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猛禽的搜尋結果,共189筆
烏克蘭軍總司令扎盧日尼(Valeriy Zaluzhnyy)表示,2艘俄羅斯海軍的猛禽級(Raptor-class)高速巡邏艇在黑海沉沒。
4月初,美國空軍表示,將有33架F-22猛禽戰機(Raptor)將不再維護,而是送往飛機墳場封存。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各種討論,許多航空迷感到嘆息,也有些人感到不解,然而軍事網(Military.com)的一篇報導透露了實際原因,與2018年肆虐佛羅里達州的邁克颶風(Hurricane Michael)有關,有多架F-22在那場風災中受損,而基地也一直沒有徹底修復。
苗栗游姓男子飼養栗翅鷹,2月17日大湖地區鯉魚潭風景區鯉魚潭觀景台,放飛和訓練老鷹,結果老鷹突然攻擊邱姓遊客,導致邱頭部及臉部開放性傷口,邱事後提告,苗栗大湖分局接續偵辦並通知游男到案說明,28日依過失傷害將他移請苗栗地檢偵辦。
美國空軍1架F-22猛禽(Raptor)戰機在艾格林空軍基地(Eglin Air Force Base)發生降落事故,前起落架在著陸時突發折斷,造成機鼻與跑道摩擦才停止。
台灣知名的「鳥人畫家」何華仁,去年底因病辭世,而他念茲在茲的畫冊,依其心願以大開本,優質裝幀印刷、中英日法4種文字形式出版,多年好友向陽、劉克襄、雷驤、廖玉蕙、楊照、林文義,以及前後任文化部長鄭麗君、李永得,16日均出席他的新書發表會,見證他的心願得償,也期望他的猛禽精神在台灣持續傳承。
新聞網站「The Drive」8日報導,隸屬於美軍測試單位的F-22「猛禽」(Raptor)匿蹤戰機,被拍到外掛新型匿蹤莢艙進行試飛,認為在面對中國大陸、俄羅斯等強大威脅下,F-22的現有作戰能力恐已無法滿足需求,才被迫犧牲部分匿蹤能力,以外掛設備作為補充。
1隻保育類猛禽紅隼日前在台東知本養殖區因誤觸漁網受困,幸經富山國小三年級學童張立龢伸手救援,在池上野灣野生動物醫院救住院觀察10幾天後恢復健康,由帶到知本溼地成功野放,張立龢說,若當時未發現,很可能性命不保,很開心牠又能振翅翱翔。
台東縣富山國小三年級學童張立龢日前與父親在知本養殖區賞鳥時,發現1隻列為2級保育的猛禽紅隼遭漁網纏絆,由於是私人魚塭,隨即通知保七台東分隊員警前往協助,將落難的紅隼送池上野灣野生動物醫院,因為張童即刻救援,紅隼僅右側飛羽稍受損,持續治療後將可野放。
台東縣野鳥學會會員日前在知本養殖區賞鳥時,三年級學童張立龢發現1隻列為2級保育的猛禽紅隼遭漁網纏絆,隨即由張爸爸通知保七台東分隊員警協助,將落難的紅隼送池上野灣野生動物醫院,因為張童即刻救援,紅隼僅飛羽稍有受損及出現神經性症狀,持續治療後將評估野放。
久負盛名的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F-22猛禽戰機(Raptor),是公認的當世最佳空優戰機,它最大的缺點是數量太少,只有空軍型。其實在設計初期,洛馬曾經想過海軍改裝版本的姊妹機種,稱為NATF-22,而且非常特別的是,它被設計成可變翼戰機。
入冬以來,台東知本溼地已陸續有冬候鳥進駐,近日有鳥友觀察到2隻稀有猛禽「東方澤鵟」,在草澤上緩速低飛巡弋,吸引鳥友架設相機驚喜「抓鵟」;鳥友表示,東方澤鵟在台灣屬於過境鳥,少部分在台灣度冬,在台東屬罕見,農委會列為二級保育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英國白金漢郡一間野生動物醫院,日前在路邊草叢中發現一隻幼鳥,似乎才剛從蛋裡孵出來,但附近都未找到成鳥,因此帶牠回醫院救治,不過由於幼鳥身體非常瘦弱,獸醫也擔心牠活不久,豈料經過8周的照顧後,乾癟幼鳥竟長成一隻威風猛禽。
美國空軍剛授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一筆價值高達108.6億美元(約合3023億新台幣)的合約,委託該公司進行F-22猛禽戰機(Raptor)的中期性能升級。 F-22的生產總數僅187架,有5架失事墜毀,現役總數為182架,平均1架的升級費用近6千萬美元(約16億新台幣)。
長期研究猛禽的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耗時超過10年時間,深入原始林相,收集錄製珍稀猛禽熊鷹叫聲,完成《聽,熊鷹在說話。熊鷹鳴叫行為研究》文章,成功刊登在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oin期刊,可望為熊鷹揭開神祕面紗。
台東縣野鳥學會日前在四格山辦理賞鷹活動,2天共記錄到7種猛禽,其中最讓民眾驚呼連連的莫過於形蹤飄忽不定、被喻為「山林魅影」的林鵰以王者之姿從眼前不到10公尺的山谷緩緩飄過,近距離跟林鵰接觸,「賞鳥男孩」許宸笑稱「林距離」。
我們現在知道,洛克希德(Lockheed )的F-117夜鷹(Nihthawk)是世界第1種匿蹤戰機,並且該公司之後研發的F-22、F-35也都進入量產。不過波音公司也有自己的匿蹤戰機計畫,而且外型也相當科幻,這就是波音獵食鳥( Boeing Bird of Prey)。
「老鷹叼老鼠,多自然!」農民為防堵農作遭野鼠破壞,常在農地投放滅鼠餌劑,卻常間接毒死老鷹,造成生態的惡性循環;潮州鎮公所發現問題後決定不再提供老鼠藥,改與屏科大合作搭棲架,藉天敵法則為農友解困,同時有效復育猛禽。
「老鷹叼老鼠,多自然!」農民為防堵農作遭野鼠破壞,常在農地投放滅鼠餌劑,但卻也間接毒死老鷹,造成生態惡性循環,潮州鎮公所發現問題後決定不再提供老鼠藥,改與屏科大合作搭棲架,藉天敵法則為農友解困也有效復育猛禽。
以老鼠為主食的美麗猛禽黑翅鳶,素有「自然界的捕鼠神器」稱號,鳥友近日在台東知本溼地發現2隻剛離巢的幼鳥,呆萌中已經頗有猛禽架勢,台東縣野鳥學會表示,黑翅鳶在知本溼地成功繁殖,令人振奮,可見當地環境有利於牠們棲息,應善加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