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環境共生的搜尋結果,共185筆
高雄市某協會共生家園,2019年發生精神障礙住民遭衛生紙塞住嘴巴,並以膠帶封住致死案件。監察院調查指出,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未依身權法善盡行政調查及監督之責,監察院通過糾正,並促請政府研議共生家園之法源依據,以把關服務品質保障身障者人權。
疫情衝擊下,醫院護理人力短缺已是普遍現象,為了增加護理人員就業管道,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今14日在台北榮總副院長林永煬見證下,由新竹分院院長陳曾基及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校長駱俊宏正式簽訂策略聯盟合作意願書,並由新竹分院提供展翅計畫名額,安排專五學生到輔導會醫療體系參訪,畢業後回體系服務1年,提早瞭解及熟悉醫院工作環境,提供就業機會。
漁電共生是當前政府綠能政策推行重點,在魚塭架上太陽能板,養魚兼種電,看似雙贏,實則問題相當多。台南市議員蔡育輝今年初po文指出,台南一片煎虱目魚肚要價120元,除了飼養成本增加,還有魚塭「轉型」成為光電案場導致養殖面縮減,過去3尾100元的產地價,現在1尾就需150元,消費者與漁民同樣受苦。
桃市府青年事務局今年度青年投入永續發展行動計畫開放徵件!鼓勵在桃園設籍、就學或就業的3人以上15至45歲青年,組成行動團隊投入地方創生,即起至2月24日前可於台地社造桃園資訊網線上報名。預計徵選15組,每組最高可獲100萬元行動獎勵金,待年度計畫結束後將評比優秀團隊,加碼獎勵最高10萬元,鼓勵青年蹲點地方,結合在地產業發展永續經營模式,實踐地方創生。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即日起舉辦「台灣水彩畫的非具象派─蕭如松百年冥誕紀念巡迴展」,分為6大展區,展出蕭如松百餘件畫作、手稿及昔日文物。蕭如松是台灣美術史上極為重要的水彩畫家之一,獨樹一格的畫風受藝文界推崇,今年是他百年冥誕,在畫展中呈現蕭如松一生的藝術軌跡。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即日起舉行「台灣水彩畫的非具象派-蕭如松百年冥誕紀念巡迴展」,分為六大展區,展出蕭如松百餘件畫作、手稿及昔日文物。蕭如松是台灣美術史上極為重要的水彩畫家之一,獨樹一格的畫風受藝文界推崇,今年是他的百年冥誕,呈現蕭如松一生的藝術軌跡。
見證台灣自日本時期以來的獄政歷史發展,位在金華街與金山南路交界的歷史建築「原台北刑務所官舍」,其修復工程榮獲「第22屆公共工程金質獎」中的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建築類「優等」獎項,北市文化局表示,本次全國僅2處文化資產獲得,「原台北刑務所官舍」則為唯一「優等」獎項得主。
全球知名生物科技藥廠安進自1980年成立至今,專注於生物科技專業,為全球數百萬病患提供具開創性潛力的治療藥物,台灣安進延續全球安進ESG精神,致力於提升國人生活品質健康,並攜手同仁身體力行愛地球,積極推動環境永續。台灣安進自2019年與以創新研發驅動台灣生技產業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後稱園區)簽下合作意向書後,結合雙方生物科技專長及生技製藥研發能量,打造全球第一所「安進學院」,期結合產官學力量共同打造台灣新創生醫生態系,並同步推動環境永續思維,攜手展開園區溼地復育生態計畫,以達到生技跟生態共存共榮的永續平衡。
全球人壽企業總部於今(11/25)日上午舉行開工動土典禮,由全球人壽董事長彭騰德主持,與貴賓及同仁共同見證動土儀式,並祈福工程順利進行,預計於2026年完工,將開發為全球人壽企業總部大樓。如同以「愛與責任」理念,打造希望園區成為與在地共融的指標,全球人壽也期盼延續希望園區經驗,讓企業總部成為「建築、人、環境」永續金融之共生地標,創造一個讓同仁有感的幸福工作環境。
全球人壽企業總部今上午舉行開工動土典禮,由全球人壽董事長彭騰德主持,與貴賓及同仁共同見證動土儀式,並祈福工程順利進行,預計於2026年完工,將開發為全球人壽企業總部大樓。
全球人壽企業總部今天開工動土,預計2026年完工,打造希望園區成為與在地共融的指標。全球人壽期盼延續希望園區經驗,讓企業總部成為「建築、人、環境」永續金融共生地標,創造一個讓同仁有感的幸福工作環境。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 CPC)每年周年慶皆會舉辦一場經營管理論壇的知識饗宴與合作企業歡度周年,今年是該單位67周年,也是該單位在疫後舉辦的最大場論壇,吸引逾300位佳賓與會,座無虛席。CPC董事長許勝雄出席大會致詞時表示,自擔任CPC董事長後,即希望推動CPC成為台灣經營人才庫,他向在場與會企業主喊話,若有人才需求歡迎向CPC挖角,CPC也可藉此機制讓培育有成的人才到企業界發揮才能。
