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產業學院的搜尋結果,共409筆
為對焦產業所需人才,鼓勵學校以就業銜接為導向,辦理相應的產業人才培育方案,教育部自103年起推動產業學院計畫,透過人才培育專班,協助學生畢業後順利至合作廠商就業,也同步鼓勵師生赴產業實地研究,解決產業問題。鑑於近年全球經濟劇烈變動及供應鏈加速重組,112年起產業學院計畫將納入一般大學培育能量,期解決產業缺工難題,擴大人才培育效益。
教育部今天表示,產業學院計畫之「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自今年起補助對象將從技專校院擴充至一般大學,期能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機會,解決許多產業面臨的缺工困境,善盡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的責任。
後疫情時代數位轉型更加興起,面對改變中不斷變化的世界潮流,您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了嗎?工研院產業學院明年1月7日開辦18小時的軟體架構師培訓班,課程原價12,000元,早鳥優惠價10,800元,兩人以上報名,享有團報價10,000元。
為企業界有效促進資源與工業廢棄物處理及循環利用,協助公司達成永續循環的目標,工研院產業學院特別針對廠務型人員,推出綠色廠務初級人員培訓班的數位自學課程,讓學員不受限時間、地點隨時學習相關先進技術。
工研院首度推出先培訓後就業的未來菁鷹計畫,聚焦目前時下熱門人工智慧領域,由工研院資通、機械、電光等領域專家授課,課程為期1個月,目標培訓30名跨領域研發菁英,更鏈結工研院職缺。不過此項計畫只針對工作經驗3年以下、資訊相關科系或理工相關科系的碩博士報名,工研院邀請有志投入創新科技研發及對人工智慧領域有興趣者報名參加。
工研院首度推出先培訓後就業的「未來菁鷹計畫」,聚焦目前時下熱門人工智慧領域,由工研院資通、機械、電光等領域專家授課,課程為期1個月,目標培訓30名跨領域研發菁英,更鏈結工研院職缺。不過此項計畫只針對工作經驗3年以下、資訊相關科系或理工相關科系的碩博士報名,工研院邀請有志投入創新科技研發以及對人工智慧領域有興趣者報名參加。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今天與永康奇美醫院中心等涵蓋嘉義、台南、高雄等9所大型醫院和Abc牙醫聯盟,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未來將以深化生技醫療產業、精準醫療為重點,攜手培育大健康產業跨域人才,落實區域健康照護社會責任。
台灣美食天王陳鴻日前赴馬來西亞參與「2022年世界頂級美食獎」最佳殊榮,回國後立即回到母校「明新科技大學」,以母校服務產業學院創意執行長的身份,邀請「果木小薰」創辦人章念瑜,一起分享創業故事做產學交流拍攝「阿鴻上菜的一日校園生活」Vlog影片,讓人驚艷的是章念瑜表示,她自己也是靠著食用自家品牌的雞胸肉瘦身了30公斤,連美食天王陳鴻也佩服不已。
工研院今年榮獲人力資源領域最具代表性獎項「2022國家人才發展獎-機關(構)團體獎」,在人才發展與訓練品質上備受肯定,是政府、業界人才培育的好夥伴。
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創校61年,是中台灣唯一專業體育運動學校,具有全國獨具特色的「運動產業學院」,在運動產業化這個領域,擁有最專業的師資,由於台灣運動正積極朝產業化的方向發展,對專業的管理的人才與經營模式的需求越來越高,校方16日發表「籃球產業發展計畫」,未來將導入職業化的經營模式,發表全新品牌視覺,全力打造中台灣的運動產業規模,並結合企業贊助,打造專有品牌。
電力產業的人才過去集中在公部門,在青年學子的職業印象中,也似乎比較傳統。但在淨零排放、能源轉型、電業自由化趨勢帶動下,讓電力業成為不只是承載半導體等產業成長的護國基石,更變成深具潛力的高科技產業,衍生出需求面管理、新能源、儲能等新商機。企業為了搶食這塊大餅,急需優秀的「T型」跨域人才挹注,且不再只限於電機、機械、土木科系畢業生,包括資工、經濟統計、大數據分析、財經、傳播等科系學子同樣是企業鎖定的目標。
大陸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發布2022年人才招聘簡章。簡章中寫明,博士正式入職一年內,免費提供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電動車使用權,同時每月提供學校自有品牌袋裝螺螄粉10袋。招聘人員透露,相關福利政策是為了吸引高端人才來校任教,今年是第一次提供汽車租賃補助和贈送螺螄粉,目前只針對博士學歷的入職員工。
工研院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10日舉行「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獎典禮暨人才趨勢講座」,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因應氣候變遷、穩定供電、減碳等需求,世界各國積極發展低碳新能源,工研院也已規劃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將低碳電力納入其中,期望攜手產官學研的力量,突破產業框架,發揮台灣的淨零永續價值。
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帶動產業版圖快速轉移,產業經營環境競爭更加劇烈。面對科技推陳出新、國際資源重新配置,產業價值分工重整與多元發展,成為追求卓越企業的重要課題,其中產業分析被視為因應此一挑戰的重要工具與手法。
世界經濟論壇(WEF) 今年1月公布的「2022年全球風險報告」中,氣候變遷被列為10年內地球將面臨的最大威脅,國際間因此掀起一波環境永續「淨零排放」風潮,陸續已有136個國家宣示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臺灣也於今年3月30日,由行政院國發會提出了第一版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淨零排放」的軌跡與行動路徑,引導臺灣產業綠色轉型,期以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
工研院產業學院9月24日起開辦上課時數總計120小時的產業分析師資格認證班,每周六上課,包括:實體課程、線上研討會、實錄模組與輔助指導案例實作。本課程每人收費70,000元,8月1日前報名並完成繳費者優惠價62,000元,即贈送ITRI藍芽喇叭水晶球,兩人以上同行或法人團體報名享優惠價60,000元。
在全球新興電動車及人工智慧元宇宙的帶動下,半導體市場發展熱絡但也同時浮現了供需失衡、人才斷層的問題。前一段時間政府大力推動五大「半導體産業學院」,最近媒體也建議政府開設「文法商科學士後工程碩士」多元化學程(學士後工程),宣稱可加速增加國內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才供給,不僅是提供給半導體產業,也要提供給其他製造業;不但可以解決半導體產業人才荒的問題,也能減緩文法商科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個典型「摸蛤仔兼洗褲」的構想。
工研院承辦經濟部工業局推動的111年度推動機電產業智慧製造計畫,6月10日起開辦機電產業智慧製造培訓班,十堂課程分別以實體及線上授課方式進行,參加學員一般身份補助50%、中堅企業補助65%、特定對象補助65%培訓費用,透過專業課程的學習,提前布局掌握智慧機械未來式,提升競爭優勢與創新價值。
因應疫情發展趨勢及國家生技發展方向,工研院產業學院開辦生醫法規科學及智慧財產權研習班,5月14日至28日,每周六、日9:00~16:00採數位線上直播方式上課。歡迎生醫、生技、專利事務所、研究單位、各大學師生報名。
科技部國研院25日與台大宣布合作建立「國研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晶片設計管制實驗室」,作為北北基重要運算中心,約可提高運算速度三成以上,有效縮短半導體產業學院晶片設計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