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牽水狀的搜尋結果,共50筆
國家重要民俗雲林縣「口湖牽水狀」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儀,源於178年前口湖、四湖地區狂風暴雨奪走數千人性命,後人每年以道教牽水狀科儀拔度亡靈,24日下午分別於四湖鄉下寮仔萬善爺廟、口湖鄉金湖萬善爺廟、蚶仔寮萬善祠進行牽水狀、挑飯擔、放水燈等祭典儀式,現場不少民眾念及先人,泣不成聲,場面莊嚴哀戚。
國家重要民俗雲林縣「口湖牽水狀」系列活動因疫情影響,前年停辦、去年縮小規模,今年疫情退散,在金湖、蚶仔寮、下寮仔3座萬善爺廟共同努力下復辦,18日於金湖萬善爺廟舉行記者會,宣布將於本月24、25日盛大展開,藉由百餘年前水難事件,提醒後人緬懷先人的同時,更要重視災難的防範。
國家重要民俗雲林縣「口湖牽水狀」系列活動因疫情影響,前年停辦、去年縮小規模,今年疫情退散,在金湖、蚶仔寮、下寮仔3座萬善爺廟共同努力下復辦,18日於金湖萬善爺廟舉行記者會,宣布將於本月24、25日盛大展開,藉由百餘年前水難事件,提醒後人緬懷先人的同時,更要重視災難的防範。
雲林縣單車文化節「金水164鐵馬尋寶騎」,9日在北港鎮觀光大橋下廣場登場,共有來自全台近千名車友參與,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今年是雲林全民健康運動年,縣府在縣內共規畫6條單車主題路線,包括金水164尋寶騎、台61幸福公路、夢田154等,邀大家多運動紓壓健身,維持健康對抗疫情。
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國家重要民俗,去年因疫情取消,今年3座萬善爺廟中,金湖萬善爺廟決定恢復辦理祭典,蚶仔寮萬善祠與下寮仔萬善爺廟則停辦。金湖萬善爺廟23日表示因應地方緬懷先人的需求,決定舉行祭典,參與民眾盡量接種3劑疫苗,放水燈儀式則不開放上船參與。
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及重要民俗活動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今年邁入第176周年,原訂7月16、17日舉行,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嚴峻,3級警戒延長,主辦單位評估考量後,決定配合防疫原則避免群聚,取消今年祭典儀式,這也是繼2003年SARS疫情後第2次停辦。
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及重要民俗活動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今年邁入第176周年,原訂7月16、17日舉行,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嚴峻,3級警戒延長,主辦單位評估考量後,決定配合防疫原則避免群聚,取消今年祭典儀式,這也是繼2003年SARS疫情後第2次停辦。
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27日舉辦「挑飯擔祭祖靈」儀式,口湖、四湖地區14聚落民眾以飯擔裝著祭品,徒步前往下寮聚落萬善爺廟,祭拜175年前在水災中罹難的祖先,除了緬懷先人,也提醒今人思考氣候變遷、環境與人類生存的課題。
農曆7月進入尾聲,作為全東港鎮總普廟宇的東隆宮將最晚送走普度公,而為期2天的普度法會28日正式登場,道士在頌經後依序為大士爺普度公、普度山眾神及水船等點上硃砂,以此開光祈求平安,29日將放水船接引好兄弟及進行牽水狀儀式。
口湖牽水(車藏)祭典年年超渡174年前雲林沿海大水災罹難先民,日前在雲林登場。為超渡水難的冤魂鄉民會準備數以萬計的狀(車藏),延請法師興辦道場法會科儀,為亡靈牽狀使其藉此脫離苦海、水域得以超生。由於場面相當壯觀也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到場拍攝,不過有民眾分享一組照片,發現有攝影愛好者不但隨意的移動、玩弄水狀,更放肆在水狀群裡搔首弄姿,拿水狀來當作攝影道具隨意擺弄,讓網友們相當傻眼,直言這種行為根本是「踐踏信仰」,恐觸怒亡魂得罪神明。
雲林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放水燈祭儀,民眾搭乘漁船到海上施放水燈,海巡署為確保人員平安,除了安排救生艇與救生人員,今年更首度出動無人空拍機,隨時掌握祭儀過程,陸、海、空全方位守護民眾安全。
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9日依古禮舉辦挑飯擔祭祖靈儀式,口湖、四湖地區14聚落民眾以飯擔裝著三牲四果,徒步前往萬善爺廟前廣場,祭拜174年前在水難中罹難的祖先,場面隆重哀戚。
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8日邀日本學者金菱清等人,與台灣學者、口湖鄉民舉辦座談會,針對日本311地震引發海嘯、口湖百餘年前水難,探討災難記憶與災後民俗,提醒後人在緬懷先人的同時,更要重視災難的防範。
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8日邀日本學者金菱清等人,與台灣學者、口湖鄉民舉辦座談會,針對日本311地震引發海嘯、口湖百餘年前水難,探討災難記憶與災後民俗,提醒後人在緬懷先人的同時,更要重視災難的防範。
已有174年歷史的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由中央列為國家重要民俗,3日展開文化祭系列活動,邀請學童動手糊水狀,並規畫台、日學者水難記憶研討會,希望藉由活動緬懷水難罹難先人的同時,記取百年前的水難教訓。
已有174年歷史的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由中央列為國家重要民俗,3日展開文化祭系列活動,邀請學童動手糊水狀,並規畫台、日學者水難記憶研討會,希望藉由活動緬懷水難罹難先人的同時,記取百年前的水難教訓。
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19日在下寮萬善爺廟舉辦「挑飯擔祭祖儀式」,當地民眾依百年前傳統挑飯擔至廟裡祭祀,晚上並為173年前因水災罹難的先民進行「千人點燈萬人塚」祈福儀式,極具特殊性與歷史意涵,更是世代文化的傳承場域。
國定無形資產雲林縣口湖牽水狀祭儀19日登場,縣府今年邀請日本東北大學教授金菱清、台北藝術大學教授林承緯分享來台觀察記錄牽水狀、日本311地震與近日水災等災後研究心得和經歷,台日透過交流探討如何從過往記憶中面對災難。
已有173年歷史的雲林縣口湖牽水狀祭儀是國定無形資產,縣府今年邀請日本東北大學教授金菱清、台北藝術大學教授林承緯共同分享來台觀察、紀錄牽水狀、及日本311地震災後研究心得,加上近日日本嚴重水災等經歷,透過台日交流探討如何從過往記憶中面對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