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特色大學的搜尋結果,共789筆
「The MEGA Yunlin雲林厚工學」自11月18日日在北港鎮北港糖廠登場,3日圓滿落幕,集結雲林縣各路高手,共同展現雲林5大學,擘畫9大倉庫特色展覽與8大衛星展區、開展期間佳評不斷,參觀人潮逼近百萬人次,兼具未來與傳統的多元策展內容,成功讓全台民眾深度感受雲林「厚工」精神。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今(2)日舉辦創校128週年校慶慶祝大會,由陳慶和校長主持,邀請各界貴賓與會共同慶賀國北教大生日快樂,前內政部徐國勇部長、李德維立法委員、桃園市政府蘇俊賓副市長、台北市政府李泰興秘書長、前總統府資政胡為真博士、我國著名聲樂家簡文秀教授、新北市教育局張明文局長、宜蘭縣教育處簡信斌處長、桃園市青年事務局涂淳惠副局長、臺北市立大學邱英浩校長、國北教大歷任校長、校友總會劉奕權及張清煌兩位榮譽理事長等貴賓皆親臨校慶慶祝大會,與來自各地校友及在校師生同賀國北教大創校128週年。
中正大學與嘉義女中合辦「打開丹扉,看見女性幽默文學」中英文雙語展今天開幕,丹扉是專欄作家,曾受嘉女故校長余宗玲延聘至嘉女任教17年,此次展出其著作、手稿、舊照及文物,與金馬影后林青霞的金陵女中校友同框照十分吸睛。
武漢大學新聞網消息,11月29日上午,一場簡樸但隆重的捐贈簽約儀式在武漢大學行政樓一會議室舉行。武漢大學1987級電腦系校友,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雷軍向母校捐贈13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57.2億元)。雷軍表示,此次捐贈主要聚焦三個方向:支持數理化文史哲六大學科基礎研究、支持電腦領域科技創新、支持大學生培養。武漢大學稱,雷軍心繫母校,此前持續個人捐贈26年達1.3億元,這次捐贈更刷新武漢大學建校以來單筆最大捐贈額,也是大陸大專院校收到的最大一筆校友個人現金捐贈。
新竹縣政府因應116學年度龍年高中入學就學需求問題,盤點教育資源規畫4個方案,22日說明會邀各黨派民代,由縣長楊文科正式對外公布,除湖口和六家高中增班外,興建中的文興國中將改制為完全中學,最大亮點則是在陽明交大竹北客家文化學院校區成立縣立實驗中學,楊文科強調此規畫藍圖是竹縣教育史上的轉捩點,期讓在地學生都能就近入學。
新竹縣高中不足問題引發地方各界討論,縣府盤查教育資源規畫四個方案,22日由縣長楊文科宣布,113年起湖口高中和六家高中將增班,正在興建的文興國中改制為完全中學,並與陽明交大合作推動縣立實驗中學,預計115學年度起招收4班,這是竹縣教育史上重要的轉捩點,讓與會各黨派民代都給予高度肯定。
長庚科技大學20日接獲兩大喜訊,教育部舉辦了 112年生命教育特色學校頒獎典禮,表揚推動生命教育有成之學府,此次長庚科大不僅獲得此殊榮,更是全國唯一獲獎之大學。長庚科技大學由校長范君瑜出席頒獎典禮,並對於此次雙喜臨門,感到十分榮幸。同一天,交通部也舉行了金安獎頒獎典禮,為交通安全教育評選優異之學校頒獎,由長庚科大主任秘書楊文進代表學校出席授獎。
台中市立清水高中和印度RAMJAS高中攜手合作全球性SDGs主題線上專題發表,一連兩天盛大舉行,兩校透過Whatsapp等遠距工具進行思辨,學生獲益良多;另高中優質計畫全台北中南東7校年度交流,今年由市立新社高中主辦,7校互學互利,達成交流目標與意義。
中臺科技大學是一所兼重人才培育與產學合作的專業型優質科技大學,在中部地區有「專醫大臺中,54321」之美譽,一直以來專注於培育醫療專業領域的卓越人才,並長期深耕醫護健康產業、鏈結鄰近高中職與專科學校緊密合作。昨日中臺科大也邀請策略聯盟學校校長及代表齊聚,促進高中職、專科學校與大學之間的師生交流及教學合作,並提供與會者參觀系所特色展示區,了解中臺科大各系所教學特色及未來就業發展,以作為未來推薦學生升學方向。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地廣達148公頃,有3塊超過萬坪的草皮,一家半導體公司11日在暨大舉行「應齊Play 材能無畏」的企業家庭日,共湧進了8000人參與,除了各式美食攤商,草坪上還設置超級攀岩氣墊、密室逃脫、踢足球等,大學搖身一變彷彿親子遊樂場。
