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疫情大流行的搜尋結果,共516

  • 有錢就是任性!大亨搭機出高價請她做這事 網友回應兩極

    有錢就是任性!大亨搭機出高價請她做這事 網友回應兩極

    美國科技業大亨基爾許(Steve Kirsch)日前搭機時提出10萬美元(逾新台幣306萬元)的高價,要求臨座女乘客取下臉上戴的口罩,不過,無論基爾許整段航程如何遊說,這名女客都沒有答應。基爾許在推特自曝此事,不少網友開玩笑回應「我願意啊,上述金額一半就成」,也有人罵他「渾球」直指這是騷擾行徑。

  • 瑞士信貸股價崩跌 瑞士央行保證提供活水援助

    瑞士信貸股價崩跌 瑞士央行保證提供活水援助

    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今天股價一度崩跌30%後,瑞士監管當局保證提供瑞信流動性活水,成為中央銀行前所未有的舉動。

  • 巴西45歲女大生遭霸凌該退休  堅持圓夢不棄讀

    巴西45歲女大生遭霸凌該退休 堅持圓夢不棄讀

    巴西一所大學生物醫學系女新生因年齡超過40歲,日前遭到班上3名女同學網路霸凌說該退休,年齡歧視的言詞引起眾怒。她在13日重返學校表示,會堅持夢想,不放棄念大學。

  • 新冠對大陸醫療系統挑戰大 張文宏:全球總體上已走出疫情

    新冠對大陸醫療系統挑戰大 張文宏:全球總體上已走出疫情

    據香港電台報導,大陸醫療衛生界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接受訪問時說,中國大陸去年底面對新冠疫情高峰,醫療系統受到非常大挑戰,但最終還能承受。稍早前取消隔離政策後,今年春節後疫情並未加劇,達到低流行穩定階段,民眾基本上生活回復正常,相信可維持一段較長時間,但目前仍需留意會否有新變異病毒株。

  • 陸方倡政治解決俄烏戰爭 俄駐華大使:尊重

    陸方倡政治解決俄烏戰爭 俄駐華大使:尊重

    俄烏戰爭已持續1年,俄羅斯新任駐華大使莫古洛夫(Igor Morgulov)日前接受陸媒專訪時表示,近來國際局勢發生許多重大的變化,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中俄兩國間的互信。而針對中方強調必須通過政治和外交途徑化解「烏克蘭危機」,他則表示尊重。

  • 中共政治局常委會定調 走出疫情大流行

    中共政治局常委會定調 走出疫情大流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16日召開會議,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聽取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匯報。會中表示從去年2022年11月以來,不斷優化調整防控措施,短時間內實現疫情防控平穩,診治2億多人、近80萬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準,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創造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蹟。

  • 名家觀點》馬偉:中美貿易韌性凸顯 但隱憂值得重視

    名家觀點》馬偉:中美貿易韌性凸顯 但隱憂值得重視

    當地時間2月7日,美國商務部發佈了美國2022年的貿易數據。其中,美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逆差較上一年飆升12.2%,至9481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美國和中國的貨物貿易額達到6906億美元,時隔三年之後再次創下歷史新高;美國對中國的貨物貿易逆差增長8%至3829億美元,僅次於2018年創紀錄逆差規模的4194億美元;但與此同時,中國失去了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這是自2019年來的首次。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馬偉今天在《環球時報》撰文稱,從這些數據當中,可以窺見當下中美貿易韌性凸顯,但隱憂值得重視。

  • 美中脫鉤或新冠效應?法媒:中國可能不再是美國最大貿易夥伴

    美中脫鉤或新冠效應?法媒:中國可能不再是美國最大貿易夥伴

    美中關係經歷數年來的政治與經濟震盪,長久的效應將逐漸顯現。法國媒體報導說,剛過去的2022年統計數據近期即將出爐,中國有可能不再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美中經濟脫鉤形成的長期趨勢?還是僅僅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的短期效應?許多專家對此看法相當分歧,他們認為現在要對美中是否脫鉤下結論還言之過早。

  • 蔡總統拚經濟滿意度銳減 游盈隆:與人民真實感受格格不入

    蔡總統拚經濟滿意度銳減 游盈隆:與人民真實感受格格不入

    滿意蔡英文總統拚經濟的表現?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公布最新民調顯示,三成五滿意蔡,五成二不滿意。不滿意者比滿意者多16.8個百分點;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蔡總統常引以為傲的台灣總體經濟表現和人民真實的感受格格不入。

