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直腸的搜尋結果,共250筆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 TAMU)工程學院的研究團隊近期成功開發出可植入體內的小型無線裝置,助醫師在手術切除腫瘤的過程後,消除殘留於體內的癌細胞,進而減少術後化療或放療等額外療法的需求。
機場走私情形花招百出,有心人士挑戰沒有極限,風險越高似乎越激發人性,常見的像是違法攜帶毒品、武器、外來種等等。不過,近期傳出印度一名男子帶著快2公斤重,相當於台幣117萬元的黃金在身上,異想天開用自己禿頭的優勢,戴上髮片將黃金藏在裡面。外媒報導指出,印度法律並無禁止攜帶黃金入境,只是要遵守申報流程。
巴西一名男子日前把一個重達2公斤的啞鈴塞進肛門,結果無法自行取出,忍耐了2天以後,才因為腹痛、無法排便而就醫,然而普通的手術鑷子根本沒辦法夾出啞鈴,無可奈何之下,醫生只好以手臂伸進男子直腸內的方式,徒手把啞鈴拿出來。
余天、李亞萍二女兒余苑綺(余泳澐)2014年罹患直腸癌第三期,至今復發過3次、做了70次化療,爸爸余天日前則泛淚透露,醫生說余苑綺化療已沒用,因為她有抗藥性,目前正嘗試最新療法,而余苑綺日前(10日)過39歲生日,她仍正能量說:「感謝我的家人、朋友們給我滿滿的這些愛」。
大腸直腸癌蟬聯14年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每年約1.7萬人被診斷大腸癌,國民健康署補助50至74歲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定期篩檢早發現異常早治療。受疫情影響,許多民眾不敢至醫療院所接受癌症篩檢與治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防疫也要防癌,醫院有良好防疫措施,鼓勵民眾癌症篩檢保護自己健康。
12年前,年僅28歲的周小姐,發現左側胸部罹患乳癌第一期,她勇敢抗癌,如願結婚生子。沒想到相隔多年,當她準備要懷第二胎之時回診,發現腫瘤指數偏高,本以為是乳癌復發,沒想到透過大腸鏡確診為大腸直腸癌第二期,切除右側結腸、部分膀胱,還必須移除整個子宮跟雙側卵巢。然而,於手術時醫師發現惡性腹水,經化驗後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情已進展至第四期。
37歲涂先生因為經常腹瀉、體重驟減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癌,且癌細胞已瀰漫式轉移至腹膜,除手術、化療、標靶治療,半年前開始接受腹腔高壓氣霧化療,最近一次腹膜病理切片癌細胞已消失不見;他坦言自己因工地工作很早就菸、酒、檳榔不忌,年紀輕輕罹癌的震憾讓他全戒了,也不放棄改變生活作息,並配合醫師好好治療。
余天、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現改名為余泳澐),2014年發現罹患直腸癌後,一度抗癌成功未料又復發,日前大腸又照出陰影,經過住院化療後,終於返家休養,今(24日)她曬出一家人外出用餐的照片,所幸氣色看來不錯,吸引大批網友留言替她加油打氣。
余天、李亞二女兒余苑綺,2014年確診直腸癌第三期後,共做了近70次化療及切除部份淋巴、肝及肺臟,未料大腸近來又照出陰影,醫師評估最短只剩兩個月到半年壽命,讓一家人難以接受,李亞萍更一度情緒崩潰,對此,余祥銓也做出回應。
肛門指診雖然令人感到害羞,但能檢查出不少病症。一名60歲婦人長期肛門出血,卻因為不敢內診把它當痔瘡治療,一年後婦人多次如廁後馬桶上都有清晰血跡,被家人帶到診間檢查,結果醫師指診立刻摸到硬塊,確定婦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第四期,只能做人口肛門維持身體機能運作。
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台灣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民國107年新診斷的大腸直腸癌病例數約1萬6千例,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14%。是目前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男性第一位,女性第三位)。同一年有約5千人死於大腸癌,占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2%。
台東縣肥胖人口比例高於全國平均,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吳昱銳提醒,肥胖使罹癌風險提高,除了50歲以上民眾須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外,更呼籲民眾要注意飲食、多運動,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
藝人余苑綺7年前罹患直腸癌,化療將近60次,因為癌細胞擴散切除肝臟、肺臟,近來發文分享近況時,不免感嘆:「只有走過這樣的路,才能深刻體會那種苦痛」,讓大批網友紛紛留言打氣。
演藝圈模範夫妻檔余天、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從7年前發現罹患直腸癌後,歷經60次化療,甚至陸續切除肝臟和肺臟,多年抗癌總以樂觀態度面對,偶爾還會曬出和家人合照,分享溫馨家庭生活;今(23)日余苑綺在臉書的業配影片露臉,氣色看起來也不錯,還笑開懷自曝「老公每晚求愛」。
私密處不正常出血,恐是婦女身體警訊,聯新國際醫院外科醫師許尊堯在節目分享,一名婦女因私密處不正常出血至婦產科就醫,照超音波才發現她的直腸長了一顆腫瘤,直接吃穿子宮壁,必須趕緊開刀切除。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醫師陳威君則提醒,一旦發現私密處不正常出血,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
大腸癌已連續12年奪下台灣男性罹患的癌症冠軍,復健科醫師李薇透露,一名男子陪妻子來看病,期間時不時就放出濃郁魚腥味的臭屁,讓她快要忍耐不了,妻子發現後隨即尷尬地解釋說,老公放臭屁的問題至今已有20年,除嚴重影響社交生活與自信外,連她都受不了與老公分房睡。後來轉診至大腸直腸外科才發現是大腸癌惹禍,直腸內的腫瘤大到阻塞腸道。
華上生醫(7427)新藥開發進度報喜,旗下自主研發治療大腸直腸癌新藥組合CC-01(腫瘤微環境調控劑,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gulator),將於國內醫學中心啟動Ib臨床試驗收案。
長聖(6712)公告財務數據,10月合併營收5,117萬元再創佳績,月營收連續11個月呈現正成長,並較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532.82%,公司自結的前三季每股稅前盈餘為4.89元。由於CMO訂單已排到2022年9月,法人看好長聖後續成長動能。
總是覺得肚子脹脹的、大號大不乾淨,小心可能暗藏危機!一名男子因長期有腹脹問題就醫,而且一放屁就有糞水噴出,醫師伸手內診後直嘆氣,驚呼「好大一顆腫瘤」。
大腸直腸癌已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中醫大新竹附醫、經濟部工業局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共同合作全國首創智慧型超微創直腸癌手術平台,1日揭牌將建置從術前到術中到術後的照護臨床場域,提供癌友更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