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石碑上的搜尋結果,共30筆
台北市文獻館公告指定9案12件文物為台北市古物類文化資產,包括台北靈安社鎮殿霞海城隍老祖神像、北管福祿派樂神西秦王神像、文武謝范神將及陽明山腳一對古道捐題石碑,經審議通過指定為一般古物。
英國王室昨(24)日公開已故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最後長眠地-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King George VI Memorial Chapel)的石碑照片,黑色大理石石碑上刻有女王、父親喬治六世、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后、及菲立普親王的名字。民眾自29日起就能前往禮拜堂所在的教堂向女王致意,不過得先花26.5英鎊(約新台幣915元)購買溫莎城堡一日遊門票才能進入。
日本主張擁有釣魚台列嶼(日本稱尖閣諸島)主權,屬於沖繩縣石垣市轄區。石垣市打造釣魚台各島的日本島名石碑,作為行政標誌,將向中央政府申請登島安置。
柳公權是唐朝著名的大書法家,後世經常將他和顏真卿並稱「顏柳」,是歷代書法楷模,有著「顏筋柳骨」的說法。最近大陸西安一處工地施工時,意外挖出了柳公權的書丹石碑,雖然很可惜碑身並不完整,但專家鑑定過後仍是相當驚嘆,直言這座石碑藝術價值非常高,很可能被判定為「國寶級文物」。
馬防部美軍足跡館,有條「靠北小徑」;1958年時,有位考績達85高分的美軍步兵上校,沒有派到好職務,反而調到馬祖服役,這位官運不順的上校,有天走路跌倒,遂立碑自嘲心境,「靠北長官」不是現今獨有。
古時候皇帝有如人民的天,說的話做的事都是最神聖的。大陸浙江溫嶺市的三房村有一塊石板,已被村民當作洗衣板使用4、50年,之後還拿去鋪路,到了不久前有眼尖民眾把石塊挖出,看到上頭寫著「奉天承運」、「光緒」等字;最後經過文史研究員鑑定,確認這塊石板是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年)的石碑聖旨。
位於台中新光三越對面下石碑溪岸邊,自98年完成下游段(台灣大道至福星路)景觀及人行步道舖面改善後,礙於經費未能完成上游段風貌綠美化。經過立委張廖萬堅積極與內政部營建署溝通,終於爭取到「西屯區下石碑溪親水綠廊營造及生態綠美化計畫」成功納入106年「城鎮風貌形塑整體計畫」,核定經費250萬元,提供當地居民更完善的休憩空間。
嘉義古名「諸羅山」,清乾隆年間,台灣發生林爽文事變,乾隆皇派兵渡海平變,諸羅軍民因平變有功,獲賜改地名為「嘉義」,並由朝廷御製石碑褒揚戰功。
中國大陸浙江省杭州西湖景區的「斷橋殘雪」石碑28日遭一名男子潑紅漆。管理單位除譴責這是「不文明行為」,並委託專家連夜清洗,花6小時才恢復原貌。
考古學家日前在約旦的黑色沙漠中發現上萬個刻著類似文字符號的石頭,他們推測這些應該是距今2000多年以前留下來的遺跡。
埃及吉薩高原的人面獅身像和金字塔群一樣舉世聞名,而鮮為人知的是,人面獅身像前有一座石碑,上面記載著法老的一個神秘的夢。這位法老名叫圖特摩斯四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八位法老。他是已知最早提出崇拜阿頓神的埃及法老。但這個十八王朝目前最著名的法老不是他,而是其之後的圖坦卡蒙。
具有120年歷史的宜蘭市中山國小,在2年前進行整地時,意外發現一塊約90年之久的石碑。校方今天把它豎立在校史步道上,盼歷史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近日,中國北京豐台區群眾在東營裡小區5號院內,發現了一塊帶有「皇紀二千六百年紀念碑」字樣的石碑。
台北松山慈惠堂主殿四層,屋脊上是兩條向著太陽爬行的龍,閩南建築物的鳳冠造型被放大,金色和紅色為主調,莊重形成鮮明對照,大殿和兩面的角樓有四層斗拱,每一斗拱下垂木牙,密密麻麻的,石獅是福建青石雕成後運至,獅子有跳起之勢,比一層樓還高,特大的兩座漢白玉石碑,平頂上各盤著兩條龍,刊刻後用紅字裝字,使《松山慈惠堂碑誌》、《瑤池金母聖跡碑誌》極為醒目。
中新網報導,內蒙古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26日表示,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元上都博物館近日在元上都遺址發現一塊刻有「魏王」玉箸篆字的蟠龍殘碑,碑中所說的魏王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魏王」阿木哥。
一塊刻著「國事」二字、落款為「孫文」的石碑,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能仁寺被發現,有專家推測,當時有可能是應民眾之邀,孫中山先生手書題寫這塊石碑。
山西省澤州縣旅遊文物局14日表示,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古廟東嶽廟附近發現一座侵華日軍為紀念同伴所立的「忠魂碑」,見證日本侵華歷史。
山西省澤州縣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古廟東岳廟附近發現一座侵華日軍爲紀念同伴所立的「忠魂碑」,高2米,寬約0.8米,石碑上刻有繁體漢字。落款爲「昭和十五年十月十八日建之,笠原部隊、大野部隊」,石碑上刻有「陣歿者115人,陸軍少佐1人,大尉3人」等字樣。推測戰役可能發生在晋南地區。
中國大陸過去是北韓的主要盟國,但近期對北韓的態度卻轉趨冷淡。《紐約時報》中文版指出,北韓與韓國都存在憂慮,認為驅動中國改變立場的原因,跟東北亞領土主張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