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石化製造業的搜尋結果,共99筆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發展數位經濟,支援平台經濟發展,並透過智慧化和綠色化等方向,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大陸工信部部長金壯龍點名電子、汽車、鋼鐵、有色、石化等五大產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
台灣經濟研究院發布11月景氣動向調查結果,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84.79點、月增0.87點,終結連續十個月下滑,景氣曙光初現,但該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不能僅看一個月上揚就下定論,景氣變化仍需觀察後續二個月、三個月的趨勢而定。
台經院發布9月製造業景氣信號,五大類別產業中,包括石化橡膠類及金屬機械類的金屬基本業均續亮代表衰退的藍燈,其中化學材料連三個月、金屬基本業連四個月維持在藍燈。
「台灣金屬材料暨精密加工設備展」將於19至21日在高雄展覽館熱鬧展開,高市府經發局特別結合展覽舉辦「金屬製品AI技術加值研討會暨成果展示會」分享數位轉型的趨勢與成果,盼能輔導更多在地廠商轉型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工研院17日於臺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舉辦「預見永續新商機 南臺灣淨零排放論壇暨特展」,針對南臺灣產業淨零轉型需求,提出減碳策略,現場並展出超過20項減碳技術與服務。
為了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經濟部從去年2月啟動產業淨零工作,一年多來完成40場會議對話,昨日表示已取得六大產業、25家龍頭大廠響應2050淨零碳排目標,占了全體製造業溫室氣體排放量一半以上。
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經濟部從去年2月啟動產業淨零工作,一年多來完成40場會議對話,今表示取得六大產業、25家龍頭大廠響應2050淨零碳排目標,已占全體製造業溫室氣體排放量一半以上。第二階段為深化工作,要找石化、鋼鐵、電子三大排碳產業詳議,督促提出內部具體減碳計劃。
韓國多間石化公司今天加入汽車和鋼鐵業者削減業務的行列,因為這個製造業大國的卡車司機集體罷工擾亂運輸,導致庫存堆積如山。
台塑(1301)兩岸PVC、EVA擴產計畫預計年底完工投產,擴大搶進基建、太陽能商機。其中,台灣仁武、林園及麥寮PVC廠合計10萬噸去瓶頸工程完工投產後,台灣年產達141.5萬噸,兩岸PVC總規模上看188.5萬噸。大陸寧波及EVA年產2.8萬噸去瓶頸工程年底前投產,年產提高為10萬噸;屆時,兩岸EVA產能達34萬噸。
我國為出口導向國家,製造業貢獻我國GDP功不可沒,歷經15年積極減碳已減少46%成效,但這樣仍不夠,因為溫室氣體排放量仍占全國總量51%;國發會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督促製造業產業轉型,提出3大面向、11項措施,依循大企業領導帶動中小企業,並由國營事業以身作則逐步實施。
愛河流貫高雄市區,猶如高雄的母親之河,經歷長時間污染整治、河岸規劃修建後,綠意盎然已成為城市居民散步休憩的水岸,再透過科技光影妝點,讓城市夜晚再次綻放迷人的光彩。
RCEP今天正式上路,台灣被排除在外。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台灣未能加入RCEP,讓傳統製造業面臨外移壓力,呼籲蔡政府積極思索如何協助傳統製造業度過難關。民進黨立委蔡易餘、鍾佳濱都認為,當前重點就是全力爭取加入CPTPP:民眾黨立委張其祿提醒,台灣被RCEP排除,是民進黨政府單邊押寶CPTPP的結果,呼籲政府盡速設法加入CPTPP,否則形成雙頭空,對台灣非常不利。
隨著全球日益重視環境永續和溫室效應的議題,國際社會更加速推出更高規格的碳排檢驗及重要管制措施,例如國際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乃至於數月前歐盟再宣布要在2023年課徵「碳關稅」──亦即根據進口產品的碳排量多寡再加徵稅負;這些不僅顯示出國際社會對於「碳排」議題的高度重視,更使得環境永續在近兩年來,躍升為ESG的三個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課題,同時也象徵,未來環境永續未達標的企業,營運風險會愈來愈大,甚至會被淘汰,轉型也勢在必行。
德州2月急凍引發大停電的後遺症持續發酵,北美5座生產環氧丙烷的化學廠全部都在德州,目前仍無法運作。環氧丙烷是生產包括車用座椅等所需泡棉的關鍵原料,外界預期停產狀況持續至5月,可能嚴重影響美國汽車生產。
南亞(1303)首季將呈現淡季不淡,電子、化工、聚酯等產品皆可成長,合併營收將相較2020年第四季成長,在疫情、天災及新興科技應用與製造業需求增溫下,電子、化工等產業缺料恐慌短期將持續,將帶動南亞產品價格上揚,南亞今開高走高,大漲逾4.5%,股價寫2019年7月以來新高。
全球經濟動能逐漸重回正軌,1月國內製造業相關數據表現亮眼,製造業景氣持續樂觀。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最新景氣動向調查結果,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連九月上揚,測驗點106.42點更創下2007年10月以來、逾13年新高紀錄。
美中貿易戰和科技戰後,由於美國對大陸高科技的管制造成下單轉單效應也使台灣的科技業商機暢旺。尤其是半導體的搶單轉單效應,以及AI、5G、物聯網等技術的開展,對半導體需求量大增的情況下,成為各方爭搶訂單的標的,而使台積電贏得「護國神山」的美名。其次,COVID-19的肆虐,導致遠距醫療、遠距工作、遠距學習、遠距娛樂等蔚為潮流,也帶動筆電、雲端、資訊安全的需求。此外,在新生活型態的帶動下,共享經濟、平台經濟、外送經濟等新的平台、跨域合作大放異彩。
智慧工廠成為全球製造業的顯學,隨著勞動力減少、工資上漲、產品交期短、市場需求變動大,製造業正面臨新一波轉型挑戰,如何在控制生產成本時也提高生產力與品質,是製造業數位轉型的主要目的。面對全球智慧製造發展浪潮,台灣如何透過數位轉型解決經營困境、提升自身競爭力,是未來十年發展的重要基礎。
台經院28日公布2020年12月製造業景氣燈號,由於製造業相關數據表現優於預期,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13.67分,燈號由代表低迷的黃藍燈轉為代表景氣持穩的綠燈,是2018年6月以來,兩年半首次亮出綠燈,顯示台灣製造業景氣大好。
台灣製造業真正強!今(28)日公布的109年12月台經院製造業景氣燈號,由於製造業相關數據表現優於預期,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13.67分,較11月增加0.76分,燈號由代表景氣低迷的黃藍燈轉為代表持平的綠燈,台灣經濟研究院表示,這是自107年6月以來首次出現的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