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產業增加值的搜尋結果,共116筆
第一財經報導,北京市統計局發布北京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北京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兆1610.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7%。此外,去年北京失業率均值為4.7%。
隨著合肥市5日官宣之後,大陸長三角地區41個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去年GDP與增速等主要指標均已發佈,可觀察到上海GDP保持全大陸的經濟中心城市首位,黃山市經濟總量越過千億線。而長三角內陸地面積最小的海島市,浙江舟山也因工業經濟增長,拉動GDP增速達8.5%。
《北京日報》用戶端報導,2022年海澱區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2日舉行。經初步統計,2022年海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兆206.9億元(人民幣,下同),海澱區正式跨進「兆元俱樂部」,成為大陸第二個經濟總量破兆元的市轄區、第一個破兆的地市級區縣。
澎湃新聞報導,湖北省武漢市統計局官網1日公布消息,武漢市統計局、大陸國家統計局武漢調查隊發布2022年武漢市經濟運行情況。根據湖北省市州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初步核算,2022年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兆8866.43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75.79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6716.65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1兆1673.99億元,增長2.3%。
福建省統計局20日發佈2022年福建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福建全省生產總值5兆3109.8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7%。這是福建GDP首度突破5兆元關口。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076.20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兆5078.20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兆4955.45億元,增長4.0%。
廣東省統計局公布,2022年全省生產總值12.91兆元(人民幣,下同),年增1.9%,低於全中國平均水平及去年初定下的約5.5%目標。工業、消費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則出現下滑。
大陸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17日在國新辦記者會上說明,初步核算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21兆20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年增率為3%。而該增速也未能達成去年政府工作報告訂出的5.5%成長率。大陸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喊話,伴隨疫情防控新階段、各項政策落實,經濟成長動力不斷積聚增強,「2023年中國經濟目標是會整體好轉的」。
近日,大陸各地陸續進入「地方兩會」時間,越來越多的城市公佈2022年經濟「成績單」和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據觀察者網報導,目前,在24座兆元(人民幣,下同)級GDP城市中,濟南、青島、長沙、合肥、鄭州、福州已經公佈了2023年GDP增速目標,數值在5.5%-7%之間,其目標與政策都是生產、消費兩手抓。其中,濟南2023年預期目標為GDP增長5.5%以上,青島為5.5%左右,福州、合肥分別為6.5%左右和6.5%以上,鄭州、長沙為7%。
大陸觀察者網報導,陝西、吉林2日公布今年前三季經濟情況,陝西前三季國民生產毛額(GDP)總值2兆3501.9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8%,吉林前三季GDP總值9433.06億元,同比下降1.6%。至此,大陸31個省(區、市)經濟三季報全部出爐。其中,廣東GDP首破9兆,四川三季經濟受衝擊較大;能源大省異軍突起,山西增速領先全大陸。
大陸國家統計局24日發布第3季GDP表現,統計單季GDP金額為30兆762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單季年增率3.9%,較上季僅0.4%大幅回升3.5個百分點。同時累計前3季GDP為87兆269億元,年增率3%,也較上半年回溫0.5個百分點。
中共二十大與二十屆一中全會閉幕,多項推遲公布的數據24日全部出爐,其中最為外界關注的第三季經濟增長勝預期。大陸國家統計局24日公布,大陸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人民幣(下同)30.76兆元,年增長3.9%,比第二季加快3.5個百分點,高於市場預期增長3.3%。
根據《北京日報》報導,從18日上半年北京市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北京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兆9352.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年增率為0.7%。其中第1季實現9413.4億元、年增4.8%;第2季則為9938.8億元、年減2.9%。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15日舉行2022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初步核算上半年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為56兆2642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率2.5%,其中第2季GDP僅成長0.4%,來到2020年第2季以來最低點。尤其從3月開始受疫情劇烈衝擊的上海,更出現單季GDP衰退、年減幅達到雙位數的13.7%,北京也同樣單季走衰、年減2.9%。
大陸國家統計局15日上午公布多項重要宏觀經濟數據,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2022年第二季GDP年增率為0.4%,遠遜於預期的1%;較上季降2.6%。上半年,GDP年增長2.5%。統計局表示,第二季實現經濟正增長,穩住了經濟大盤,成績來之不易。但市場主體經營仍比較困難,經濟持續恢復基礎不穩固。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15日舉行2022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大陸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表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56兆264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年增率為2.5%。而單看第2季GDP表現,單季總值為29兆2464億元、年增0.4%。
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今(20日)發布《跨國公司在中國:全球供應鏈重塑中的再選擇》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製造業低成本競爭優勢有所弱化,但是,中國在勞動生產率、數位化轉型、基礎設施、市場規模等方面的高性價比優勢日漸凸顯,中國在供應鏈綜合效能、創新應用場景、開放型經濟體制等方面將形成供應鏈競爭新優勢,對跨國公司投資中國仍具有較強吸引力。
深圳6日公布最新產業發展目標政策,其中將加快完善集成電路(台灣稱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封測等產業鏈,展開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軟體、半導體材料、高端晶片和專用晶片設計技術攻關,推進12英寸晶片生產線、第三代半導體等重點項目建設等。
吉林省統計局今日(28日)公布,第1季度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為2576.23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核算,按年下降7.9%。
深圳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今年首季深圳地區生產總值為7064.6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2%。
大陸今年第1季面對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和疫情多點散發等多重考驗,北京經濟開局實現總體平穩,今年第1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413.4億元人民幣,按不變價格計算、年增4.8%,與全大陸增速持平,比2020年和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提高0.1個百分點。另統計首季全市新設企業5.75萬家,年增率15.7%,其中新設科技型企業2.37萬家,年增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