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石油和的搜尋結果,共179筆
愈來愈多先進國家轉向再生能源,讓全球對產油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需求大減。但在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8)30日登場前夕,英媒一項祕密調查揭露,沙烏地阿拉伯正密謀推動一項全球投資計畫,要以高油耗飛機和廉價汽車,提高發展中國家對該國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
中石油和中海石油氣電集團等中國大陸公司已與石油公司殼牌(Shell)簽署長期合約,購買「碳中和」的液化天然氣(LNG),利用「森林補償」來平衡碳排放。但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27日表示,大型石油及天然氣公司正在利用低品質的碳補償來「洗綠」(greenwash)其進口天然氣,且未能做出強有力的減排承諾。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召開在即,國際能源總署(IEA)在最新報告示警,化石燃料產業的脫碳投資規模遠遠不足,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潔淨能源投資僅占全球的1%。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召開在即,國際能源總署(IEA)在最新報告示警,化石燃料產業的脫碳投資規模遠遠不足,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潔淨能源投資僅占全球的1%。
華爾街上周五漲跌互見,港股上周五大跌424點之後,周一低開10點,隨後維持在窄幅波動。
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挑戰國際秩序,對全球造成深遠的影響。這場戰爭削弱歐洲傳統領導者德國和法國的勢力,鞏固美國的世界強權和領導地位,同時弱化俄羅斯的國際地位。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美國加州今天對全球5大石油公司提起訴訟,指控這些公司淡化化石燃料風險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害,並且誤導公眾。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週四(24)表示,美國將不會「放棄」中東地區,並且強調該地區為美國國家安全優先事項中的關鍵角色,並稱攸關到石油和能源供應,因此美國將會延續這路線,他聲稱數十年後也是如此。
外媒引述內情人士表示,美國石油巨頭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正就供應電動車電池的重要原料鋰,與特斯拉、福特和福斯等汽車大廠進行洽談。
英國當局今天表示,將發放數以百計的北海石油和天然氣新開採許可,以確保能源儲備,同時也將繼續致力在2050年年底前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遭西方制裁,迫使俄羅斯以折扣價銷售原油,其中印度在過去一年已成為俄油的主要買家,外媒指出,俄羅斯石油公司和銀行在印度銀行帳戶,留下高達數十億盧比存款,但受西方制裁影響,俄羅斯正為如何使用這一大筆現金發愁。
俄羅斯持續入侵烏克蘭,美國實施了一連串經濟制裁,俄羅斯財政部長希魯阿諾夫(Anton Siluanov)近日坦言,今年第一季能源收入下降超過50%,石油、天然氣收入已降至多年來最低水平,導致財政入不敷出。
大陸官媒《人民日報》20日於三版發表俄羅斯總統普丁署名文章,標題為《俄羅斯和中國——面向未來的夥伴關係》。就中方對俄烏戰爭的態度,普丁感謝中方採取平衡的態度,理解其歷史背景和真實的原因,並歡迎中方願意在解決危機方面發揮建設性的作用。普丁強調,俄羅斯對以政治外交方式解決「烏克蘭危機」保持開放的態度,並批評西方挑起「烏克蘭危機」,不斷火上澆油。
新聞提要■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飛漲促使非洲政府投入新石化燃料開發案,但卻面臨外界強力阻撓。
大陸經濟逐漸復甦,大宗商品資料分析公司Kpler表示,俄羅斯1月運往中國的原油與飛機燃油量,都創下紀錄新高。數據也顯示,中國放開疫情限制、重啟經濟後,原油與成品油的需求大增。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財政部於3月2日對違反美國限制運輸或銷售伊朗石油或石化產品的公司實施制裁,其中包括2家中國公司。其他公司位於越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制裁凍結了這些公司在美國的資產,並禁止美國法人與它們往來。
美國之音引述路透報導,有5名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大陸商務部正在向獨立煉油廠瞭解進口俄羅斯原油的情況。消息說,上周有大約十家煉油廠接受了詢問,詢問的內容是進口俄羅斯原油的數量和價格,以及煉油廠在生產和業務方面存在哪些困難。其中一名消息來源表示,中方政府希望瞭解這些獨立煉油廠最多能夠購買多少原油。
自去年2月俄烏開戰以來,西方對俄羅斯能源祭出多輪制裁,包括前所未有的60美元俄油限價措施,嚴重打擊俄羅斯收入。俄羅斯已經決定減產原油產能50萬桶/日,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哈里斯(Ben Harris)表示,這決定表明俄羅斯已經無力售出所有石油。
為了制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為,歐盟禁止進口俄羅斯海運石油和石油產品,並與七大工業國(G7)一起對俄羅斯海運石油和石油產品實行價格上限,以擴大西方對俄國石油產業的制裁。
俄烏戰爭爆發擾亂能源市場,推升石油和天然氣價格走高,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Exxon)和雪佛龍(Chevron)收穫破紀錄的營收表現,但這也引來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抨擊,嘲諷「賺的比上帝還多」。根據最新數據預估,兩家石油公司2022年獲利總額合計估近1000億美元(新台幣近3兆),創下歷史新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