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生醫產業的搜尋結果,共753筆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21日提出健康願景國政藍圖,主張推動生醫成下一個兆元產業,並且要壯大健康醫療產業成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他並說,「健保絕對不能倒」,調整健保費率不是唯一管道,將利用歲計賸餘公務預算及稅制等多元考量。
精準健康產業,將會是未來台灣最有機會的下一座護國神山。馬偕醫學院掌握先機瞄準社會發展脈動並扣合國家政策需要,自2019年起連續4年申設「醫學檢驗暨再生醫學學系」近日獲教育部核准設立,將於113學年度起招生。該學系將分設精準檢驗醫學組與再生醫學組,預計招收40名學生,培養具前瞻專業素養與技能的醫檢師。
精準健康產業,將會是未來台灣最有機會的下一座護國神山。全球精準健康市場包括精準醫療及再生與免疫醫療等。該產業蓬勃發展,據工研院推估2025年全球產值將逾5847億美元,我政府更將其視為戰略產業全力扶植,力拼兆元規模。馬偕醫學院掌握先機瞄準社會發展脈動並扣合國家政策需要,自108年起連續4年申設「醫學檢驗暨再生醫學學系」,終於在近日獲教育部核准設立,將於113學年度起招生。該學系將分設精準檢驗醫學組與再生醫學組,預計招收40名學生,培養具前瞻專業素養與技能的醫檢師。
健保署長石崇良28日表示,目前要在台灣通過完整臨床試驗、取得藥證才算首發藥的規定將放寬,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修法,未來只要在國外取得藥證後的2年內,在台申請藥證並生產即屬首發藥。此舉除了縮短藥商取得藥證時程,還可得到更高健保核價。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28)日出席「2023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開幕式」時表示,生技醫藥是台灣重要的核心戰略產業,行政院將整合跨部會資源,積極以政策、法規、輔導等面向,加速台灣生醫產業發展,亦盼加速生醫產業成為台灣下一個重要的兆元產業。
「2023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會議(BTC)」今天起一連舉行三天,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生醫是國家核心戰略產業,政府會做業界的靠山,希望打造生醫成下一個兆元產業。專家則表示,每6、7年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疫情,而疫苗與治療用品是國家安全的防衛武器,應該用國防的觀念來看待生醫產業的投資。
長庚大學技合處科研平台於8月18日辦理「智慧醫材與創新材料產學技術發表」,攜手台大T5科研平台學校與北科大共同進行技術交流。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吳醒非專門委員亦到場致詞,期許未來跨校跨平台的產學技術合作能促成產學合作雙贏。
近年來證交所於國內外招商,積極爭取及吸引外國企業來台上市,今年兩趟美西招商成果豐收,6月底造訪5家位台企,其中2家已由元大證券輔導,預計今、明年將分別申請創新板及一般板上市,7月底再拜訪7家公司,也有2家將於明年申請回台上市。
因應生醫產業市場及未來趨勢,並加強產業間合作及整合,提供民眾更完整的檢測服務,華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與台灣生醫醫事檢驗所(認證編號:3076)建立「策略性商業聯盟」以全面性推動臨床檢測服務。
華碩(2357)公布今年6月財務數字,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為11.5億元、年減64.29%,單月EPS達1.55元。華碩旗下台智雲以亞洲唯一商用AI超算服務優勢,跨足2023亞洲生技展。將台灣杉二號超級電腦算力整合NVIDIA優化的GPU運算框架,協助生醫產業輕鬆完成基因二級分析、藥物開發、醫學成像、加速分析,並以聯合學習技術和彈性多元化的雲端資料儲存方案,驅動醫療創新技術的研發與智慧轉型。
櫃檯買賣中心與生技中心通力合作,協助創櫃板公司媒合商機,邀請醫百科技(7536)、健談(7641)及慧穎(7647)3家公司參與,為生醫產業點開啟創新合作機會。
櫃買中心扶植創新企業發展不遺餘力,上周邀請醫百科技(7536)、健談(7641)、慧穎(7647)三家創櫃公司,參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主辦之「2023 Bio Asia Kiss The Venture:唱出創業的築夢路」交流活動,協助具發展潛力之創新企業與生醫產業領域交流與合作。
櫃買中心扶植創新企業發展一向不遺餘力,上周邀請醫百科技(7536)等三家創櫃公司參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主辦的「2023 Bio Asia Kiss The Venture:唱出創業的築夢路」交流活動,協助具發展潛力的創新企業與生醫產業領域交流與合作。
生醫掀熱潮,勤業眾信及資誠兩大會計師事務所意見一致,均看好生命科技及生醫產業的CDMO領域,並將生技醫藥視為台灣繼半導體產業後的下一個「護國神山」。
生技專家26日在亞洲生技大會中指出,全球過去幾年的升息,不少生技新創公司面臨籌資困難,帶動併購與授權的案件大增,而台灣股市火熱,成為生技指數還撐在疫情前相對高點的少數市場,有機會引領生醫公司來台掛牌,重掀資本市場熱潮。
以新藥開發、健康食品及疫苗開發等臨床前試驗為營運主軸的錫德斯生醫,係提供生物醫藥前段試驗的專業廠商,隨著國內生技產業快速發展,生醫前段試驗需求增加,近期接單量能急遽增加。
生醫產業因長期健康醫療投入預算不足,導致標準治療與國際指引落差擴大,成為不利生醫創新的隱形障礙,生技專家建議政府,將健保醫衛相關預算編列視為投資,並將權責拉高到府院最高層級、提高預算,以強化與國際創新生態系的鏈結。
生醫產業是政府「5+2創新產業」之一,2021年正式訂定精準健康 (Precision Health)為生醫產業推動的主軸,希望台灣能邁向精準健康新紀元。一方面希望從「疾病治療」邁向「預防保健」,大力推升全民健康;一方面也希望能結合台灣資訊電子科技優勢,和高水準醫療及全民健保大數據,開創具國際特色的新興高價值生醫產業。
十多年前在經建會(即現在的國發會)召開的會議中,幾個主要智庫,包括台經院、中經院、工研院、台綜院等,均贊成設立主權基金,以加速推動台灣產業結構的調整,而多數部會也不反對權基金的成立。但是十多年過去了,我們還在原地踏步,討論該不該成立主權基金?歲月蹉跎,令人不勝唏噓!
秉持著老二哲學,在進入產業界後,更加放下身段努力學習,也認知到在學界做研究要「求異」,但在產業界服務要「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