  • 病毒持續變異、防疫心態鬆懈 美COVID疫情升溫

    病毒持續變異、防疫心態鬆懈 美COVID疫情升溫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全球大流行邁入第4個年頭,隨著冬季節慶活動增加、防疫措施鬆綁和Omicron亞型變異株持續變異,疫情再次於美國各地捲土重來。

  • 科學家新視野-COVID-19疫情對癌症預防與治療的影響

     新冠肺炎大流行對公共衛生和醫療產生嚴峻衝擊,導致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的升高,亦間接對非相關於COVID-19的醫療保健服務造成阻礙。

  • 美國之音稱 大陸再度拒絕美國提供疫苗等援助

    美國之音稱 大陸再度拒絕美國提供疫苗等援助

    儘管疫情已近爆炸式增長,但大陸仍一再拒絕接受美國提供的疫苗。美國之音引述彭博新聞社6日報導說,由於擔心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及其對經濟的衝擊,甚至導致全球疫情大流行捲土重來,美國已反覆通過各種管道提出向中國提供mRNA疫苗等援助,但是中國一直不願接受。彭博的報導顯示,美國試圖說服大陸的力度超過了以往所瞭解的程度。

  • 新變異株XBB1.5「2能力都變強」 兒科醫師示警:免疫屏障可能無效

    新變異株XBB1.5「2能力都變強」 兒科醫師示警:免疫屏障可能無效

    近來新冠病毒新變異株XBB.1.5再度引發疫情大流行,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XBB.1.5已成為美國新的主要流行毒株,且根據相關研究分析指出,XBB.1.5的致病性雖沒有增加,但更容易與人體細胞結合、二次感染風險更高,「它不僅免疫逃逸能力變強了,傳播力也是增強」。

  • 洪子仁:兩岸防疫要靠科學 不能用感覺

    洪子仁:兩岸防疫要靠科學 不能用感覺

     大陸疫情海嘯式爆發,適逢國內疫情升溫,外界恐將兩者畫上等號。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分析,大陸旅客僅占整體入境人數的5%到8%,且目前大陸主要變異株是BF.7和BA.5.2,並未在台灣境外移入個案中大量發現,究竟大陸疫情會對台灣帶來多少影響?應要回歸科學證據,建議指揮中心針對大陸返台旅客加強變異株定序監測,並與國內數據比對,客觀推估台灣疫情走向。

  • 陸恐現疫情浪潮 世衛:結束緊急狀態為時過早

    陸恐現疫情浪潮 世衛:結束緊急狀態為時過早

    科學家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顧問表示,現在宣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緊急階段結束可能還為時過早,因為中國可能出現毀滅性的疫情浪潮。

  • 疫情衝擊不確定性增加 世銀再下修中國今明兩年經濟成長預估

    疫情衝擊不確定性增加 世銀再下修中國今明兩年經濟成長預估

    世界銀行下調了今年和明年的中國增長預估,主要因素在於嚴格疫情封控措施與無預警地突然放鬆影響經濟活動,同時房地產行業也持續疲軟。

  • 美國家情報總監:習不接受西方疫苗

    美國家情報總監:習不接受西方疫苗

     中國大陸各地持續鬆綁防疫政策,官方也加強宣導疫苗接種。不過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3日表示,儘管面臨疫情大流行的挑戰,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願接受西方國家的疫苗。此外,大陸防疫政策轉向之際,內部保守派卻發動輿論攻勢,反對全面解封。

  • 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中日正常往來將逐步恢復

    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中日正常往來將逐步恢復

     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1日接受日本共同社專訪時雖表明,中國將繼續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但隨著疫情形勢變化,相信中日間正常往來也會逐步恢復,中日關係不會被疫情阻隔。而談及大陸何時全面鬆綁防疫政策,恢復常態生活,牛津經濟研究院則預期,中國明年下半年結束動態清零的機率相對較高,約有6成。

  • 惠譽:亞太銀行貸款放緩

     惠譽信評25日指出,亞太區經濟衰退將比原先預測更為嚴重,進一步使得2023年的銀行業帶來下行風險,初估來自三項負面因素,包括:1、經濟衰退將導致失業率推升;2、個人收入減少損害家庭的償債能力;3、滯後效果影響到主權評等及對信貸指標的穩定。

  • 經濟學人盤點2023年趨勢 蔡英文、拜登躍上封面

    經濟學人盤點2023年趨勢 蔡英文、拜登躍上封面

    歷經2年多的疫情大流行後,俄烏戰爭如今成為影響未來的主要驅動力,讓地緣政治和安全方面的「不可預測性」成為全球新常態,此外還有通膨飆升、能源市場混亂等問題。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