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産業的搜尋結果,共101筆
據日媒對大陸11家主要房地産企業6月底所擁有的開發用房地産估值計算,其總額已達6.35兆元(人民幣,下同),如果簡單計算,一旦房地產價格下滑幅度達3成,現有房地產企業的資本將會枯竭,出現「資不抵債」的現象,接下來就可能面臨破產清算的問題。
由於鋰礦缺稀以致價格飛漲,加上安全疑慮較多,世界各工業大國正在積極研究下一代新型動力電池,已形成以鈉、鋅、氟3款新電池領先的技術專利方向,在這幾種新電池的專利與研究則分別由中、美、日各擅勝場。據日本產業技術專業分析研究指出,目前中國在新電池專利數佔絕對優勢,但美日研發新電池專利極具潛力,未來何種新電池能在市場上勝出,仍在未定之天。
企業的人工智慧(AI)研究在加速,相關産業的範圍正在擴大。而其中很明顯地形成美中分庭抗禮的形勢。據日媒報導,企業開發AI論文篇數最多的企業前10名當中,有6家是美國企業、4家是中國企業。
2023年將是起伏動盪的一年,春節前就有報導指出供應鏈脫鈎的危機,地缘政治也朝「去」全球化、「去」自由化的方向發展,特別是資通訊硬體及消費系统産品的供應鏈代工行業。因應此一大勢,雖台商各有盤算,但「會作事」的政府「束手無策、不作為」則令人不解。
數位匯流及智能元宇宙系統全面開展給了人們無限的期待,跨領域應用涵蓋了無所不在的領域,包括了食衣住行消費市場、社群媒體與電商、組織治理、教育、產業創新與工業發展等,但在發展過程中又因主事領導者專業素養的限制,全面自我組織、虛實合體、軟硬共治的跨業應用仍存在相當的鴻溝!而鴻溝的內涵卻是以中性經驗法則為基礎的演算法及科學實證主義的落差,形成市場應用,形成高度碎片化、個案化,不利於以規模經濟學基礎的全球產業經營。
全球產業正在進行一種超混亂的振盪(Churning),台積電創辦人甚至表示國際化/自由化已瀕臨滅亡。產業重組原應該是調整系統熵增而進行結構重整的現象,順應時代潮流進行產業轉型才是真正的王道,尤其是在智能元宇宙、電動車、新能源、先進材料、量子技術等產業,本文將聚焦在電動車輛及周邊産業的發展。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日前舉行會員大會,選舉第17屆理監事,並召開理監事聯席會,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吳忠勳連任理事長,副理事長由維梧資本創投合夥人馬海怡、資誠榮譽副所長曾惠瑾接任。
中國在全球科學論文多項指標排名皆已躍居全球首位,日本學術振興機構專家表示,要顯示真正全球第一的科技大國,除了必須維持首位的寶座,還要創造與之相稱的成果。而達到這個目標必須革除輕視基礎科學的態度,才能在産業競爭力上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這兩周以來最震撼的產業新聞當屬加強版的「晶片法」,美國擴大打擊中國大陸發展半導體等先進技術,對全球股市產生了致命的重擊,其影響深不見底至今看不到盡頭。
美國期望在其本土建立完整的晶片供應鏈,包括技術要求最尖端,産量也能滿足需求,但是拜登政府自己也明白美國在製造領域墮落了這麼多年,當然不可能一夜間就轉而超凡入聖,所以必需結合盟友來襄助他完成這個其實很「自私的」目的,於是籌組Chip4──美日韓台四國晶片聯盟。
據新華社引述大陸工信部方面指出,今年以來大陸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基本建成,國家頂級節點日均解析量顯著提升,工業互聯網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産業規模邁過兆元人民幣大關。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8日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時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必須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而談及防疫動態清零政策,習近平則表明,大陸人口基數大,如果實施「集體免疫」、「躺平」之類的防控政策,後果不堪設想。
食藥署新冠快篩試劑的採購案遭到社會嚴重質疑,已朝向貪污方向偵辦。但衛福部恣意妄為、目無法紀的行徑絕不止於單單這一项,從由院士級副總統背書的高端疫苗、無臨床數據卻特許EUA的特定疫苗、「五漢廢言」中央集中管控高價口罩實名制、快篩試劑管制、BNT採購事件、疫情擴散推卸責任、封建專制的領導風格等,已多次證明政府人謀不臧,甚至刻意違法、違背行政倫理的異常行為,不但有損官箴,更造成才剛萌芽的生技產業發展「不可承受」的負擔。因為被騙怕了,每次看到媒體或《生策會》發布的最新生物技術突破的新聞都帶著懷疑的眼光,實在是因為「狼來了」發生頻率太高了!
全球政經前景昏暗不明經濟持續下探,但高科技產業中最熱門的人工智能,及進階版的元宇宙產業仍然遍地開花,其紅火茂盛程度較1970年代電腦科技猶有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