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發債總額的搜尋結果,共26筆
受惠利率風險降溫、美元自高位回落,加上先前歐美銀行業事件對於市場投資情緒的影響逐漸消退,進而帶動非投資級債表現,今年以來各主要非投資級債券指數表現皆上漲,其中又以優先順位高收益債表現最佳,今年來指數上漲近5.1%。
美國公共退休基金近年資金缺口擴大,為了提高投資報酬率不惜承擔更高風險,開始採取槓桿策略,光是去年美國就有超過100個地方政府為公共退休基金發債募資。
面對大陸房企嚴峻的流動性問題,儘管近期官方頻頻釋出政策暖風,但2022年1月,房企融資總額僅為人民幣(下同)792億元,年減達70.3%,單月融資規模已經出現連續11個月的衰退。尤其2022年是房企的償債大年,年內到期債券總額逼近1兆元,償債形勢可謂相當嚴峻。
大陸資通訊設備巨頭華為在2022年首個月就接連二度發債,連續籌資人民幣(下同)40億和30億元,這也帶動華為首度在大陸境內發債總規模超越境外債。
2022年步入利率正常化,聯準會仍將視經濟活動狀況動態調整政策,在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下,短期市場波動猶存,多數法人認為,就長期而言,高收益債市仍將受惠與經濟持續成長而有不錯的表現空間。
聯電(2303)補充2月24日所公告董事會決議發行無擔保普通公司債,今日表示將發行今年度第一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發債總金額為96億元,將用於增購設備及綠色環保相關支出。
固定收益投資人對ESG債券的需求持續升高。根據高盛報告顯示,此需求反應在節節高升的發債量,美元高收益債券市場,2021年以來ESG債券發行達26億美元,已經接近2020全年總額,並且接近2019年發行總額的2.5倍,其中以綠債為主。ESG債券市場熱度不減,相信2021年接下來的三季市場對ESG的需求將更多,也會帶動更多供給。
美國財政部宣布,本季將發行超過3兆美元(約90兆元新台幣)的新債,來支應美國國會通過的新冠肺炎疫情紓困方案,今年第三季(7~9月)預計還會發行6,770 億美元新債,有華爾街「新債券天王」之稱的雙線資本(DoubleLine Capital)創辦人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卻發推文抨擊,如果一昧的發債是政府救市之道,那為何還要向民間徵稅?
在甲骨文、耐吉等美國大型企業相繼發債,藉此籌措充裕現金來安度疫情衝擊下的經濟危機時,這些投資級企業債竟意外吸引了股票投資人與對沖基金等非傳統買主買進。
《金融時報》報導,受到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由緊轉鬆的刺激,去年全球企業發債總額暴出逾2.5兆美元的新天量,再度引發決策官員憂心全球債務水位過高的問題。
受到大陸及韓國綠色債券需求推動,今年以來亞太地區綠色債券發債總額超越去年全年總額,創下新高紀錄。
《金融時報》報導,由於全球央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逐漸退場,摩根大通預測美國今年將大舉增加發債規模,並推升已開發國家發債淨額創下4年來首度增加。
為實施庫藏股與配發股利籌措龐大資金,蘋果周一進行今年第8次的發債,受惠於最新財報數字亮麗,投資人認購標單總額衝至160億美元,蘋果見勢將發債額度加碼10億至70億美元,今年總計已發債逾350億美元,居全球第2大。
今年以來大陸房市「地王」頻傳,各地地價屢破紀錄,但不少高價拿地的建商事實上背後已顯現債台高築跡象。有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今年大陸房地產業發債總額逼近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已大幅超過去年全年6751.73億元發債總額。
美國債市歷經3周的震盪大跌後終於反彈。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高信評企業福特(Ford)與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周二同日發債,吸引投資人熱烈搶購,由此顯示市場對美國邁入第8年的經濟復甦仍深具信心。
為了填補預算赤字,澳洲政府上周宣布今年財政年度的發債總額將達破紀錄的4,450億澳元(3,220億美元),市場預期此舉將帶動澳洲長期公債殖利率走揚,帶動一波投資人搶購熱潮。
巴黎銀行周二表示,隨著歐元區各國預算前景好轉,明年歐元區發債總額可望減少640億歐元至8,080億歐元,排除償債後的發債淨額可望減少620億歐元至1,720億歐元。
櫃買中心國際板發債屢破記錄,美國金融業大咖AIG、花旗集團看準台灣資金便宜的好處,且獲亞洲法人投資者捧場。花旗今年來發行3檔美元債、1檔寶島債;AIG在台發行2檔之後,將在9月底再發行1檔4.2億美元,兩家今年來在台發行外幣債雙達10億美元大關。
華爾街日報報導,看準借貸成本低廉與基於擴大融資基礎的考量,美國企業今年來爭相競赴歐元區債市發債,已成為歐元區債市主力,今年迄今在歐債市場的發債總額已逼近540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銀行家與投資專家並認為,美企歐洲發債熱潮將一路燒到年底。
華爾街日報報導,看準低借貸成本與基於擴大融資基礎的考量,美國企業今年來競赴歐元區債市發債,今年迄今美企在歐債市場的發債總額已逼近540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銀行家與投資專家並認為,美企歐債發債熱潮將一路燒到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