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發電企業的搜尋結果,共368筆
新聞提要■東京當局將強制要求新屋安裝太陽能板,以協助分擔高峰期間電網需求並度過每年夏季熱浪考驗。
國家再生能源戰略是台灣參與全球氣候治理,落實2050淨零排放的關鍵手段。然而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的政策目標已因疫情和全球性原物料成本高漲、缺工、缺料等因素而確定延宕。另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底,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第1期(3-1期),7個得標廠商中只有5家完成簽約,另2個放棄。由此也可觀察到,國際離岸風電市場正在轉變,國內風電產業政策需為留下優質外商、扶植自主供應鏈提供更多支持。
國家再生能源戰略是台灣參與全球氣候治理,落實2050淨零排放的關鍵手段。然而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的政策目標,已因疫情和全球性原物料成本高漲、缺工、缺料等因素而確定延宕。另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底,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第1期(3-1期),7個得標廠商中只有5家完成簽約,另有2個案場開發商則在6月便放棄簽約。由此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國際離岸風電市場正在轉變,國內風電產業政策需為留下優質外商、扶植自主供應鏈提供更多支持。
傑傅能源積極推動「GEMS電力商務平台」,協助企業落實ESG及實現淨零排碳目標,該平台由傑傅能源與中華電信以及資拓宏宇合作開發,具備綠電交易服務、買電及賣電都能在平台完成,並導入中華電信代收代付、帳務系統、NFT、外雲資源與通路資源,為客戶提供穩定、效率、高品質之綠電交易服務。
近兩年面對全球高通膨、經濟衰退走勢,全球粉末冶金產業也遭遇市場景氣低迷不振衝擊,逆勢中台灣保來得今年6月向經濟部遞件申請投資台灣方案,計劃斥資16億元擴建竹南七廠,用於擴充SOFC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的電池連接板產能,包括購置四台1,600噸德國DORST成形設備,預計2026年前將連接板年產能倍增至2千萬片,滿足美商客戶博隆能源SOFC綠電發電系統階段性出貨需求。
越南做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之一,近期卻因高溫炎熱飽受缺電挑戰。越南投資計畫部外國投資局局長杜一皇15日在台北出席研討會時表示,越南政府對此研議多時,擬針對電力計畫祭出5項要求,推動電力平均分配,同時發展能源轉型,優化投資環境。
倡議綠色能源,幫助公益團體取得20年穩定收益,台灣大哥大第七屆「種福電」計畫,今天(8/1)啟動,預計群募500萬元,台灣大哥大拋磚引玉,率先宣布捐出100萬元,號召消費者與能量夥伴共同募資,在受贈公益夥伴「財團法人華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所附設的「由根山居」自有屋頂,建置82.39kWp太陽能板,預計20年可發綠電近180萬度,為地球減碳991公噸,創造收益1,028萬元(包含躉售台電之綠電約980萬及屋頂租金收入約48萬),全數捐贈「華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照顧300多位來自弱勢家庭,平均年齡45歲,最大年齡75歲,99%需要全天候24小時照護的中重度智能障礙者。
日前,總統蔡英文出席活動時表示,對於小水力發電國內外企業陸續加入協助發展行列,國家創投基金會視未來趨勢進行投資。對此,台杉國家級投資公司總經理翁嘉盛25日證實,台杉科技基金將積極瞄準綠能科技標的,在綠色能源包括水力及氫能都是努力方向,會在永續ESG盡一份心力。
夏日炎炎,臺灣的電力供應也引發關注。蔡英文總統今天表示,臺灣非常適合發展小水力發電,上個月政府已透過修法,放寬小水力發電設置形式,國內外企業也看見小水力發電在臺灣發展的潛力,陸續加入協助臺灣小水力發電發展的行列。
近期大陸多地高溫籠罩,用電量大增,許多省分紛紛推出用電規範。例如浙江省提出「移峰填谷」、「錯鋒用電」,安徽省調整優化峰谷分時電價執行時段,四川省發布「電力需求側響應」,部分地區實施夏季水泥錯峰停產計畫。有浙江台商受訪表示,錯峰生產只是鼓勵,沒有強制,對台企生產尚未造成影響。
當提及溫室氣體,與二氧化碳相比,甲烷(CH4)是溫室效應更強但常被忽視的溫室氣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之第六次評估報告(AR6)指出,過去20年間甲烷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力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現今全球升溫高達30%是人為甲烷所致。足見若要達成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1.5℃內,甲烷減量勢在必行。
監察院調查513停電事故,意外揪出「黑電」疑雲。侯友宜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陳柏翰表示,報導指出本應作為備用電源的核二、三廠機組,卻有長達18個月供作調度電源「例外變常態」,不但顯示缺電是不折不扣事實,更代表民進黨宣稱的「非核家園」一切攏係假。民進黨政府平時說要廢核,缺電危機時又偷用核電,顯然是「口嫌體正直」,如此荒謬的行徑,全國人民還敢相信民進黨的能源政策?請民進黨麥擱騙!
大陸國家能源局20日發布1-5月大陸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5月底,大陸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6.7億千瓦,同比增長10.3%。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4.5億千瓦,同比增長38.4%;風電裝機容量約3.8億千瓦,同比增長12.7%。
綠電開發數量仍遠不及企業所需。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祕書長張致遠表示,在國際減碳潮流下,企業需採購綠電符合國際市場要求已是重大國安問題,非自由市場機制能解決,政府應出面主導綠電買賣面臨的各項難題。
台積電今股東大會於今(6)日召開,綠色和平今於股東大會舉辦的新竹國賓大飯店外發放資訊小卡,讓股東了解台積電ESG的隱憂,包含碳排放量持續飆漲、綠電轉型進度落後國際競爭對手、供電項目引發社區反對等,同時於現場向台積電管理層遞交《綠電奇蹟的起點,台積電轉型綠電產銷者建議書》,盼其在綠電轉型之路上創造台灣的綠電奇蹟,確保未來的競爭力。
西南部水電大省雲南本月終於迎接降雨,卻仍無法緩解今年旱象,用電大省、外受電量近7成來自雲南的廣東,在6到8月的用電高峰期,恐率先受到波及。專家分析,廣東未來新能源發電的理想狀態,還是依靠外省送電,只有西北戈壁能滿足廣東的用電需求,需要進一步規劃能源轉型。
經歷了長達十餘年的起伏與沈悶之後,中國大陸核電產業再次邁入暖春。據澎湃新聞報導,「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政策引導下,2022年大陸國內核電核准速度和數量創2009年以來新高,5個新項目、共10台新機組在國常會上獲批。大陸核電業界對今年的新項目核准開工預期普遍樂觀,去年的核准節奏有望延續。另有多家核電供應鏈企業表示,在手核電訂單已重回歷史高位。
去年夏季在高溫久旱下,四川限電的衝擊令人記憶深刻。而大陸今年用電高峰提前到來,華南更約提早一個月達尖峰,使當地關注工業復甦緩慢的同時,會否再遭遇電力問題影響。
「碳權交易」近期引發熱議,對此,台化董事長洪福源表示,不論碳關稅、碳稅或是碳權交易平台,都是貫徹碳中和的工具,能否確實發揮效益的關鍵,在於「標竿」的確定。
在南台灣以提供鋁料、建材料鋁擠型、工業鋁擠型等材料聞名的隆晟鋁業,近年來事業版圖快速擴張,旗下德鎮企業專營的太陽能系統支架,由於契合各種太陽能架設環境,且組裝容易及易於維護,已是國內太陽能系統組裝業者爭相合作的事業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