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病程的搜尋結果,共395筆
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分享,最近很多小孩感染腺病毒,症狀多是高燒多天不退、咳嗽、流鼻涕和有黃色眼屎,而腺病毒主要靠飛沫或接觸傳染,用酒精殺不死,只能用漂白水稀釋的消毒水擦拭才有效,且感染過仍可能再得。不過感染腺病毒多為輕症,僅少數會併發嚴重肺炎、中耳炎與出血性膀胱炎。
肝癌堪稱台灣國病,常聽到所謂的「肝病三部曲」,即肝炎、肝硬化、肝癌,不少患者都循著此病程發展。對此,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李威震表示,過去認為肝炎發展成肝纖維化、肝硬化,人生就沒有辦法改變,但近來研究發現,只要趕快阻斷發炎因子,肝纖維化是有機會逆轉的。他並分享救肝6招,包括服抗病毒藥、戒酒、飲食控制、勿亂用藥、禁用偏方、活肝移植等。此外,要避免誤食發霉食物,以及少吃加工食品,對養護肝臟來說都很重要。
新興建材人造石近年來常用於廚房流理台、浴室盥洗檯面,但勞工加工時恐因暴露於二氧化矽粉塵而引發矽肺病,勞動部今日表示,過去4年來已知6例平均確診年齡是35.8歲,遠低於過往各職類的平均確診年齡66.1歲;且這6名個案工作年資不到10年就發病,最短僅4.5年,呈現病程加速的特性。
天氣轉冷,不少父母會叮嚀孩子要多穿衣服,以免感冒,但兒科醫師陳敬倫表示,病毒才是感冒的主因,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急性症狀,包括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咳嗽等,因此沒穿外套、未蓋被子、吃冰等只是加劇感冒症狀,並不是致病原因。
家裡有兒童的家長注意,小兒科醫師吳昌騰指出,儘管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普及率高,不過最近仍有小孩感染「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出現發燒、嘔吐、抽搐、意識狀態改變等症狀,病程相當快,提醒父母提高警覺。
新冠疫情解封後,流感、副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腸病毒以及腺病毒等5種病毒輪流肆虐,依疾管署監測及小兒科醫師觀察近日腺病毒居首,不少小朋友高燒、單眼結膜炎、扁桃腺腫大、食慾下降,醫師提醒該病沒有抗病毒藥,最怕併發細菌性肺炎等二次感染,病程持續3天未好轉就是警訊。
長庚醫院胸腔內科副教授莊立邦醫師表示,近年青壯年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增加,一方面因大眾病識感提升,另一方面因飲食西化、外食頻繁導致肥胖,使其患者年齡呈向下趨勢。一位約50歲在中國台商常往世界各國出差,近年白天愈來愈疲累沒精神,一到飯店後就秒睡但醒來卻不知身在何處一片茫然。當他前來睡眠門診檢查時,已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經使用正壓呼吸器,白天嗜睡狀況大幅改善,工作效率也顯著提升,往後出差也隨行攜帶正壓呼吸器。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因基因變異導致進行性神經肌肉退化疾病,藥物非常昂貴,今年陸續有條件納入健保,不過不少病友仍是有藥卻用不了,病友施小姐直言,「有藥沒錢買」比「沒有藥醫」更殘酷,自己很幸運等到了健保給付,她也用自身故事鼓勵病友,現健保給付年齡已經擴大許多,應在給自己一次機會,主動諮詢醫師治療的可能性。
健保署本月起正式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品納入給付,用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患者不必再花上逾千萬自費使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此藥屬於暫時性支付,加健保署先給付兩年,評估使用效益再決定是否繼續給付、限縮給付或調整支付價,預估每年的受惠人數約有100人。
