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痛感的搜尋結果,共176筆
腰酸背痛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但要注意有時原因可能不單純。對此,維尚泌尿科診所指出,腰疼不容忽視,恐為泌尿道器官出問題所產生的症狀。並分享3招簡易判斷,若是有動作才發生的腰疼,多為身體骨骼肌肉結構的問題;一旦伴隨發燒、頻尿、想吐等症狀,或呈現由內向外的悶痛,且姿勢改變也不會減輕痛感,就要特別小心。
世衛統計,新冠肺炎(Covid-19)現蹤全球已將近4年,已奪走至少695萬條人命。美國媒體報導,不少醫師發現,近來新冠肺炎患者的常見症狀出現特定模式,一般會有3大症狀依序出現,症狀沒有以前那麼嚴重,主要侵犯上呼吸道,與普通感冒的差異愈來愈難區分。也有醫師提醒,每次重複感染新冠肺炎均會增加長新冠風險,切莫忽視。
一名35歲女子因無法忍受生理期的疼痛,一連吞了4、5顆「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ASIDs),結果痛感由原先的下腹部延伸到上腹部,因劇痛難忍,就醫檢查才發現胃部破了15個洞,且還出血。對此,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表示,NASIDs相較於其他止痛藥,傷胃程度極高,他與家人都盡量不吃。
新竹縣50歲林姓婦人,長期緊張愛操煩,睡眠品質差,上班會因工作壓力偶有牙齒緊咬的情形,近年發現除了牙齒緊咬狀況明顯外,開始張口也出現疼痛感,甚至吃東西時無法大口吃,顳顎關節開始出現聲音,睡覺時甚至壓到會疼痛,臉部跟頸部肌肉也有疼痛感,牙科診斷是顳顎關節症候群,給予咬合矯正器卻沒有明顯改善,求助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鄭映芝醫師。
上班族常有久坐、維持同一姿勢導致的肩頸酸痛,大多只是敲打、捏壓自己的肩頸肌肉,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表示,這樣做只是當下有舒緩感覺,並無實際效益,建議民眾做「肩胛骨的鐘擺運動」,經研究證實,能更深層、持續地放鬆肩頸肌肉,「我沒運動時,每半小時就做一次,因此少有痠痛問題。」
嬰兒打針大哭大鬧,是不少新手爸媽的夢魘,不過最近科學家找到解決辦法。美國費城湯姆士傑佛遜大學(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發現,在新生兒打針時播放具有鎮靜效果的音樂,可以有效緩解疼痛。這是進行類似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
一名60多歲男子某天左側腰部突然劇痛,原以為是腎結石導致,醫師檢查後發現,其疼痛感並非腎結石的逐漸加劇、一陣陣的痛感,而是一直持續的痛,躺著不動會好一些,原來男子是因嚴重的骨質疏鬆,導致壓迫性骨折,若放任不管,嚴重會導致癱瘓。
根據日媒報導,宮崎駿御用歌姬之一的井上杏美,26日傳出因發生腦出血緊急送醫,所幸手術順利,經紀公司也對外發表公告,將會繼續觀察並持續接受治療。腦出血是病情兇險、高死亡率的疾病,台安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醫師陳允中曾指出,若出現2徵兆要特別警覺,包括頭痛且伴隨其它神經學症狀,以及發生如雷擊般的瞬間頭痛,千萬別輕忽,務必盡快就醫。
嘉義市立棒球場22日晚上有中華職棒味全龍與統一獅大戰,全場6000多名球迷觀賽,陸續有球迷反映看完球賽後手肘有刺痛感,懷疑座椅手把有問題,嘉義市政府23日找來廠商巡檢,將針對一、三壘觀眾區座椅查找原因,加以改善。
一名50多歲患者,因下背疼痛去做復健治療,但持續1、2個月後都未見改善,且還開始出現胸痛情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右肺已經有一顆很大的腫瘤。醫師表示此為癌症骨轉移,常見症狀包括,背痛、胸痛、腳痛、跌倒、骨骼劇痛、骨質疏鬆、貧血、頭暈及走路喘等,都要特別警覺。
一份美國中情局(CIA)密件指出,經過受訓的探員只要閉上眼睛、想像不舒服的身體部位,仔細觀察,然後在腦海裡默念「55515」這串數字,就能降低疼痛感,過去有國外網紅及網友實測後相當驚訝這個做法有效,不過也有網友吐槽,認為只是心理作用。
