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盧業的搜尋結果,共81筆
美國第118屆國會於2023年1月3日開議,參議院由民主黨掌握過半多數,眾議院則以共和黨為多數。然眾議院自1月3日至1月4日歷經4輪投票,尚未能選出議長,使得新任議員無法宣誓就職、各項委員會的組成停擺,共和黨議員內部的意見分歧更使得美國民眾對共和黨的治理能力產生質疑。前次美國眾議院未能在第一輪投票中選出議長是1923年第68屆國會,當時共和黨居於多數,但由於黨內進步派的杯葛,歷經9次投票方選出議長。而1855年眾院議長經過133次投票才出線,則是有史以來迄今投票次數最多的一次。
29歲職業軍人湯男在2020年間,以暱稱「湯湯」與13歲少女網聊成人鹹濕性話題,索求裸胸照受拒,自拍下體照傳給少女,誘導少女自拍私密照回傳給他,經少女母親發現報警。警方循線搜索湯住處,查扣手機及私密照等證據。法官依違反《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判湯男徒刑3年6月,可上訴。
今年G20峰會的重點,不意外地由拜登與習近平的會面搶得媒體關注。美、中兩國領導人,在各自取得國內政治的再次授權後,試圖管理持續惡化探底的雙邊關係。依據雙方會後各自發布的說明可以看出,本次會談美、中各有堅持,卻也透露出彼此避免讓敵意螺旋持續拉高的意願。
美中競爭、烏俄戰爭、核武擴散、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等詞彙,不斷地在國際新聞中出現,而這些令人憂慮的消息持續削弱人們對於自由國際秩序的信心,卻也成為國際關係學者持續追求解方的動力。最新一期《外交事務》雙月刊藉由出刊100年的機會,重申其對於促進外交政策議題辯論的雄心,也希望透過對歷史的理解來形塑對未來的想像。其中,兩位頂尖的國際關係學者Dani Rodrik與Stephen Walt的文章,試圖透過對美國外交以及強權政治的分析,探索未來美中互動模式及其對國際秩序的可能影響,值得一讀。
在俄烏衝突爆發之際,美國總統拜登於3月1日發表自就任以來的第一份國情咨文演講,希冀獲得美國民眾對於烏克蘭的情感支持,同時推動國內的各項計畫與建設。在發言支持烏克蘭、譴責俄羅斯的時候,拜登難得地得到了國會跨黨派的支持,也使得就職滿1年、支持度卻落得與川普相近的拜登應可重拾執政信心。俄烏衝突所引發的後續國際效應,尤其是美國在國際事務的領導地位,值得關注。
在烏俄衝突爆發之際,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3月1日發表自就任以來的第一份國情咨文演講,希冀獲得美國民眾對於烏克蘭的情感支持,同時推動國內的各項計畫與建設。在發言支持烏克蘭、譴責俄羅斯的時候,拜登難得地得到了國會跨黨派的支持,也使得就職滿一年、支持度卻落得與川普相近的拜登應可重拾執政信心。烏俄衝突所引發的後續國際效應,尤其是美國在國際事務的領導地位,值得關注。
獲得「股神」巴菲特投資的印度行動支付龍頭Paytm 18日進行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寫下印度史上最大IPO案,不過上市首日股價便暴跌27.4%,反映投資人對沒有獲利的Paytm的商業模式存在疑慮。
美國總統拜登於10月21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節目提問時指出,若中國大陸侵略台灣,美國將會防衛台灣,並表達對中國大陸軍事科技發展的憂慮。此語一出,引起各方關注美國是否已改變其兩岸政策。事後,白宮國安會及國務院均聲明,美國並未改變其政策,仍依循著「一中政策」來處理對兩岸之關係。雖然如此,在總統大選落幕一年後,拜登主政下的白宮,並未完全揚棄川普所留下、對中國大陸競爭的政策。換言之,美中之間在可預見未來之競爭關係,恐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美國總統拜登自阿富汗撤軍的決定,事前得到民意高度支持,但由於媒體呈現出撤軍時的倉促失據,使得拜登及美國在國內外的聲望受挫。姑且不論拜登所做的是否是短多長空的決定,但拜登的執政能否幫助他個人及美國跳脫「川普陷阱」,則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2021上半年財報表現失準的花旗銀行,在欲脫手其韓國金融業務方面,似乎也進行地不太順利。
新加坡星展銀總行派任盧方傑為星展(台灣)人力資源處長,是台灣總經理之外的第二號人物。加入星展銀行台灣團隊近二年半,三分之二時間都受到新冠疫情的牽制。當初太座應允讓他到海外歷練一陣子,選了個距離新加坡較近的台灣,就是心想「回家又快、又容易」。如今每每跨境移動、尤其是入台重返工作崗位,都要面臨14天的防疫隔離,盧方傑在全球疫情最嚴重期間曾經超過六個月無法回到新加坡,苦惱「人算不如天算」。
由於中國大陸6月汽車銷售量普遍不佳,日本汽車製造商例如本田(Honda Motor)與日產(Nissan Motor)等也難逃一劫,業績都減少一成多。
國內COVID-19疫情嚴峻,台中市政府今(15)日上午針對三級警戒預作兵棋推演,全面戒備防堵疫情擴散,市長盧秀燕在會中同步宣布,台中市自即日起實施「三大措施」,其11大場所暫停營業、11處夜市暫停營業、宗教場所暫停團體活動且禁止大型遊覽車進入停放,原則實施至6月8日止,並視疫情發展滾動調整。
2013年2月,第二次執政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以「日本回來了!」(Japan is Back!)為題發表演講,宣告日本不再只是二流國家。而他其後的政策作為,也為目前世所週知的印太戰略一詞奠下基礎。2021年2月,美國總統拜登亦以「美國回來了!」(America is Back!) 一語,向歐洲盟友保證將透過外交政策的積極作為,匡正川普遺留下的外交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