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獲利占比的搜尋結果,共370筆
銀行業重回金融業獲利主力,去年占金融業獲利達90%,今年前十月貢獻已超過6成,第四季因壽險業遇到逆風,預估銀行全年獲利貢獻將再提高。
東台(4526)在手訂單43億元,訂單能見度看到明年第二季,明年營運可優於今年,子公司榮田(7709)規劃明年第一季登錄興櫃。東台表示,東台2024年營運成長動能來自東南亞及歐洲兩市場,尤其電動車、PCB及航太等產業,預計2026年底電動車營收占比將達2~3成。法人預估,東台明年營收可望兩位數成長。
因景氣復甦不明顯,加上房地產等產業衝擊,國銀對大陸曝險持續下降,從去年底占淨值百分比26%降至今年9月的24%,相對的,公股銀明年持續看好東南亞前景,預期將是海外獲利重要支柱。
週刊報導經營冷凍肉品生意的李春來,因看上錸德科技(2349)旗下鈺德科技(3050)林口廠價值,三年前開始大量買進持股,近日更興訟並透過媒體爆料。對此,鈺德重訊聲明駁斥,「鈺德市場派」稱錸工場連三年虧損,乃是錯誤資訊。依公開資訊觀測站揭露錸工場除2020年虧損之外,於引進日本策略股東業務、技術與資源後,2021~2023年均有獲利。
新光金控總經理陳恩光走馬上任,8月順利獲金管會核准。外商銀行出身的他,上任後的首場法說會上,即以溫和的笑容與穩健的領導風格,深受在場法人與媒體的關注,他以提升新光金獲利效率為目標,盼提高證券、銀行兩大子公司對新光金控獲利的貢獻占比,並強調「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回歸基本(back to basic)」,獲利自然會提升。
台郡(6269)公布第三季財報,受惠於客戶新機放量,稅後純益7.75億元,季增38.4%,EPS 2.42元,為近四季最佳紀錄,一季的獲利就賺贏上半年;展望本季,毛利率隨學習曲線、生產效率提升,以及新台幣貶值,對主要客戶的供貨占比維持之下,台郡拚本季營運優於第三季,產值成長上看5~15%,步入今年高峰。
水資源處理回收等ESG綠色工程營收占比成長,崑鼎(6803)今年前三季營收、獲利雙雙創下同期歷史新高。隨著進入第四季傳統工程施工及入帳高峰期,加上太陽能售電收入增加,市場預期崑鼎今年全年獲利可望再創新高。
中高階電競電源產品需求穩定,為曜越(3540)下半年營運帶來支撐,曜越表示,目前ATX 3.0電源供應器產品占營收比重約20%到25%,隨著ATX 3.0規格逐漸成為市場主流,明年占比可望進一步攀升,雖然終端市場需求平平,公司將力拚第4季比第3季好,下半年略優於上半年。
國銀看好今年全年獲利將創新高,其中公股銀雖看淡房貸與土建融成長動能,但各家在SWAP(換匯換利)收益上皆有斬獲,公股銀指出,第四季主要獲利來源應也同樣是SWAP以及利息收入;另外,多家公股銀財管業務、聯貸案等有不錯成績,預期手續費收入亦可挹注獲利。
證交所與第一金證券及元富證券日前合作舉辦「新經濟產業暨健康新生活產業」主題業績發表會,邀請8家公司出席。
為因應大陸製紡品的低價競爭、進行市場區隔,並在景氣低谷時提升競爭力,紡纖廠主要透過開發創新、環保紡品因應。具體而言,上游廠透過環保回收品項,增加營收獲利;中游紗、絲廠則以開發新品度寒冬。至於下游的成衣代工廠,則將主力放在開拓二、三線品牌服飾的客戶上。
AI全球指標輝達公布財報,市場話題持續聚焦,摩根士丹利證券針對研究範圍中的11檔台系下游硬體股,深入拆解來自AI的營收、獲利比重,除發現緯穎(6669)、廣達(2382)與技嘉(2376)的占比最高,明年起更有八家公司來自AI的獲利貢獻高達雙位數百分比,AI正式揭開實質貢獻營運新紀元。
樺漢(6414)法說會中釋出對下半年審慎樂觀的看法,但17日股價開高走低,終場下跌2.61%,收在261.5元。
縮時攝影機廠邑錡(7402)強攻軍事無人機領域,開發應用於軍事無人機「雙光相機模組」與「Gimbal雲台系統」有成,順利拿下台灣及美國客戶訂單,隨著軍工無人機可望於明年大量出貨,邑錡董事長陳世哲表示,明年軍工產品占比可望40%,推升明年合併營收較今年倍增,獲利增幅可望更高,營收及獲利可望同步新高。
AI伺服器不是夢,建準(2421)總經理室執行副總吳晉賜4日在法說會中直言,AI伺服器產業現仍處於起步階段,預期未來幾個月仍是向上的趨勢。隨著市場成長,AI伺服器在建準的營收占比快速提升,相較於今年首季的低個位數占比,第二季已躍升至高個位數占比、占比逼近1成。
八貫(1342)拓展業務版圖、優化產品組合策略發酵,航太救生、軍工應用等高毛利產品占比提高,第二季毛利率、營業利益、稅後純益齊創新高,單季稅後純益1.4億元、年增12.3%,EPS達2.01元,明顯超越今年首季的1.49元;累計上半年營業利益2.8億元,稅後純益2.5億元,EPS達3.5元,均創同期新高。
銀行撐盤、證券持穩、壽險回神、產險走出陰霾。據金管會最新統計,金融三業上半年累計稅前獲利3,748億元,年減8%,減幅已比前五月的31%大幅縮小。主要是壽險因匯兌利益轉虧為盈,本國銀行上半年稅前大賺2,482億元創新高,券商、期貨因股市助攻獲利年增5~6成,產險也擺脫防疫險,由虧轉盈。
靶材大廠光洋科(1785)受行情波動及客戶庫存調整影響,2023年上半年自結合併營收續處近4年同期低點,但第二季營收已自近4年低點回升,主要獲利來源的工繳業務上半年營收占比自去年同期的19.77%升至24.52%,獲利表現可望有撐。
靠投資賺大錢,是每個人的願望,然而每個人都須從新手村Lv.1起步,慢慢用自己的真金白銀去摸索、走過許多虧損慘賠之路,才有機會漸入佳境。這段過程有些人走得較辛苦,但有些人卻能快速從中抓到訣竅並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獲利方程式,鴻光投顧證券分析師徐紹軒就是其一。
上海商銀董事長李慶言13日在股東會上指出,去年稅後純益149.4億元,年增4.8%,稅後每股純益(EPS)3.33元、年增4.4%,其中海外獲利亮眼、占比高達58.6%,且年成長4.5%,國內獲利占41.4%、年成長14.2%。未來將持續強化國內外布局,評估設立新的海外分行以擴大國際金融版圖,目前鎖定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