大會執行長陳振茂指出國家建築金質獎「規劃設計類」、「施工品質類」、「公共工程類」、「建材設備技術工法類」及「優良建商營造商認證標章」,本次甄選共計79件得獎作品,獲獎如國泰建設、亞昕國際開發、中鼎集團-興利開發、豐邑建設、新光人壽保險、中華工程、皇昌營造、泛亞工程、宏昇營造…等皆為優良信譽之企業,公部門包含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桃園市政府水務局、台中市政府建設局、台中市政府水利局等多件公共建築作品參與角逐競爭激烈,參賽作品富有人性化考量與創新設計,經過嚴謹、公正、公開的甄選肯定,此為金質獎影響台灣建築文化、提昇生活環境,受到各界高度肯定的具體展現,未來將持續落實「生命建築、希望台灣」的願景,迎向永續發展新視野。
第24屆「國家建築金質獎」評審會議,9月24、25日於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召開。評審會議由總召集人前營建署署長林欽榮擔綱,集結產、官、學界建築專家共同擔任評選工作。本屆參賽作品富有人性化考量與創新設計,評審們費盡心思詳閱參選資料,從相關執照、證照、建築設計到品質管理,針對建材、技術、設計等細節詳盡評估,並甄選個案安排實際現勘,務求以公平、公正的勘查工程品質及施工檢測記錄,再經過全體評委熱烈討論後評選出最佳代表作品。
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16日分別以有機與履歷農業改革-官田菱雉菱及慶祥急難救助,獲「2022台灣企業永續獎」頒予循環經濟領袖獎、社會共融領袖獎等兩大獎項。
高雄市內門區因山多田少,自古以來畜牧業即相當興盛,尤其又以養豬業最為發達,是區內整體經濟來源重心,卻也帶來一些汙染,像是高雄市第2大河「二仁溪」,原本能溪釣的河川卻惡臭味飄散。經過高雄市政府環保局的努力下,首座「內門畜牧廢水資源化中心」正式啟用,不僅可以提升資源的運用,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質,終於將黑金變黃金!
青年是促進產業創新與社會進步的關鍵,為支持基隆青年在地深耕,基隆市政府積極推行青年培力多元計畫,近年雖受新冠病毒(COVID-19)影響,但市府為鼓勵青年朋友創業,不畏疫情持續推動「基隆市青年投入創業及公共服務補助計畫」,延續過去青年創業補助計畫的精神,提供更好的創業環境及資源。今年度更擴大徵件對象,除了甄選具潛力的「青年投入創業類」的青年創業家,更向下延伸「學生社團公共服務類」,讓高中職、大專院校的學生社團以城市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結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進行「公共服務」的提案,以培育學生知能素養與探索實作,獲選的學生社團最高可獲得5萬元社團活動補助金。
海洋蘊藏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是地球得以永續發展的基礎。地球氣候的穩定是透過洋流進行各地區熱含量交換與平衡,使氣候能夠趨於動態性的穩定,所以海洋可以說是地表溫度最大的調節器,也因此可以了解為什麼海洋的水溫每上升1度就會對地球氣候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ESG已成為企業能否永續經營的重要指標,台中崴正營造關注社會共榮、環境共生議題,積極投入環境永續,以行動展現對ESG的重視,15日響應並實現環境永續、生態多樣性的目標,董事長張正岳親自帶領70餘名自願參加公益活動的員工及眷屬,與台灣山林復育協會的十幾位志工,共同在台中都會公園完成維護復育區的除草、苗圃整理、土壤介質調配及小苗換盆的護樹行動。
開啟與地球和諧共存的宏觀視野,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舉辦「生態身心靈—內在發展目標(Inner Development Goals IDGs)工作坊」,透過節能減碳綠建築介紹、靜心呼吸覺察、接觸大地、森呼吸、五感森林想、大地曼陀羅的祝福,帶領國內外學生體驗與大自然相連的感受,思考永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