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皰疹的搜尋結果,共138筆
時序近夏,台灣氣候潮溼悶熱,不少人習慣換上涼鞋或拖鞋,讓腳趾露出來透透氣,但趾甲上灰灰白白的,實在有些尷尬!醫師指出,灰指甲和香港腳都是黴菌感染,傳染力雖不如想像中強,但如果長期用手搔抓,恐會出現「香港手」。
一名66歲男子長期有三高問題,某日晚上突然左臉麻木、嘴角歪斜,急診醫師原以為男子腦中風,但檢查發現,並非因腦血管異常,男子之後到神經科檢查才得知是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顏面神經麻痺。醫師表示,顏面神經麻痺發生原因眾多,若是因帶狀疱疹病毒引發,患者日後可能會持續有劇烈抽痛感。國內9成的成年人體內都藏有此病毒。
一名30多歲男性因為嘴角紅腫來到皮膚科門診,自述以為長了唇皰疹,買了藥膏來擦,結果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嘴唇越腫越大,醫師診斷發現原來是口角炎。醫師指出,別以為只是皮膚小毛病就隨便自行塗抹藥膏,可能反而雪上加霜,如果超過持續1到2周未痊癒,或是持續腫痛、症狀加劇,建議盡快就醫治療。
許多人都有嘴破的經驗,但如果發生在小朋友身上,家長們可別掉以輕心,有可能是腸病毒引發的手足口症或皰疹咽峽炎,醫師提醒,如果孩子因為嘴巴裡的水泡疼痛而影響食慾,家長可準備冰涼軟質食物,避免身體脫水。
不少人以為得了皰疹就是「性病」,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解釋,常見的單純皰疹病毒(HSV)可能透過親吻、與他人共用毛巾感染,並非所有皰疹都是性病。
眾人俗稱的「皮蛇」其實就是帶狀皰疹,根據疾管署統計,國人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是32.2%,等於每3人就會有1人罹患,嚴重者恐導致面部神經麻痺、聽力下降、甚至失明或失聰。對此,營養師林俐岑在臉書粉專發文點名5類人是高風險群,千萬不可不慎。
美時(1795)27日宣布,旗下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簡稱PHN)緩釋型Gabapentin新劑型藥物,獲南韓食藥局(MFDS)批准。根據IQVIA的統計數據,2022年韓國Gabapentin類整體市場規模約為4,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億元)。
特殊學名藥廠美時(1795)帶狀皰疹後神經痛GRALISE SR日服藥,搶進韓國市場,今日股價開高後,賣壓湧出,多空交戰激烈,股價雖一度翻黑,但又立即上漲1.5%以上。
衛生習慣不好可能導致身體出狀況。一位女子表示,自己小時候就曾因為泌尿道感染住院,國中時雖然常常私密處很癢,但她沒有向爸媽求救,近幾年開始出現黴菌感染的問題。直到某天原PO感染A型流感、下體開始流血,就醫後才得知是免疫力低下導致潰瘍,讓她痛到兩眼渙散。對此,許多網友發現女子只有想到、尿尿後才換衛生棉,紛紛直呼這種衛生習慣真的要改!
疾管署統計,今年1月底至2月初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急增4成,甚至已出現首例重症,開學日恐會又有新一波傳染風險。土城醫院兒科主治醫師莊奇錫、恩主公醫院兒科病房主任醫師賴岐傑指出,腸病毒流行季通常在夏秋,今年12月就陸續出現個案,其中又以腸病毒71型、D68型需要特別注意,兩者都有併發重症機會,5歲以下抵抗力較低的兒童平時就要勤洗手,做好防範。
一名女性因右側太陽穴周圍頭痛數日,懷疑有偏頭痛而至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神經內科求診,並表示經常是抽痛數秒,但無噁心、嘔吐、畏光等典型偏頭痛症狀,醫師詳細檢查發現右額有淡淡紅疹,得知紅疹是當日才剛出現,卻已有逐漸擴散及眼睛疼痛感,經詳細診斷後研判是遭到「皮蛇」入侵,為三叉神經第一分支的帶狀皰疹感染,且有侵犯眼睛的疑慮,為避免情況惡化,立刻安排住院以抗病毒藥物注射與眼藥膏治療,所幸一週後水泡逐漸癒合康復出院,何小姐回門診再次檢查時,開心表示頭痛與眼睛痛的情況明顯改善,視力也未受影響。
近期氣候多變,聯新國際醫院感染科主任林芸合呼籲,50歲以上、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者、抵抗力較弱、過勞、壓力大等族群,甚而是得過新冠肺炎者,都是罹患帶狀皰疹的高危險群,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施打疫苗。
新藥族群再添新生力軍!竟天生技(6917)12日登錄興櫃,參考價32元。董事長王藹君表示,旗下有三個505(b)2新劑型產品開發中,進度最快的噴緩解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噴霧劑型APC101,規劃2023年進行2b/3臨床試驗,對外授權或自行進行都是選項。
在竹科上班的33歲趙姓男子,工作壓力大,常熬夜玩手機遊戲紓壓,突然左胸莫名疼痛,洗澡時發現一簇紅疹、水泡自疼痛部位冒出來,隱約有搔癢與抽痛感,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到中醫大新竹附醫求診,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診斷為「帶狀皰疹」,以新型帶狀皰疹疫苗治癒。
對於孩子的教養問題往往會引發家庭紛爭。一名人妻抱怨,最近她們一家搬回婆家,沒想到婆婆很喜歡把大人的食物餵給10個月大的雙胞胎寶寶,有一次甚至咬爛泡麵給寶寶們吃。沒想到最近真的出事,小孩子莫名其妙生病發燒,她請老公開罵之後,婆婆才終於認錯。
「划船甜心」黃義婷從高中轉練划船迄今,因為穿長袖服裝在室外長時間訓練,造成皮膚過敏起汗皰疹,曾令愛美的她困擾不已,卻也因而更了解自己的體質。至於讓爸媽心疼的雙手厚繭,黃義婷則早已習慣,只有購物常令她不好意思。
30歲男竟然兩年三度得帶狀皰疹!一名開小火鍋店的老闆,疑因日夜顛倒、睡眠品質差,竟接二連三罹患皮蛇,一再復發的腰部大面積水泡加上神經痛讓他痛不欲生,經抗病毒藥物治療後痊癒,醫師也建議他可種新一代帶狀皰疹疫苗,以降低再次復發。
48歲謝姓婦人8年前接受不同血型的活體腎臟移植,2020年自覺臉部抽痛,一開始以為是顏面神經失調至診所求治,但未見改善;後來抽痛越來越明顯,至台中榮總被診斷為帶狀皰疹,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後出院,追蹤8年,移植腎運作功能仍十分良好。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50歲以後免疫力開始走下坡,水痘病毒伺機活化,恐引發帶狀皰疹,依好發年齡推估,花蓮至少有6千多位長者列高危險群。花蓮縣府編列預算,提供3千劑,為中低收入、65歲慢性病患者公費施打,衛生局長朱家祥建議,50歲以上可自費施打,保護力長達10年。
48歲謝姓婦人8年前接受不同血型的活體腎臟移植,2020年自覺臉部抽痛,一開始以為是顏面神經失調至診所求治,但未見改善。後來抽痛越來越明顯而至台中榮總被診斷為帶狀皰疹,並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成功控制病情出院,追蹤8年移植腎運作功能仍十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