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珠江口的搜尋結果,共18筆
中國海事局網站發布航行警告,共軍今(23)日起於東海及珠江口等海域進行軍事演習。
珠江流域正遭遇60年來最嚴重旱情,導致鹽水入侵,嚴重影響珠江三角洲供水安全。大陸國家防總副總指揮、大陸水利部部長李國英昨(13日)表示,將實施「壓鹹補淡」應急安排,全力保障該地區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珠江東西兩岸的聯通問題一直是廣東交通的發展問題之一,既有過江通道無法滿足跨珠江口日益增長的客貨運需求。據廣東省政府移動發布平台「南方+」報導,近日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將加強與港澳交通銜接,研究深圳經港珠澳大橋至珠海、澳門通道,更好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該消息迅速衝上微博熱搜。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今(25)日宣布,在珠江口盆地發現油氣層厚度超過400米的惠州26-6油氣田,探明地質儲量5000萬方油當量,已獲自然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審定。因其臨近香港不足200公里,這一最新重大油氣發現被認為對增強粵港澳大灣區能源保障能力具有現實的便捷有利條件。
白海豚會不會睡覺?為什麼稱中華白海豚為「媽祖魚」?海豚會發出叫聲嗎?為什麼不同年齡段的中華白海豚皮膚顏色不一樣?在大陸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裡的科技館內,這些都有專業人士為民眾解惑,為的就是讓更多人認識「中華白海豚」。
第2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宣傳月主題活動,日前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中華白海豚素有「海上精靈」的美稱,是大陸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港澳大灣區地處珠江口,既是全世界中華白海豚分佈最密集的海域。也是粵港澳經濟文化交匯的區域。
大陸南沙大橋(又稱「虎門二橋」)歷經5年建設,2日中午正式通車。南沙大橋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中部,連通東莞市沙田鎮與廣州市南沙區,建成後將兩地通勤時間縮短30分鐘,只要15分鐘就能越過珠江。南沙大橋還包含2座「千米級」的跨江懸索橋,採用大陸自主研發的高強度鋼絲新技術,為世界第一跨度的鋼箱梁懸索橋。
大陸日前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邀請女星宋佳擔任大使,披露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危機。南海水產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指出,活躍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種群,分布在伶仃洋一直往西延伸到漠陽江口的海陵島附近,種群數量為2500頭左右,但漁民拋棄在海上的致命幽靈漁網、水汙染、海上工程和船舶噪音等人為侵擾,生存壓力的增大,使得這個最大的種群處在衰退之中。
大陸媒體報導,廣東的珠江口發生兩艘原料船碰撞事件,造成一船沉沒、一船重傷,沉船上的12名船員仍下落不明。
廣東省官方研究調查顯示,棲身於中國大陸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的數量近5年增加了近4成,並稱未受港珠澳大橋施工影響。
中山港口岸將由二類口岸升格為一類口岸,使之成為珠江口西岸唯一海空客運樞紐港。據悉,中山近期收穫「三大利好」:收到大陸國台辦正式批文,同意中山翠亨新區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山港擴大開放已經得到大陸國務院的批准,意味著中山港將從二類口岸升格為一類口岸;深中通道在各方關注和推動下,前期工作進展正加快。
台南珠三角新捷徑!香港珠江船務公司今天在台南舉辦推介會,向上百名本地旅行業界人士,說明如何循「一條龍」模式,不需入境香港,直接從台南機場直掛珠江三角洲各口岸,節省往來時間。這項「海天聯運」新業務,可望成為台南民眾前往珠三角的新選擇!
據報導,中國大陸珠江口頗為珍貴的白海豚現只剩下1800多條。
大陸兩艘商船早上在珠江口相撞,其中一艘沉沒,一名船員獲救的時候已經喪生,四名船員落海失蹤。
據中新網報導,集裝箱船「盛安達7」輪10日清晨在珠江口大頭洲被一艘途經的船舶撞至沉沒,船上11名船員落水,大陸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接到求助資訊後,派專業救助船舶及時出動,目前已有6人被救起,尚有5人失蹤。據廣東省海上搜救中心消息,粵港兩地已展開海陸空立體緊急搜救。
大陸在新能源的探勘上又有重大發現。國土資源部宣布,目前大陸的科學家在廣東沿海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度鑽探到高純度的「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樣品,據估計,若是換算成天然氣儲量,該區域的儲量高達1500億立方公尺,未來一旦開採,將可作為接棒石油的新能源。
備受關注的深中通道預計2015年底開工,2020年建成,屆時,中山至深圳開車只需20多分鐘。日前,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簡稱「深中通道」)專案前期工作辦公室發布深中通道專案可行性研究建設專案公示。
尤特颱風侵襲,一艘香港貨船在珠江口的萬山群島附近沉沒,救援人員成功救起21名船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