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甲午戰爭的搜尋結果,共89筆
大陸齊魯網·閃電新聞4日報導,山東威海「靖遠艦」遺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調查1日獲評2022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威海是甲午戰爭終戰之地,為探明威海灣甲午沉艦現況,2022年8月至10月下旬,山東省水下考古中心聯合大陸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威海地方文博機構開展「靖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確定了沉艦鍋爐艙、艏彈藥艙、艉彈藥艙的位置,基本摸清了沉艦殘骸的整體情況。
孫連仲(1893年-1990年),字仿魯,河北省雄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他是1895年中日兩國爆發甲午戰爭以來,第一位在戰場上徹底擊敗日本皇軍的將領,直接粉碎日軍最精銳師團,以「台兒莊大捷」名震中外,授頒青天白日勳章,今年時值台兒莊戰役勝利85周年,讓我們一起來追憶這位令日軍聞風喪膽的「虎將」孫連仲。
1895年發生日本據台的乙未戰爭,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戰爭,戰爭範圍擴及台灣全島,波及全台灣兩百多萬人口,戰鬥從5月29日至11月18日持續了將近半年,死亡人數高達2萬人,其中包括1萬多名台灣軍民及日本軍4600多名。
日本前首相安倍之死,讓我想起了「雁行與龍騰」。安倍是日本戰後任期最長的首相。但在他之前,如從1991年算起到2006年為止的15年,日本一共經歷12任首相,幾乎一年一換。為何都做不久,主要是經濟撐不下去,就算任期最久的安倍祭出了經濟三箭及地球儀外交,也起不了什麼作用。日本經濟自1991年大泡沫破了之後,就進入失落的10年、20年,到現在為止的30年,一無起色。
筆者在中時「史話」專欄〈史達林格勒之戰重現?〉一文曾提到,日軍在1904年12月為爭奪旅順的203高地,與沙皇俄國在中國領土進行血腥慘忍的戰爭;日本警告清朝保持中立不得介入,腐敗無能的清廷居然同意。
馬來西亞華人的處境、他們的心情,比較接近當年孫中山搞革命時,圍繞著他、支持他的那些人的處境與心情。
「台灣人民對日抗戰從1895年割讓台灣開始,比1937年七七事變早42年。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乙未年(1895年)4月被迫簽下《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舉國震驚,全台悲憤。」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一年多,台灣疫情近期也突然爆發,至今已累積超過7千例本土確診,造成百位民眾不幸過世。2021年6月適逢5年一度的「甲午月」,回顧過去歷史,每逢甲午似乎都會發生災害或時代轉變,除了著名的甲午戰爭,還有復興航空馬公空難、高雄氣爆等事件,面對疫情接下來可能的發展,心靈八字老師蔣昀蓁以流月運勢解析,「這次的疫情要解套有前提」。
把握一個國家不僅要把握它的歷史,更要把握它的文化乃至於文明,同時不能只是一些皮毛知識的把握,而是要透過其知識把握其民族精神的深層與內蘊。因此,從「導向」的角度講,徐靜波教授的《被隱藏的日本史:從上古時代到政治革新》和《被偏誤的日本史:從軍國末路到經濟飛躍》值得一讀。
兩岸緊張,國防部在影片中強調真戰爭就必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獨派也用此宣示不惜一戰的決心,但老實說,聽來總覺底氣不足。
兩岸緊張,國防部在影片中強調真戰爭就必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獨派也用此宣示不惜一戰的決心,但老實說,聽來總覺底氣不足。
大陸山東威海市定遠艦遺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再有新進展,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19日通報,考古隊成功把一塊重約18噸的定遠艦鐵甲吊出水面,是大陸已打撈出水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護防裝甲。
針對當前中美關係,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受訪表示,美國不斷在南海及台灣問題上叫陣施壓北京,在戰略上是要布局成類似「珍珠港事變」,迫使北京「過早投入決戰」。但北京不會上當,對台「和平統一」方針未變,僅在戰術上進行微調。
台灣鐵路之父是誰?從小教科書上都寫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是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台灣鐵道之父是日據時代1906年的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蔡正元開酸,台獨不拜日本人,要怎麼活下去?
從甲午戰爭到韓戰,台灣命運一直謎樣的被朝鮮半島局勢深刻影響。清朝和日本在朝鮮半島上的較量結果,決定了近代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的命運。發生在70年前的韓戰,更戲劇性的改變了美國棄蔣棄台的決定,轉而積極保台,也因此決定了日後台灣的發展路徑。韓戰,更讓美日之間在二戰積累的仇恨快速煙消雲散,轉而將共產主義和紅色中國視為最大威脅,鋪墊了日後東亞的地緣政治冷戰結構,一直延續至今。
台灣的高中教科書中有些版本,把割據、殖民台灣時代的日本稱為「母國」,不過這個「母國」,在殖民台灣當時,有部分輿論曾經主張以1億圓的代價把台灣賣掉!
繼中美貿易戰後,美國正以中國責任論、中國賠償論再度劍指大陸,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以來,困難不斷,不論他回憶甲午戰爭的歷史悲情,或是要求自力更生,皆透過訴諸民族情感,凝聚力量來團結對外。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被沉沒的清朝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最近獲專家確認沉船位址。據最近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的「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上宣布,有關專家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後,現在已基本確認「定遠艦」的沉船位置,並出水一批沉艦遺物。這是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