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搜尋結果,共1,869筆
美國最新公布8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整體通膨年升3.7%,較7月份的3.2%回升,稍高於預期。整體通膨月增率為0.6%,是2022年6月後以來的最高升幅。
小編今(14)日精選5件不可不知的國內外財經大事。大陸商務部8月公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初步結果,指控我方違反WTO相關規則,並提出將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項下,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引發兩岸高度關注。國台辦13日重申,對此作法表示支持。一旦ECFA喊卡,台灣的石化、紡織、機械業等將受到衝擊。
國際能源總署(IEA)13日公布月報指出,沙烏地阿拉伯延長減產措施至年底,會令供應大減。即使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月報預期,今年石油需求強勁,刺激油價12日創十個月新高,但IEA月報內容繼續推升油價。
先前非農就業報告顯示,美國8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8.7萬人,高於預期的17萬人;而美國8月失業率增加至3.8%,高於預期的3.5%,較7月大幅上升,為2022年2月以來最高。由於失業率高於預期,降低了本年度剩餘三次會議升息概率,當前9月21日利率決議維持不變概率為93%。
國際能源總署(IEA)今天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減產石油將導致全球「嚴重」供應短缺持續到年底,升高市場進一步波動的風險。
本周國際油價觸及年內高點,布蘭特期貨目前的交易價格一度超過每桶90美元。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認為,隨著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將原定於9月結束的原油減產進一步延長至年底,近期的漲勢還有待延續。由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延長了限產時間,瑞銀預計8月份全球石油市場將出現約200萬桶/天的供應缺口,而9月份則將超過150萬桶/天。因此,雖然油價近期有所反彈,但石油市場在未來幾個月內可能仍將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沙拉烏地阿拉伯每日原油減產1百萬桶措施延長至10月份,石油輸出國組織暨盟國(OPEC+)同步節制原油供應,供應面減少,布蘭特原油每桶報價走高88美元,創下近七個月新高,塑化產業迎來景氣自谷底翻揚契機,配合季底集團作帳行情發動,台塑四寶扮演穩盤要角,4日漲幅逾1%,而台聚集團的華夏(1305)一馬當先漲幅逾4%多,台聚(1304)、亞聚(1308)、台達化(1309)同步收紅。
金磚國家峰會24日閉幕,同意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根廷、埃及、伊朗和衣索比亞等國加入,並就建立有助於深化本幣使用的支付系統達成共識。沙烏地阿拉伯等6國入會是金磚組織自2010年成立以來,首次擴大成員,另外還有17個國家正式申請加入,20多國有意願加入。隨著金磚組織擴員及對西方主導世界秩序的挑戰,全球治理的發展方向將深刻改變。
金磚國家峰會24日閉幕,同意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根廷、埃及、伊朗和衣索比亞等國加入,並就建立有助於深化本幣使用的支付系統達成共識。沙烏地阿拉伯等6國入會是金磚組織自2010年成立以來,首次擴大成員,另外還有17個國家正式申請加入,20多國有意願加入。隨著金磚組織擴員及對西方主導世界秩序的挑戰,全球治理的發展方向將深刻改變。
儘管最大進口國中國疲軟的需求,但因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成員國限制供應並支撐價格舉措,市場人士預期美國石油協的美國原油庫存繼續下降,截至8月18日當週減少近240 萬桶,受供應緊張支撐,油價反彈上漲,周三(8/23)截至臺北時間上午11點45分止,原油期貨報價如下:
市場權衡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出口減少,導致的供應緊張,抵消高利率的環境下,抑制全球需求增長的擔憂,帶動油價電子盤呈漲,周一(8/21)截至臺北時間上午11點50分止,原油期貨報價如下:
英國石油(BP)1日公布第二季(4-6月)業績,受大宗商品價格走跌及煉油利潤萎縮影響,Q2獲利意外大減將近70%,但BP仍大方派發股利且續買庫藏股。
周四國際原油期貨反彈小漲,因投資人對能源需求前景保持謹慎,促使原油期價窄幅波動,受到庫存下滑和生產國削減產量支撐,及中國原油進口強勁,據中國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儘管相對國際基準價格的折扣收窄,但中國六月份自俄羅斯的原油進口量創下歷史新高;另外,石油輸出國組織和國際能源署同步表示,預計今年下半年中國需求將持續增溫,仍為全球增長的主要動力。
市場分析:美國接連公布CPI以及PPI等重要通膨數據皆低於市場預期,市場對9月以後再升一碼機率有所降低,市場氣氛的轉鴿連帶使得美元指數及美國10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快速滑落。美股受此激勵,加以馬斯克投資AI、Google宣布Bard功能加強等AI相關偏多訊息,在半導體股領漲下,那斯達克及SP500指數再創波段新高。台股隨美股在AI概念股帶動下,上周加權及櫃買指數收3.71%與2.56%帶量長紅,收復月線關卡。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艾爾蓋斯(Haitham Al Ghais)11日在奈國能源會議上預測,全球能源需求截至2045年將較目前成長23%,因此必須以各種方式來滿足需求。
沙烏地阿拉伯等主要產油國致力推升油價,但美國產油量不斷增加,2023年全年產量可望創新高。專家認為,這有助穩定油價,同時也會削弱以沙國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定價能力。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5日調降油價預測,理由是該投行預估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以外的產油國將增產,導致2024年上半年油市供過於求。
觀察近期總經數據,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年率2%,高於市場預期,而初領失業金人數自前三周的26萬人水準,回落至23.9萬人。
在沙烏地阿拉伯致力透過減產來阻止油價進一步下跌之際,面對經濟壓力的俄羅斯,卻不斷想辦法向包括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賣出更多石油,增加收入,讓俄國快要取代沙國成為中國的最大石油供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