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獲利急凍的搜尋結果,共14筆
繼4月營收探26個月低點之後,南電(8046)首季財報慘澹,獲利較前一季度腰斬,稅後純益降至23.2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3.6元,觸八季新低紀錄,載板三雄獲利悉數慘跌,仍陷庫存調整陰霾。
國巨自2000年以來,四度啟動逾150億元規模的現金收購行動,累計已經投入1,100億元以上鉅資,國巨將迎來第五大產品線,收購施耐德電機感測事業,不僅宣示跨足感測元件,也是國巨甩開純被動元件廠的刻板印象,邁向高階零件供應商的里程碑。
主晶片缺很大,立積(4968)今日舉辦法說會,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淨利季減高達88%,每股獲利僅剩0.46元,公司直言,「目前WiFi5幾乎無法出貨」,第四季看起來沒有明顯的緩解,明年第一季是否有機會也還要再觀察。
工業電腦(IPC)去年受疫情衝擊,影響獲利表現,不過,隨著今年疫情趨緩,景氣復甦,業界普遍看好遞延訂單將陸續回籠,出貨拉貨力道轉強,營運步出谷底,公司經營層因此也維持一貫高配息方針,目前已公布的廣積(8050)、融程電(3416),以及研揚轉投資醫揚(6569)股利配發率都超過100%。
上市櫃公司第三季財報16日全數出爐,台積電、大立光坐穩第三季獲利及EPS雙料冠軍,台塑化單季大賺,稅後淨利轉盈,榮登轉機王寶座,而毛利率長期達100%的矽智財IP廠力旺穩居毛利王,獲利成長王則由膠帶大廠炎洲大增219倍拿下,季報五大天王出列。
餐飲業者新天地(8940)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坦言今年是創立以來營運最艱辛的一年,但預期「最壞時機已過」、第二季營運將落底,目前婚宴接單已自第四季滿到明年首季,公司不裁員、不減薪,並利用營運淡季提前為旺季做好準備。
2019年前三季大陸汽車產銷量分別年減逾一成,拖累上市汽車公司業績,據陸媒統計15家已發布第三季財報的上市車企中,前三季利潤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的僅有三家。不過,據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四季汽車行業景氣有望回暖。
中美貿易戰摩擦未見止息,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發現,不少電子供應鏈面臨更具體的訂單流失,尤以大尺寸面板驅動IC(DDI)為甚,除下修聯詠(3034)、頎邦(6147)推測合理股價,更研判主要DDI晶圓代工廠世界(5347)受害最深,降評「劣於大盤」、推測股價估值僅53元。
2018年風浪實在太大。三商美邦人壽23日公布去年全年自結獲利,受到避險成本過高、中美貿易戰造成全球股市回檔等負面因素衝擊,2018年稅後虧損3.1億元,是三商美邦人壽14年來首度虧損。
光通訊濾鏡廠統新(6426)受到客戶庫存調整影響,第三季獲利表現不如預期,單季EPS僅0.26元,創下近5季新低,統新表示,由於客戶調整庫存的行動由7月一路延續到10月,10月營收也受到牽累,不過,著眼於寬頻趨勢已成形,預期公司未來仍可望展現效益。
去年財報公布,114家上市櫃公司盈轉虧,獲利掉漆。其中,受到復興航空解散衝擊,國產(2504)大舉認列轉投資興航虧損17.84億元,致使國產虧損更擴大至46.9億元,每股虧損3.27元。
汽車類股股王同致(3552)受到大陸車廠客戶調節庫存、縮減拉貨力道影響業績,加上人民幣急貶、新台幣升值的匯兌損失重擊,及認列保留盈餘加徵10%營所稅,6月自結獲利急凍,單月EPS剩0.4元,年減56%,首見衰退,第2季財測營收獲利目標皆未達陣。
三星電子周四公布上季淨利僅3.2兆韓元(27億美元),較前年同期銳減4成,主因為晶片毛利率急降。三星電子同時保守看待今年營運前景,宣稱今年資訊科技產品需求看疲。
茂訊的獲利雖然主要來自於軍工規產品的貢獻,但千萬別小看該公司旗下「CReTE筆電專賣店」。在NB一片人人喊打、更有網路購物搶食市場「餅屑」的局面下,還是能夠繳出獲利的成績單,也讓茂訊董事長沈頤同高興的喊:「要相信自己!」。此外,他還打算趁大環境不佳、房地產急凍的時刻,在不增加開銷的前提下,替「CReTE筆電專賣店」換更好、更大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