發燒要不要吃藥?專家認為若只是一般感冒,太快服用退燒藥猶如自行棄械投降,反而讓病毒有長驅直入的機會,建議試著先相信自身的免疫力,讓免疫細胞抵抗病毒。營養師也提醒,生病時一定要避免3類食物,包括「超加工食品」、「精製糖」、「油膩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降低免疫力,同時增加身體的發炎反應,恐怕會讓病況更惡化。
76歲國際級導演侯孝賢驚傳罹患失智症,兒子侯甫嶽昨發聲明證實此事。新竹市立委參選人林志潔表示,自己母親也是失智症患者,從一開始母親會忘記生活中剛發生的小事,沒說過的話以為說過了,接著逐步惡化到忘記怎麼回家,感嘆長輩逐漸老去,是三明治世代必經的課題。
馬光中醫近期收治1名70歲的登革熱患者,身體相當虛弱,說話有氣無力且容易腹瀉,服用西藥進行症狀治療,雖然登革熱急性症狀已減輕,但卻留下疲累症狀,於是中醫師使用中藥幫助其改善,經過2周共2次的治療,疲累感大幅減輕,說話有氣力、腹瀉減輕,食慾也增加。
民眾黨總統參選柯文哲日前在彰化出席活動時,以攝護腺癌比喻兩岸關係,指攝護腺癌病友存活時間長達十多年,「若硬要挖除可能死更快」應學習與敵人共存,卻遭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發聲明打臉。柯文哲競辦發言人戴于文今表示,柯文哲的原意是,癌症有不同發展階段,開刀割除、取出來不是唯一治療方法,要依照病程與病人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方法。
我國1年約有678萬人次因眼科疾病就診,約占全國就醫人口3成。視力受損與失明的衝擊,不只會影響健康與生活品質,對於社會、家庭也會構成經濟負擔。光是2021年,健保用於眼科治療的開銷就上看181億元,而造成國人失明的主因之一就是黃斑部病變,每10名失明老人,就有1人是黃斑部病變引起,但卻有過半患者不認為這是一種嚴重疾病,專家提醒民眾千萬別把黃斑部病變當成正常老化。
喝茶有益健康,很多人每天早上起床會先來杯熱茶醒腦,神清氣爽。澳洲、中國兩所學府研究發現,每天喝一杯茶能讓第2型糖尿病罹病風險降低28%。專家認為,茶湯的抗氧化、抗發炎效果強大,能改善人體的胰島素敏感度。
全球每年約有250萬人罹患腦膜炎,其中細菌性腦膜炎防治是一大挑戰,每6人就有1人死亡,且倖存者可能出現聽力損傷、痙攣發作、腦部損傷等神經後遺症。醫師指出,腦膜炎較常發生在嬰兒、幼童和青少年,3大典型症狀包括發燒、嘔吐、頭痛,不可輕忽!
「夏天流感居然這麼多!已經連續3週都升溫。」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今年夏季流感疫情未如往年一樣消退,反而6月至8月病例數仍一路增加。根據疾管署資料,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10萬2,087人次,顯示流感疫情升溫,且通告以校園居多。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預期未來4周疫情都屬上升趨勢,預估要等到今年流感公費疫苗10/2開打後,疫情才可能逐漸下降。
小兒科醫師張博揚表示,最近真的有點可怕,數種病毒在校園「煉蠱」,很多人感冒才剛好,又因為發燒回來看診,連爸媽也逃不掉,提醒大家要保重身體。另也呼籲家長們,尚未打過流感疫苗的幼童,需要接種2劑疫苗才有保護力,建議第一劑不要拖太晚去打,免得打不到第二劑。
近來小兒科急診激增,兒科醫師紛紛提出警告,不少病毒正在流行,尤其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恐導致兒童出現嚴重症狀,甚至呼吸暫停、猝死,呼籲家長、第一線醫護一定要提高警覺!
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表示,最近門診來看病的孩子多很多,且很多孩子發燒,燒得一個比一個高,上周連他家也淪陷,兩個孩子輪流發燒,讓他崩潰。他說,秋冬來臨,更是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要特別小心腺病毒、副流感、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4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