世新大學中文系傳出將從114學年起停招,學者專家認為,問題核心還是在於少子化,接下來敲響招生警鐘的就是老牌私校「不熱門的科系」。當前高等教育已漸變成職業訓練平台,青年學子升學多以理工科為優先考量,文學院招生困難危機愈來愈難解決,文史科系辦學岌岌可危。
東華大學校長趙涵㨗8年任期即將屆滿,經校長遴選委員會遴選第9屆校長,由副校長徐輝明獲選,將在明年1月23日就職,徐強調,將以「永續大學」為願景,在歷任校長奠定的基礎上繼續努力,發揮大學功能實踐社會責任(USR),結合相關科系讓學校成實質的綠電校園,朝永續發展目標前進。
為因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供應鏈減碳壓力及極端氣候的負面衝擊,龍華科技大學攜手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輔導北桃園-林口工二、工三產業園區及龜山產業園區廠商,協助企業建構減碳能力,助攻廠商產業及永續雙軸升級,成效顯著。
世新大學中文系傳出將從114學年起停招,各界議論紛紛。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段心儀分析,問題核心還是在於少子化,當科大轉型成大學的學校開始招不到學生,且即將停招後,接下來敲響招生警鐘的就是老牌私校「不熱門的科系」,文學院相關科系均岌岌可危。
國立東華大學遴選第9屆校長,經校長遴選委員會投票,由副校長徐輝明脫穎而出,將在明年1月23日就職。徐上任後將以「永續大學」願景為目標,發揮大學功能深入社區實踐社會責任(USR),並結合相關科系,讓學校成實質的綠電校園,朝永續發展前進,允諾會在歷任校長奠定的基礎上努力,繼續發揚東華的特質。
世新大學中文系傳出將從114學年起停招,教育部30日表示,如果世新有此決定,得於明年3月提出申請。台灣中文學會則發表聲明表示,厚植人文是最好的人才投資,教育部應從政策面著手,面對近幾年人文學科發展失衡的危機。
台灣社會近年面臨少子化挑戰,影響包含產業人才稀缺以及教育體系招生壓力,如何提前因應成為許多大專院校的重要目標。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靜宜大學校長林思伶簽署「打造AI永續校園 產學融合新標竿」合作備忘錄(MOU),宣示雙方成為校園數位轉型的戰略合作夥伴,透過遠傳豐富的產業實踐經驗,攜手開啟在「智慧安全」、「節能永續」、「AI智能」、「產學融合」四大領域的深度合作。
國立臺南大學積極推動國際交流,日本石川縣立大學西澤直子校長於近日率領老師拜訪國立臺南大學,二校進行合作會談,希望除了學生交換學習外,在環境與生態議題上可以進一步合作,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第14項目標「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以及第15項目標「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
隨著現代教育界不斷演變,學術交流和合作似乎已成為高等教育機構的新標準。。日前台北市立大學的邱英浩校長率領一級主管到訪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與武東星校長進行了深度的對話,並成功簽訂交流合作意向書。這次的合作不僅強調傳統的學術交流,更延伸到課程共享、技術交流、教學策略的分享、USR實踐經驗、城鄉治理人才培訓及設備與資源的共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歡慶創校70周年,10月14日舉行校慶慶祝大會,席開85桌,並表揚112年度傑出校友、頒發榮譽校友,超過300名海內外校友回到母校一起同樂。蔡英文總統也特地錄製影片恭賀海大70年來擁有豐碩的教學成果,並期盼海大持續與時俱進,聚焦各項前瞻領域培育更多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