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男性更年期的搜尋結果,共80筆
睪固酮是男性精氣神的來源,它控制了男性許多生理機轉,泌尿科醫師莊豐賓指出,性慾、肌肉量、脂肪、心臟、抗壓力等都需要男性荷爾蒙,不過40歲達顛峰後,就會以1至2%速度逐年減少;想要改善睪固酮不足,除了注意飲食外,適度運動及規律作息也很重要。
一名52歲男子近年來飽受更年期之苦,失眠、焦躁、勃起功能變差,但因不想吃藥,於是他透過減少應酬、地中海飲食、每周健身3次、周末爬山這4方式來改善整體健康,3個月後容光煥發、肌肉緊實、不在失眠、鮪魚肚也變小,性生活大幅改善。泌尿科醫師對於男子靠自我規劃及落實,就能在短時間內有此成效,相當讚賞。
男性年過40歲之後,會面對更年期與性功能下降等問題,光雄長安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李彥羲表示,這是因為男性體內的睪固酮(男性賀爾蒙)與游離睪固酮減少,可以透過抽血檢查,經賀爾蒙治療後,能有效改善精神狀況與恢復雄風。
男性年過40歲之後,會面對更年期與性功能下降等問題,光雄長安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李彥羲認為,這是因為男性體內的睪固酮(男性賀爾蒙)與游離睪固酮減少,可以透過抽血檢查,有患者因此改善精神狀況與恢復雄風。
不只是女人會有更年期,男性同樣逃不過,泌尿科醫師戴定恩表示,男性更年期不像女性停經那麼明顯,但也會因體內荷爾蒙變化而引發身心不適,尤其是40歲以上男性出現包括性慾減退、焦慮、身體變化、生殖系統等問題,更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更年期找上門。
一名56歲林小姐有高血糖問題,後續檢查確定罹患糖尿病,她總覺得飲食上只需少吃一點,不要再讓自己變得太胖就能與糖尿病和平共處。不過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高糖飲食,而不是少吃就好;且糖尿病患者進入更年期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甚至要當心動脈瘤破裂危機。
更年期對女性影響很大,事實上,男性也會有更年期症狀。泌尿科醫師表示,雖然不像女性停經那麼明顯,但男性的更年期也會伴隨身心的不適,因體內荷爾蒙變化引發的生理與心理症狀,而睪丸受損、酒精等4種情況可能會導致更年期提早發生,因此男性盡量避開這些因素,以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心血管疾病並非肥胖者或男性專屬,更年期後的女性更要提高警覺,依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調查,心臟疾病是女性國人第二號殺手,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女性更年期後,因為荷爾蒙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每5年會增加近一倍;對此,國民健康署分享護心5撇步,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
更年期不是女性的專利,北醫附醫泌尿科醫師陳偉傑、羅詩修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男人也有更年期,且通常好發在50歲左右,一旦出現易怒、神經質、疲憊、情緒低落、記憶力衰退、早洩、勃起困難或勃起硬度不夠等,就要格外注意。
一名22歲的阿兵哥站崗一天後,常覺得蛋蛋悶痛、腹部有下墜感,坐著也還是覺得痛,就醫檢查發現,陰囊像有一包蟲般擴張的血管,即為典型「精索靜脈曲張」的特徵。醫師表示,通常是因為久站、久坐、運動頻繁、勃起時間較長等長期擴張,嚴重可能造成男性荷爾蒙低下或不孕症,應就醫治療。
40歲後不只體力下滑,又有情緒不穩定和睡眠問題,要當心是「男性更年期」提早來臨?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受訪指出,男性荷爾蒙在30歲達到高峰,之後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下降,40歲後更可能每年下降1-3%。男性更年期不像女性可從月經週期加以判斷,身體症狀多作為懷疑指標,並搭配抽血檢測荷爾蒙數值,評估是否有其他器質性或代謝性疾病問題。
男性年齡漸長,最擔心睪固酮分泌的減少,出現更年期的症狀,連帶床笫之事也會興致缺缺,因為男性40歲以後的男性荷爾蒙(睪固酮)會隨著年齡漸長而逐漸減緩,睪固酮濃度低下的男性也可能會跟女性一樣,出現更年期的症狀,包括疲倦、性慾衰退、勃起困難、情緒煩躁、心悸、熱潮紅、骨質疏鬆、失眠等。由於睪固酮也是新陳代謝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因此此時新陳代謝也減緩
不只女性有更年期,男性也有更年期,醫師表示,男性更年期真實存在,是因男性荷爾蒙(即睪固酮)分泌減少所致,根據統計,國內40歲以上男性罹患睪固酮低下者有3成,低下除會導致大肚腩外,還會增加整體死亡率,呼籲男性若發現出現情緒低落、易感疲倦、性慾降低等現象時,應就醫檢查是否已進入更年期,醫師可評量是否需要接受睪固酮補充療法。
不同於女性更年期有明顯的生理變化而明顯,男性的更年期是一持續老化現象,醫師表示,不同於女性度過更年期後可與之和平共處,男性在更年期發生後,只會逐漸衰老,如同股市「長空」,因男性賀爾蒙「睪固酮」影響男性健康至鉅,適度維持睪固酮濃度有其必要。
網路瘋傳男性一生的精液量只有6瓶可樂,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表示,這說法完全錯誤,因男性每天都會製造精子,不像女性一生的卵子量是固定的,就算排精過量,也不會造成生殖器提早衰老,但長期應做好3件事,才能維持男性雄風,包括避免久坐保持褲襠通風、飲食均衡維持運動習慣、規律作息且不菸不酒,尤其是菸含有尼古丁,容易造成血管收縮,導致勃起困難。
「每天起床到平均磨損膝蓋3千次,你的骨骼健康還好嗎?」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道出了現代人的通病。吉安醫院醫療副院長鄭崇佑醫師指出,由於都市生活缺乏陽光的滋養,加上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骨質疏鬆症成為了台灣人大宗的隱形疾病。
母親節這一天,送什麽禮物給媽媽才好呢?根據統計,台灣女性平均在49歲左右進入更年期,這是女性身體健康的重要轉換期,許多健康指標在這個期間內迅速變化,若未能穩定調控,恐會走向快速老化。《健康療天室》特別走訪健檢中心,針對女性更年期前後可做的健檢項目一一了解,共同關注媽媽的健康指標。
「活到80歲都是一尾活龍」,是男性們對於擁有健康長壽體能的具體描述。中醫師吳明珠指出,以中醫觀點來看,男性體能以「八」為界,每八年都是一個不同的生命數階段,各有養生重點。尤其「七八」也就是56歲起,開始「肝氣衰、筋不能動」,外型走向崩毀,性能力也走下坡。如何養護自己的活力與體適能,養生重點一次看。
一般女性在45歲至55歲期間,卵巢功能開始衰退,伴隨著月經次數減少、月經不規則等現象出現,之後完全停經的這段期間就是所謂「更年期」。由於荷爾蒙分泌下降,女性可能因此出現更年期不適的身心症狀,甚至影響夫妻伴侶間的性生活。
更年期是男女必經的階段,只是女性症狀較男性相對明顯,大約在停經前後開始出現更年期症狀,這段期間因卵巢的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而導致各種生、心理變化;男性則是因睪固酮的濃度降低而產生更年期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