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石油供給的搜尋結果,共173筆
原油市場短期出現震盪走勢,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國會聽證會的鷹派言論及矽谷銀行倒閉事件等,明顯抵銷大陸解封後經濟復甦,對原油支撐力道。法人表示,油價短線雖逢逆風襲擊,然而能源股仍有現金多增加股利配發、資產品質提升及買回庫藏股等三利多支撐。
全球經貿格局的改變,區域政經形勢的演變,是各國政府今年要面對的重大挑戰。「勸和-促談」,出現在「關於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無論是俄烏「戰爭與和平」的抉擇,或是化解中東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在政治上的長期對峙,中國大陸均將扮演關鍵角色,其廣結善緣、爭取信任的等距外交政策,在亂世當中,獨樹一格,能否就此進入「勸和-促談」的新階段,仍有待現實的國際政治檢驗。
2月以來原油仍呈現持續拉回走勢,法人表示,由於OPEC+則針對全球景氣前景進行減產因應,預期油價下檔風險不高,能源股也有高股利與股票回購等利多因素,價格會有支撐。
繼針對俄羅斯原油設限的制裁措施之後,歐美與G7盟國5日將擴及俄國精煉石油產品,包括柴油和航空燃料。能源分析師擔心,歐盟升高俄油制裁,恐徒增油市及全球貿易流混亂。
2022年大宗商品經歷了高低起伏的一年,供給風險增添市場動盪,帶動價格躥揚,需求憂慮在下半年主宰市場走向,令商品展望籠罩陰霾。預料2023年大宗商品市場依然充斥著不確定性和震盪,俄烏戰爭和美國聯準會(Fed)的利率動向將牽動石油與黃金價格走勢。
金燦榮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全國人大常委會研究室特約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美國政治制度、美國外交、中美關係等。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11月短期能源展望報告,將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成長預估,下調每日32萬桶,至每日116萬桶。
今年上半年油價受到美國升息造成股市及其他資產下跌,以及未來景氣可能進入衰退與需求放緩的影響,油價在3月份達到127美元的高峰後,便進入整理期。即使全球股市大幅下跌,油價似乎在6月時還有突破高點的態勢,之後即不敵升息壓力及美國的釋放戰備原油影響,持續回檔至84美元。
國際能源總署(IEA)13日發布月報,除了調降全球原油供需預測外,並警告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盟國(OPEC+)上周做出大幅減產的決定,恐加劇能源危機並推升油價,連帶導致全球經濟跌入衰退深淵。
由於高油價與高通膨已對民主黨期中選情造成衝擊,美國總統拜登16日在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國家領袖舉行的一場峰會上,企圖說服中東產油國、特別是沙國,提高石油產出以抑制油價。
俄羅斯上周下令裏海管道聯盟(CPC)暫停碼頭裝載石油30日,在利比亞局勢動盪之下,這兩項不利石油供給因素對全球原油供給帶來衝擊,使得原本就供給吃緊的情況變得更加嚴峻。
國際能源總署(IEA)15日發表月報指出,油價居高不下與經濟展望黯淡,恐拖累石油需求成長放緩。但即便如此,IEA仍預測,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可望超越疫情爆發前水準。
國際能源總署(IEA)15日發表月報指出,油價居高不下與經濟展望黯淡,恐拖累石油需求成長放緩。但即便如此,IEA仍預測,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可望超越疫情爆發前水準。
美國通膨爆表,不僅引發民怨四起,也讓民主黨在11月期中選舉選情更加危急。美國總統拜登10日在洛杉磯港發表演說時,將通膨居高不下歸咎於美國油業。他還指名全美最大石油生產商艾克森美孚,抨擊它說「今年賺的錢比上帝還多」。
中國大陸新冠疫情不斷延燒,即便祭出封鎖措施仍未見緩解,市場擔憂中國官方嚴格防疫政策影響石油需求,報告預估,上海的封鎖可能會使中國大陸的石油消費量減少,最多達每日130萬桶。
Q:烏俄戰爭爆發以來,國際金價與油價水漲船高,隨著戰事推進到3月29日烏俄第五輪談判,俄國表示「此次談判很有建設性」,並承諾將減少軍事行動,也為戰爭談和露出曙光,國際油價應聲下跌,WTI原油跌幅高達7%,如果未來順利停戰,油價有機會回穩嗎?未來怎麼看?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近1個月,戰事仍未出現緩和跡象,傳出歐盟國家考慮與英、美一同禁運俄油,國際油價包括布蘭特原油、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都站上110美元關卡。國際油價近期價格劇烈波動,值得關注的是,俄國官員週二(22日)宣稱,因暴風雨導致輸油管線設備損壞,從黑海出口的石油每日恐少百萬桶,相當於全球產量的1%,引發市場擔憂俄羅斯為了報復西方制裁,準備減供石油。專家認為,俄羅斯透過減供石油報復制裁,將導致油價進一步飆升,以及全球經濟衰退的問題。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雙方爆發嚴重軍事衝突,西方各國紛紛發動經濟制裁,美國全面停止俄羅斯能源進口,歐盟計畫逐步取消禁口俄羅斯天然氣、原油及煤炭等能源,然而有經濟學家警告,若今年不恢復進口俄羅斯能源,全球經濟將免不了陷入嚴重衰退。
俄烏大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及部分亞洲國家(以下簡稱西方國家)對俄國的種種經濟制裁,從美國禁入俄羅斯石油,到把俄羅斯踢出SWIFT,停止西方企業如麥當勞、甲骨文及美國銀行等對俄羅斯提供服務,再到沒收俄羅斯公民在西方的私人資產等,這些經濟、科技及文化乃至人身上的杯葛,已達二次世界大戰對軸心國家及其僑民等級別的制裁,因此,一次「準」第三次世界大戰實已開打。
國際能源總署(IEA)與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連袂示警,俄烏衝突與西方制裁將打擊石油供給,衝擊全球經濟,進而抑制石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