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環團的搜尋結果,共2,058筆
環境部8月22日揭牌,最急迫挑戰包括涉及填海造陸的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含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氣候變遷因應等挑戰,環境部長薛富盛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台灣已沒有核四議題,2025年的目標就是非核家園;至於四接審查爭議,他會責成同仁檢討過去無法順利召開的原因。
興達電廠新增3部燃氣機組進度落後,燃煤一、二號機無法如期在本月30日除役,環團痛批,高雄市長陳其邁的政見大跳票。雖然高市府環保局承諾,兩機組操作許可證在30日屆期後,市府不會再發操作許可證,但台電考量全台用電需求,興達電廠廠長黃錦城說一、二號機,若有必要將向經濟部能源局申請轉型為緊急供機組,1部1年可發電720小時。
環境部日前揭牌,官員透露,將於2024年訂定徵收費率、2025年徵收碳費,並搭配優惠費率制度,讓外界質疑環境部減碳的決心,環團今天呼籲,應在今年年底前確定起徵費率,費率應在無優惠費率的前提下,碳費每噸500元起徵,並以2030年增加至每噸3000元為目標。
經濟部能源局將在本月底拍板公布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第二期的選商規則,民間團體與學者19日舉行記者會,呼籲能源局在履約能力審查程序評分標準內,納入「環境及社會承諾事項」,包括與利害關係人議合、促進永續發展,達到開發跟環境永續平衡;而彰化及苗栗漁民認為,應與居民協商,顧及環境保育。
聯合國已將2050淨零碳排作為全球氣候行動訴求,不少國家也為此提升核能發電占比,台灣卻反其道而行。氣候先鋒者聯盟昨日指出,非核並非全民共識,然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更與國際背道而馳,團隊將在3周內,聯繫各總統參選人陣營,並遞交承諾書,呼籲關注能源政策。清華大學核工所特聘教授李敏則向600萬名支持「以核養綠」公投的民眾喊話,盼做到不分藍綠白,將選票投給支持恢復核能政策的參選人。
為落實2050淨零碳排,多國已將何能列入低碳能源,進一步增加核能佔比也被多國領導人接受。氣候先鋒者聯盟今(19)日指出,蔡政府的能源政策與國際背道而馳,強調非核從來不是全民共識,未來3周將會聯絡各擬參選總統的候選人陣營,遞交承諾書呼籲候選人關注。
經濟部將在本月底拍板公布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第二期的選商規則。民間環保團體與學者19日行記者會,呼籲能源局在選商規則的履約能力審查程序評分標準內,應納入「環境及社會承諾事項」,其中包括與漁民溝通、推動海洋生態保育等項目。
2019年「核四啟封商轉發電」公投投票前,環保團體認為中央選舉委員會核准公投的程序違法,且若公投通過,恐把台灣推向核災邊緣,因此提起行政訴訟,最高行政法院駁回上訴,認為已完成公民投票,本件撤銷訴訟已無實益而無保護之必要,判決駁回確定。
針對新出爐的環評委員名單,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指出,本屆環評委員多為環境工程背景,而生態面向的學者又仍以陸域為主,如森林和淡水魚類背景,對於海域開發的生態衝擊專業恐無法兼顧。
由台北市、新北市聯合主辦的「2025世界壯年運動會」,其中輕艇激流項目定案在三星安農溪舉辦,全長350公尺的賽道新建工程款由中央及地方挹注2.4億元經費;三星鄉公所今(6日)開連署記者會,遭宜蘭惜溪聯盟質疑,主管機關第一河川局還在審查中,今是民意施壓嗎?
日本近日決定把核汙水排放入海,引發多國不滿,如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等地甚至禁止水產品進口,環團今天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前抗議,並提及福島核汙水由於直接與燃料棒接觸有60餘種放射性核種,與其他各國的冷卻水並不相同,呼籲不應再排放核汙水入海,並在9月14日響應全球串連行動。
加州魔鬼谷核電廠存廢爭議多年,環保團體今年4月提出訴訟,要求電力公司履行合約、關閉核電廠。加州高等法院今天裁定駁回。環團則聲明,抗爭尚未結束、不排除提出上訴。
台南沿海是全台浮筏式牡蠣養殖的重鎮,產量約占全台3成,總產值超過5億元。但因蚵農習慣使用的保麗龍浮具,以及近來市府補助使用的發泡塑膠(EPP)浮具,容易造成海洋生態浩劫及汙染海岸環境,飽受各界批評。台南社區大學23日建議,應該改為補助HDPE等新式浮具,不要再補助EPP;市府漁港及近海管理所回應說,最好能分兩階段全面禁用保麗龍及EPP,否則恐將引發反彈。
環保署22日改制環境部,首任環境部長薛富盛面對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議題,他強調會把四接列為積極推動的項目,多聽聽公民及環團聲音,並拜會基隆市長謝國樑,盼大家開誠布公,為更美好的台灣努力。謝國樑表示,將竭誠歡迎薛富盛,並就四接深度討論。
日本政府24日起開始排放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蘇澳區漁會總幹事陳春生22日表示,曾請漁業署向日本提出對鄰近國家做核廢水檢測機制,各國都要有1名專業人士參與,但日本遲遲沒有動作。綠色和平組織則認為台灣水產業每年貢獻數百億的經濟產值,在此事件上首當其衝,呼籲政府必須為漁業監測、檢測,以及在賠償安排上與日本當局交涉。
根據今天公投的結果,厄瓜多民眾決定停止在亞馬遜保育區鑽探原油。這場公投被譽為「氣候民主」的歷史性典範。
綠色和平日本辦公室今日發出新聞稿,批評日本政府將福島核廢水傾倒太平洋的決定,是無視科學證據,侵犯日本和太平洋地區人民人權,也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決定輕忽了廣大民眾和漁民的擔憂。綠色和平認為台灣水產業每年貢獻數百億元的經濟產值,在今次事件上首當其衝。政府必須就核廢水排放一事上,一方面為漁業在監測、檢測,以及賠償安排上與日本當局交涉。
環保署於今日正式升格為環境部,首屆部長由中興大學前校長薛富盛接任,綠色和平呼籲,重要的淨零挑戰仍是白紙一張,請薛富盛拿出「鋼鐵校長」魄力,促進台灣在環境保護的努力被世界看見;地球公民基金會也呼籲,應綜合思考淨零排放路徑牽涉到的「經濟成長」與「環境承載量」之間的平衡,提出「減緩」和「調適」的策略。
環保署即將於8月22日升格環境部,在既有減塑政策上,雖已推出循環杯、網購包裝減量、旅宿用品減量期程等政策,但環團表示,環保署於2018年提出4種一次性用品(塑膠袋、飲料杯、塑膠吸管、免洗餐具)於2030年全面禁用的長期目標,距今剩7年不到,環保署仍未提出相關的禁限用路徑,升格後應拿出更大的決心減塑減廢。
荷蘭最高法院本週三(16)裁定,儘管遭到環保活動人士反對,鹿特丹港區一項重大碳捕獲計畫的建設可繼續進行。計畫中的「Porthos」計畫將成為歐洲最大的碳捕獲與儲存設施,預計從2026年起,將在15年內降低該國每年約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