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特斯拉電池的搜尋結果,共1,008筆
拜登政府以侵害國安為由,對中國大陸先進半導體祭出嚴苛出口管制後,電動車成為下個打壓目標。外媒消息指出,美國政府宣布有關電動車補助新規定,若美國電動車採用大陸供應鏈的電池,將不得享有補貼。部分人士認為,此舉可能使拜登發展電動車產業的野心面臨風險,
特斯拉延宕兩年的電動皮卡車Cybertruck 11月30日正式交車,並一併更新訂價,入門款售價達6.1萬美元,比2019年發表時估計的價格高出50%,高階版本更直逼10萬美元。
特斯拉延宕2年的電動皮卡車Cybertruck 30日正式交車,並一併更新定價,入門款售價達6.1萬美元,比2019年發表時估計的價格高出50%,高階版本更直逼10萬美元。
根據彭博社最新發布的Markets Live Pulse調查報告,席捲綠能股的賣壓似乎將持續到2024年,料將帶來連續第4年的慘賠。而這樣的負面情緒似乎將吞噬更多的「綠金」資產類別,特斯拉恐將失去標普500指數前十大個股的地位。
美國因為擔憂大陸晶片技術崛起封殺華為,而在華為之後,寧德時代在電動車領域的主導地位也讓美國不安,日經亞洲(Nikkei Asia) 披露,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呼籲美國政府應加強審查,並限制寧德時代與美國企業的合作關係,外界認為巨頭寧德時代可能成為下一個華為。
根據《財訊》報導,隨著車用晶片供給逐步改善,全球汽車銷量恢復至成長軌道。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料,預估2023年全球汽車銷量可達8660萬輛,年成長6.1%,創自2019年以來新高。不過,受到高通膨、高利率與地緣政治影響,造成近來汽車相關業者對2024年車市持保守看待。
全球車企轉型電動車開闢新的戰場,但傳統強權歐洲車廠的水土不服症狀日愈嚴重,儘管銷售增加,但遲遲難解決利潤難題,多家大廠指望效仿中國車企方案走出困境,越來越多大宗收購與投資中企案例出現。
盤勢分析: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全球股市反彈,台股守住年線持續反彈,不管是不是報復性反彈,投資焦點應放在強弱族群的輪動上。AI族群是第二季主流,也是第三季修正焦點,第四季更是中美關係重要轉折,10月17日美國政府擴大限制先進晶片出口,輝達原表示:「新出口管制短期內不會產生實質影響。」但10月23日出口限制提前生效,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百度等大陸AI雲端運算業者向輝達下單50億美元,輝達卻無法提前交貨,最近四季度人工智慧晶片銷售額約220億美元,短線AI晶片仍供不應求,但大陸AI市場仍是長期發展焦點。台灣AI題材股大跌,廣達與緯創等近月股價下跌超過20%,遠大於指數回檔,11月許多ETF將調整成份股,市場關注具備AI題材的PC中下游個股是否更動,加上AI股是短線當沖大本營,籌碼穩定度較不理想。
華孚(6235)公布10月份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5.31億元,再創歷史新高,連續2個月突破5億元,月增5.42%,年增39.7%。累計合併營收1至10月底初估為47.5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3.24億元增加約43.14%。
高利率環境令電動車銷售前景蒙塵,促使相關企業下修財測,加劇市場對於電動車電池關鍵材料鋰短期需求下滑的擔憂,加上鋰長期來看恐怕供過於求,導致美國鋰礦股10月30日全面重挫。
高利率環境令電動車銷售前景蒙塵,加劇市場對於電動車電池關鍵材料鋰短期需求下滑的擔憂,加上鋰長期來看恐怕供過於求,導致美國鋰礦股10月30日全面重挫。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的「全球首富」的頭銜即將不保?據外媒報導,馬斯克最大的資產來自於他握有的特斯拉13%持股。可是隨著近期特斯拉股價大幅回調,馬斯克的財富也面臨大幅縮水的壓力。
松下(Panasonic)30日表示全球電動車(EV)銷售放緩,因此7月到9月間第二季度削減日本EV電池產量,並把其電池部門截至明年3月底止的本年度獲利預測值調降15%。
新聞提要■傳統車廠在慕尼黑車展示範電動車新功能,希望以軟硬體研發與龍頭特斯拉一拚高下。
即使電動車越來越多,還是有很多車友不考慮換電動車,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引起PTT網友熱烈討論,常見的原因包括價格太高、電量焦慮,還有人提到,部分特斯拉車友的素質太差,導致特斯拉形象受損,不想被歸類到同一群人。
中國大陸將在今年超越日本,躍居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專家表示,大陸電動車除了價格有競爭優勢外,還擁有完善的供應鏈和技術實力。日媒排名大陸最強的汽車零件供應商,其中寧德時代生產全球三分之一的電動車鋰電池居首位,福耀玻璃排名第二,比亞迪供應電池和零組件拿下第三。
大陸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可能成為下一個華為?日媒消息指出,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舉美國海軍陸戰隊勒瓊營的電池儲存系統為例,認為寧德時代可能已滲透進美國的基礎建設,FDD呼籲美國政府應加強審查,並限制寧德時代與美國企業的合作關係,特別在攸關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
東京車展將在本周四開幕,為近四年來首次的回歸;在進入電動車的時代之際,市場行銷的改變,將更反映出產業的願景。
特斯拉在 9 月時發表車身從裡到外都有不小改動的新款 Model 3,並於日前正式在中國、香港等地開讓消費者直接線上訂車,下訂後最快 6 周之後就可交車,至於我們台灣則是還要再等等。在新款 Model 3 開賣之際,搭載的電池容量資訊也已經被披露,確認 LR 也就是長續航車型的電量和舊款相比有縮水,但續航里程卻反而增加了。
中國大陸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相關產業,據韓國今日公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8月,韓國進口的大陸產電動汽車用電池同比增長114.6%,為44.7億美元,已遠超去年全年進口額的34.9億美元。韓媒指出,電動汽車電池已成為韓國對中貿易的主要逆差品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