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環評制度的搜尋結果,共126筆
「中部科學園區台中園區擴建2期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第3次初審會議於今(5)日召開,環團今早於環保署前地面貼滿黑紙白字的「假」,預告若本次環評不顧民意強行闖關,將發起「環評的A4黑紙革命」。
三接外推案將在12日首次闖關環評專案小組初審,藻礁公投推動小組今天赴總統府陳情指出,如果觀塘三接能與基隆四接案合併,並在台北港一起推動,可以對環境造成更小的衝擊,至於三接外推,有學者指出,外推後的防波堤造成的突堤效應將更明顯,不只大潭藻礁會消失、連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觀新藻礁也會消失。
環保署今(2)日公布第14屆環評委員名單,其中有7位民間委員留任,環團人士表示,這份名單只能說了無新意,加上官派委員,其中不少是護航政策的投票部隊,未來的環境保育恐持續淪陷。
環境律師出身的詹順貴長期替環保團體提供法律協助,投入環保運動,2016年詹進入蔡政府擔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在深澳電廠環差會議票數平手時,昔日力挺禁用生煤的詹投下「通過」關鍵一票,因此被稱為「深澳推手」;近來藻礁爭議,詹曾在臉書寫下不想再接受任何有關三接與藻礁議題的採訪,未料之後即提出三接外推方案,更背書官方立場,一旦三接外推方案過關,詹或許又能搏得兼顧開發與環團的美名,但亦恐成為藻礁殺手,最後僅剩死去藻礁連連的嘆息聲。
藻礁公投引爆三接爭議,傳出行政院規畫三接再外推1公里。對此,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昨表示,公投主文明確指出「三接應遷離大潭藻礁」,與連署人之間的契約已達成,在認識藻礁後也應認為這塊基地越完整保留越好,如果在大家還不認識它就先摧毀它,「這對不起下一代」。
環團昨天前往監察院陳情,表示陽明山保護區變住宅區6-6開發案,北市府黑箱審查水保計畫,竟許可挖填土方超出環評允許量,2016年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北市府恣意濫用而違法,但台北市長柯文哲非但不依法懲處失職人員,反而更加恣意妄為,盼監委查明真相,彈劾柯文哲。
2013年4月20日蔡英文以前黨主席身份在藻礁現場親自寫下「藻礁永存」,2016年1月16日總統蔡英文當選總統時喊出「謙卑謙卑,再謙卑」,然而5年過去,環境運動仍然艱困坎坷,大潭藻礁面臨存亡之秋,環團決定發起送「千杯」要總統「謙卑」公民運動,今(28)召開記者會,提醒總統莫忘初衷。
搶可能的最後大餅!經濟部今天公布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規劃草案,預計2026到2035年釋出10GW裝置容量,將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5GW分「1、2、2GW」三期釋出,符合資格開發商必須走「競價制」,低價者得標。不過由於初期容量較少,不少開發商批評不符經濟規模。
環保署連年爭議不斷,尤其許多飽受爭議的開發案在環評會議頻頻闖關,日前環團連署要求環保署長張子敬不再連任,張子敬表示各方看法都虛心接受,環團對他的有些說法雖與事實不符,表示下個任期會好好努力。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昨(3)表示,民進黨政府上任以來屢次伸手環評機制,去年2019年環保署表示修法耗時,暫不修環評法,導致老舊環評案沒有完整退場機制,政府不斷挖國土賺私財,凡事以財團利益優先,是標準的 「人前說一套,背後捅一刀」。
去年觀塘案、深澳電廠環評案引發社會爭議,認為環評制度大有問題,包括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前環保署長李應元都說要修《環評法》,但環保署長張子敬今(25)日赴立法院答詢時表示,環評法暫時沒有修法必要。
2019年全球經濟表現堪虞,但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認為,受惠頁岩氣成本較低,預期美國將是今年石化業行情相對較佳市場。王文淵表示,台塑美國德州擴建新產也陸續開出,屆時產品也將以銷售南美為主。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保守看待今年景氣,但對全球各區域經濟之景氣差異表現,王文淵認為,美國因頁岩氣成本較低因素,將會是今年石化業行情相對較佳的市場。王文淵表示,美國產能開出後仍然影響市場銷售狀況,但因成本優勢,還是相對有競爭力。台塑美國德州擴建新產也陸續開出,屆時產品也將以銷售南美為主。
環評法難產!環保署前署長李應元曾允諾12月底將把《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草案送入立法院社福委員會作為參考、明年3月正式送入立法院討論,而環保署代理署長蔡鴻德昨(24)日坦言,由於還有些條文外界仍多爭議,期望立法委員能多給環保署一點時間。
中油觀塘案通過環評後,外界質疑環評制度有問題,立委蔣萬安多次要求儘速修正並送立法院,但今(24)日在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上,環保署表示,環評法目前未出爐,坦言有困難。讓蔣萬安痛批「跳票」,難道現在是看守內閣,不能因為前環保署長李應元下台就停擺。環保署強調還是會力拼年底前送到立院。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19)日審查環保署明年度預算,立委王育敏批評,環保署在上月審查「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差案」,竟不顧專家委員反對,就直接以政府代表多數決強行過關,環評制度疏失嚴重,要凍結預算1千萬。環保署表示,環評法修正草案在年底前會送委員會,希望不要凍結預算,最後決議先凍結1千萬,等環保署提出專案報告並經委員同意後,才能解凍。
台積電南科三奈米新廠闖關環評失敗,理由是環評委員質疑台積電用電量太高,隱含增加環境污染的可能,要求補件。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在臉書PO痛批「幫三星阻礙台積電的竟是自己人?!」、「親者痛,仇者快!」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取消蓋深澳電廠,讓外界質疑環評制度的公信力與專業。今(5)日立委蔣萬安在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質詢,是否取消環評否決權,環保署長李應元答詢,環保署傾向保留否決制度,針對通過政策環評者,會由相關主管部會決定「有條件取消否決權」。
攸關中油公司能否設立第三接收站的桃園觀塘環評案,在10月8日通過後,賴清德院長隨即於10月12日宣布「停止興建(新北市)深澳電廠」,「用觀塘,換深澳」,賴揆的「政策急轉彎」被批評是選舉考量,被譏諷為「一桃救三市」。經濟部長沈榮津在10月15日在立法院也重申將在兩個月內,完成廢止深澳電廠環評的行政程序。細觀延宕多時的觀塘環評案之過程,從9月底到10月初,在兩個星期內召開3次環評會議,因為「專家學者」委員集體退席而流會,而最後則是以7票通過觀塘工業港的環評,因而引發社會輿情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