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王丹+六四的搜尋結果,共24筆
你還記得今天是六四嗎?你有注意到國內外,現在是誰在談論六四嗎?
大陸民運人士王丹行事作風在民運界頗具爭議,不僅被民運同志痛批無恥、心計重,六四學運領袖柴玲的前夫封從德更質疑王利用民運搞募款,許多捐款都進王丹私人帳戶,敗壞民運形象。 王丹憑藉民運光環遊走台美兩地,對台灣政治指指點點,其實本身爭議頗多,擔任清大客座教授未獲續聘,硬扯是政治因素,還說自己來台任教是住鴿子籠,甚至在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爆出性騷擾爭議時,還以「不好色是缺陷」公開挺陳。
前民運領袖王丹多年來早已因募款帳目不清,和昔日戰友封從德和唐柏橋徹底翻臉,但王丹最近竟找來因為泡夜店生活奢華欠卡債的吾爾開希,一起在華府辦智庫,王丹依舊不肯交代資金來源,讓人懷疑他是否又是為了撈錢才成立智庫。
中國大陸民運人士王丹今日於美國華盛頓成立『對話中國』智庫,智庫成員除了王軍濤、胡平、蘇曉康等當年六四學運時的民運同志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太陽花學運」領導人林飛帆,以及「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
民運人士王丹成立的「對話中國」智庫,6月4日在美國華盛頓成立,並找來林飛帆和黃之鋒等人加入,名單中成員幾乎都是仇中人士,也難怪被質疑刻意操作歷史傷痛,借題消費撕裂族群,成為最現實的「機會主義者」。
大陸民運人士王丹即將赴美,他日前曾表示,台灣若不願意流血,就不要再去講獨立,因為「那就是嘴炮」,此說引發諸多強烈抨擊。對此,總統府前副祕書長羅智強表示,「若六四的王丹看到今天的王丹,應該也會吐口水吧」。
7月將離台的王丹日前表示,「若台獨不願流血,那就是嘴炮。」自由台灣黨主席蔡丁貴昨表示,「流血不是人民流血,也不是讓參與者流血,而是領導者要流血。」若當年王丹也被共產黨打死、流血了,那中國現在的民主運動就不是這樣,王丹也可能成為「中國的鄭南榕」。
大陸民運人士王丹,近年長居台灣,在大學任教,學生眾多,包括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前年陳被爆公車襲胸女乘客,王丹出面力挺,強調「不好色才是人格缺陷,並呼籲台灣人別偽善」,引發很大爭議。
六四天安門事件領袖之一王丹向中央社表示,胡、溫時期天安門母親丁子霖還可以去掃墓,今年很早就被軟禁在家,中共平反六四的跡象目前沒有,證明之前對習近平的期待是錯誤的。
「六四天安門事件」27週年的今天,中共仍刻意淡化處理,陸媒噤聲不提之餘,北京依舊提防外媒,打壓有意紀念「六四」的人士。真相被壓抑,記憶被淡忘,「六四」平反路迢迢。
據報導,對於香港多所大專院校學生今年將不參加「六四」晚會,北京「八九」民運領袖王丹批評香港年輕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中國企業「視覺文化公司」近期收購著名影像公司科比斯(Corbis)所有資產,包含兩大知名圖庫Bettmann和Sygma,買下了近5000萬張原版照片版權,不過其中包含了大量六四天安門事件現場照片與「坦克人」照片,讓外界憂心這些照片的命運堪憂。
大陸民運人士王丹先前要求「專案」返台的舉動,不只在台灣惹議,不少海外民運同志也對他無法認同。「他的不誠實,是一貫的!」曾參與六四天安門運動的學運同志唐柏橋指控,王丹除了可能私吞陳水扁政府支持大陸民運的20萬美元國務機要費,還拒絕交代由天安門一代所成立的「中國青年人權獎」基金流向。
記者八月十二日採訪同樣流亡美國,也是六四學運的學生領袖之一的唐柏橋,他感嘆:「王丹被捧為明星,已經有很多年了。這些年他幾乎沒有停止這些不當行為。為甚麼他一再做出有損民運形象的事情,而很多人還把他捧為民運領袖?王丹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我們是否也有一部分責任?」
中國大陸民運人士王丹等人發起紀念「六四」25週年活動,首波行動為志願者接力絕食,希望持續到6月4日;未來還將發動世界各國志願者在6月4日包圍當地大陸使館。
新北市眾多社區大學裡的講師群臥虎藏龍,除了交通局副局長鍾鳴時、專欄作家劉黎兒、前台鹽董事長鄭寶清入列,甚至連六四民運人士王丹也是社大講師,果然吸引人潮。
現年四十三歲的大陸民運人士王丹在台灣出版回憶錄,昨在新書出版記者會上說,他的父母批評他:「我都還沒寫回憶錄,你寫什麼?」但王丹說,由於太多人對他問及「六四」,加上眾多師長督促,終於讓他下定決心,放下教職,用半年時間潛心寫作,終於完成這本他自認寫得最認真的《王丹回憶錄ˍ從六四到流亡》。
由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主辦的「六四事件」廿三周年燭光晚會,昨晚八時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足球場舉行,超過十八萬人湧入現場,除悼念「六四」亡靈,還要求平反「六四」,建設民主中國。
方勵之是一九八六年大陸第一波全國性學潮背後的動力,也是後來八九年民運的重要支柱,但屢遭北京當局打壓。一九八七年春,中共發起「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方勵之在短短五天裡,被鄧小平點名撤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副校長一職,並開除中共黨籍,接著調至北京天文台任研究員。
敗選之後民進黨內檢討調整兩岸政策的聲音四起,不過前民進黨立委羅文嘉卻認為,選舉受挫,改變立場沒有用,而是要突破與社會對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