《我愛黑澀會》班底出身、曾是兒童台姊姊的女星貝童彤,2018年宣布懷孕並與圈外人男友Howard登記結婚,生下女兒「帕皮」後,時常在社群平台分享與女兒的生活日常;不過她去年透露脖子反覆長腫塊,近日又表示身心狀況出問題,感到非常痛苦。
一日忙碌之後終於可以好好休息,睡到半夜卻因大拇趾突然劇烈疼痛而醒來,這種難以忽視的健康狀況會讓人擔心到睡不著,而且年紀愈大愈常見。專科醫師警告,讓腳的大拇趾痛成這樣的原因不少,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對症治療,但患者初期自我警覺很重要,切莫輕忽以免延誤醫治。
香港女星楊卓娜過去參加港姐比賽出道後,大多在港片擔任綠葉角色,感情方面則跟「燈箱大王」生下一女,卻至今沒有結婚。常在社群平台分享生活的她,近日表示眼睛半夜出現脹痛感、流眼淚的症狀,便用手去揉眼睛,導致眼睛被感染,所幸並無大礙,休息一周便可康復。
一名20歲男子某天因嚴重胃痛、尖叫一聲後倒地,而被送急診,檢查確認為胃穿孔。醫師詢問後得知,男子是老菸槍,飲食不正常,且胃痛時就吃止痛藥。醫師表示,一般而言,止痛藥會損傷胃黏膜,嚴重可致胃穿孔,導致胃酸流至腹腔,會使人感到劇痛。民眾胃痛時應吃蒸蛋等較易吸收的食物,此時不可大吃大喝,以免造成胃更大的負擔。
胃痛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但若持續未改善就要注意可能是其它疾病所造成。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表示,過去曾收治一名30歲的年輕患者,因胃痛至其它診所治療都未改善,於是跑來急診,檢查後發現問題不是出在胃,而是膽結石導致膽囊發炎。醫師指出,該患者膽都已經爛破了,最後是以手術處理。
最近氣溫持續飆升,不少人喜歡開著電扇搭配冷氣消暑,晚上入睡後再調整成只吹電扇,聽起來不失為節電、省荷包的好方法,不過專家指出,睡覺吹電扇其實隱藏了健康風險,尤其應該避免整晚對著身體直吹,體質敏感的人更需要特別留意清潔問題,並提供4招幫助改善問題。
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無論是走路、跑步,還是簡單的站立,我們經常無意識地依賴一種強而有力的結構,那就是人體的「阿基里斯腱」。這條全身最大的肌腱,不僅支撐著我們的身體重量,讓我們可以順暢地用腳尖站立、伸展和行走,卻也因為其不具有纖維腱鞘保護,成為易受傷害的部位。足踝專科資深名醫朱家宏在其著作《自己的腳痛自己救》一書中提到,當我們感到腳後跟疼痛時,那並非僅可能是跟腱炎,還有可能是其他問題。那麼,我們如何分辨這種痛感的真正原因呢?而當我們確認了問題後,又該如何以適當的方式照護我們的「阿基里斯腱」,保護它免於受傷呢?
腰痠背痛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許多人常會說服自己「忍忍就過」,小心可能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台中光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嚴可倫就指出,若背痛符合4種情況,包括近期發生嚴重外傷或跌倒撞擊、下背痛且合併其它症狀、經常性疼痛、同時有發燒和體重減輕,務必盡快就醫檢查。其中,經常性發生,且每逢半夜和清晨就背痛,小心恐怕是僵直性脊椎炎惹的禍。
腰痠背痛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但若長期未改善就要注意可能是其它疾病所造成。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表示,常會遇到背痛患者來求診,但實際病因卻是腫瘤,而這種疼痛的表現方式稱為「轉移痛」。並指出不同背痛位置所代表的警訊,像是胰臟癌的痛點可能會出現在中間腰部。另外,她也說明區分轉移痛和背痛的2重要指標,包括,疼痛出現在同樣位置且長期沒改善,以及疼痛會連動,若發現類似情況,應盡早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