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現金淨流出的搜尋結果,共16

  • 15檔銀彈滿手 領攻萬七

    15檔銀彈滿手 領攻萬七

     台股下周邁入季底作帳高峰,但遇美國聯準會(Fed)舉行利率決策會議,且萬七關卡壓力大,預計盤勢震盪加劇。法人認為,台積電、聯發科、長榮等15檔個股,滿手現金且底氣厚實,是台股上攻萬七、下守季線的先鋒。

  • 壽險業資金 連四月淨流出

    壽險業資金 連四月淨流出

     壽險資金取決於美元走勢,由於聯準會(Fed)升息未停止,美元持續升值,資金持續跑往高利美債,壽險業資金連四月淨流出,也就是總給付大於總保費收入,前五月淨流出逾440億元,但前五月整體利息收入進帳估超過3,000億元,因此不至於出現流動性危機。

  • 三因素 壽險不致爆流動性危機

     壽險業雖出現史上首見連續三季資金淨流出,但壽險業者分析目前不至於出現流動性危機,主要依據三大原因,一壽險現金仍處於高水位,首季現金與約當現金近1.27兆元;二現金流入不只有保費,投資的利息收入也可支應保險給付;三保單宣告利率緩步調高,可望增加利變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流入。

  • 資金簇擁 新興債有錢景 元月淨流入逾100億美元

     大陸經濟解封後,消費與經濟可望獲得提振,投資人對於新興市場信心大振,根據Lipper統計,今年1月資金同步湧入新興股債基金,其中新興債券基金淨流入金額逾100億美元,是近五個月以來首度出現淨流入,新興債市前景看好。

  • 1月資金同步湧入新興股債基金 新興債前景看好

    大陸經濟解封後,消費與經濟可望獲得提振,投資人對於新興市場信心大振,根據Lipper統計,今年1月份資金同步湧入新興股債基金,其中新興債券基金淨流入金額逾100億美元,是近5個月以來首度出現淨流入,新興債市前景看好。

  • 市場震盪吹避險風,境外基金流出股債 平衡型基金 連14月淨申購

    市場震盪吹避險風,境外基金流出股債 平衡型基金 連14月淨申購

     今年以來科技股回檔、俄烏戰爭、通膨及升息疑慮等不斷,風險趨避意識更強烈,反映在境外基金明顯從股債流出,轉進平衡型基金,自2021年以來已連續14個月淨申購,根據境外基金觀測站統計,至今年2月底平衡型基金維持淨申購,總持有金額達7,176億元。

  • 投資級企業債 躍升吸金王

     2021年之始,全球股市頻創新高,但從資金面來看,不難發現市場氣氛仍偏審慎觀望,美國貨幣市場基金上周再湧進290.66億美元,連續吸金周數進入第三周。此外,三大主要債券型基金已連續三周獲得國際資金全面進駐,其中更以高評級的投資級企業債為吸金大宗,單周大啖107.45億美元,傲視所有基金類型,也同步推升連續吸金周數來到第三周。

  • 現金恐燒光 股價崩潰!謝金河點名4生技股「危險」

    現金恐燒光 股價崩潰!謝金河點名4生技股「危險」

    生技產業是耗時又燒錢的行業,但往往被視為有「本夢比」行情,吸引投資人進場。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提醒,投資生技股一定要重視現金流,如果現金燒光,而沒有後續資金奧援,最後都會面臨下市或破產的命運。

  • 不怕貿易戰 謝金河:台股正慢慢醒過來

    不怕貿易戰 謝金河:台股正慢慢醒過來

    過去這一年來台股生態出現很大的改變,例如,我經常聽到來《先探》上課的投資朋友說,今天外資賣了那麼多,明天會不會跌?也有人問,美中貿易戰那麼激烈,台股會不會崩盤?也有人問台灣政治那麼亂,股市還有希望?我常常喜歡說,台股酣睡卅年了,現在正慢慢醒過來!不要太在意指數的漲跌,應該用心尋找價值被低估的好公司。

  • 大同集團頻爆雷 老謝:散戶必學這堂課

    大同集團頻爆雷 老謝:散戶必學這堂課

    投資學第一課就是「投資一定要有回報」。財報不佳、爭議不斷的情況下,還進場買進股票的投資人,若非志在經營權,恐怕是錯把投機當投資。

  • 宏達電賣了它 去年虧轉盈

    宏達電公布第四季與全年獲利,在出售手機代工事業部獲利挹注下,宏達電去年一如預期般全年轉虧為盈,獲利120億元、EPS為14.72元,本業虧損依舊,全年本業虧損為139.63億元,但出售手機代工事業後負擔減輕,本業比前一年少虧近兩成。

  • 行情震盪 康和多空成長基金淨值屢創新高

    美股2月6日重挫,引發台股連鎖崩盤。在股債等各類資產同步承受跌價損失之時,康和多空成長期信基金異軍突起,淨值屢創新高,來到2月6日的11.434元。康和期經表示,盤勢越動盪,強調絕對報酬的主動式期信基金績效越容易被凸顯,是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大要角。

  • 《基金》行情震盪,主題式期信基金績效突出

    《基金》行情震盪,主題式期信基金績效突出

    美股道指6日重挫引發全球股災,在各類資產同步承受跌價損失時,康和證(6005)集團旗下康和期經的「康和多空成長期信基金」淨值卻逆勢續創新高。康和期經表示,盤勢越動盪,強調絕對報酬的主動式期信基金績效越容易被凸顯,是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要角。

  • 國銀不愛付息 愛用股本增資

     國銀不愛付息型資本工具,愛用股本增資,「金融韌性」超高。金管會25日公布,巴賽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CBS)等國際組織已要求,2019年銀行普通股、第一類資本及資本適足率等要達7%、8.5%及10.5%,國銀6月底就已全數達標,且光是普通股比率就達10.22%,未來不太可能有銀行增資潮。

  • 中國新視野-小心長期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的企業

     中國資本市場近期發生一件大事,那就是欣泰電氣因財務造假而遭退市一案。

  • 金管會:法規持續鬆綁 海外優於大陸

     金管會公布民國105年施政目標,其中強化國際接軌明顯趨向積極,如增加國際交流、洽談MOU的目標直接訂為5次,比以往一年主辦2次左右國際會議更為積極,且金融業海外布局也從去年目標的6處拉高為8處,國際板債券發行量由新台幣5,000億元拉高為6,000億元。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