度變大。

  • 通膨與物價的悖論

    通膨與物價的悖論

     2000年1.66瑞郎(瑞士法郎)兌換一美元,2005年1.25瑞郎兌換一美元,2011年又升值,0.88瑞郎即可兌換一美元。冰島2005年62.9克朗兌換一美元,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大幅貶值,2011年116.1克朗才能兌換一美元。

  • 工商社論》大陸通膨率相對溫和的原因

    工商社論》大陸通膨率相對溫和的原因

     全球各地正遭遇嚴重通膨危機,而在各主要經濟體中,唯獨大陸的通膨率維持溫和的2%左右,讓人稱羨。大陸溫和的通膨率雖為本身經濟復甦增添柴火,但在判斷大陸的經濟情勢時,仍要留意物價數據中的一些問題。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