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石詠琦的搜尋結果,共91筆
這裡是北京西邊的一個文創區,因為靠近地鐵站,假日的人潮還算不少,文創區面積很大,裡面除了有畫廊和咖啡屋,還有各式餐廳,生意也不錯,尤其是網紅打卡的一家貓咖啡和柴犬餐廳,更是大人小孩必來之地。貓咖啡裡面不供應吃食,只有輕食和飲料,基本消費100元(人民幣,下同);柴犬餐廳供應簡餐,重點是客人可以每天上直播。
新冠疫情之後,打工仔突然走入大陸媒體的視線,許多想開工的廠商,不是沒有生意,而是打工仔沒辦法回流。老闆們想盡辦法透過關係,包大巴、包火車到山邊水涯去把打工仔找回來,甚至政府用盡各種能力,找到一些以前從未有經驗的剩餘勞力,編成隊伍,給予補助和勸說,讓他們回流到大城市,增添勞動力。
電梯打開了,三個工人出來,要大家等一下,看了半天,原來是三樓有人搬家,進進出出的家具,把小電梯都給塞滿不說,還得等他們都搬進又搬出才能往樓上走。一個鄰居說,旁邊那部貨梯都給你們搞爛,這兩天動不了,再這樣下去,這部客梯也要被你們占了,怎麼行?工人們呵呵一笑,他們是「貨拉拉」的工人,才不管這些,有錢賺就好。
往餘姚北高鐵站的路上,徐師傅講了這麼一段經歷,他說,這個梁弄鎮的老百姓多半都是經營戶外燈具的,以往那些年頭,官府比較好說話,他們都可以「化廢為寶」。比方說,快車道弧形燈為8米高,他們交貨之後,過了3至5年政府要更新換代,他們就把舊的燈桿收回來,在工廠把下半截鋸掉,上半截還可以重新粉刷之後,變成普通街道的長臂燈出售,後來上面查的嚴,這招就不靈了。聽來有道理,永續經營的理念是:再利用、再循環。如果能把可以用的都重新拾起,是不是就可以達到「節約」的目的?於是,各種可以想的方法都在《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號召下動了起來。
假日午後,三個大四即將畢業的女生在北京東單吃哈根達斯,談到即將離開校園,各個都很興奮,一個人拿出手機給小夥伴看她的男朋友照片,大家都誇她眼光太好,選這個家裡有錢不愁吃不愁穿的,畢業就可以馬上去當少奶奶,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另一個說,畢業後無論去哪裡也不要去工廠上班,雖然自己讀的是機械專業,但是對生產事業又髒又亂一點也沒有興趣。第三個索性掀出底牌說,馬上要在西單擺攤,她想要賣小首飾。
「午安,我失業了!」太湖邊上,老張給朋友發了這麼一條微信。就在這天上午,他賣掉一台烤麵包機,完成了餐廳關門的最後一個動作,把景觀視野上好的店鋪,租給下一個有興趣打拚的老闆,自己躲到離家不遠的寺廟裡,打算靜靜的休養一陣。他說,至少自己有房租可以過日子,只是不知道以後要幹甚麼?
這個舊曆年也許是有史以來中國最難忘的一年,從年前到年後,中國的經濟活動停頓,幾乎是零。城市街道小區公園超市看不到一個人,各地貌似空城,街上店鋪不開門,開了也沒有客人,餐廳只能靠外賣外送,至少老百姓每天宅在家裡還要吃飯、還要一點小娛樂,網上最活躍的可能是短視頻,每天還吸引幾億人,微店、微商也就此機會大發利市,線上課程和線上購物的廣告每天塞爆朋友圈,直銷傳銷也不受影響。
上海的王總這幾天特別著急,他手上一個案子急需找一個很難找的專家;原來這是一個比較傳統式的博物館,因應現代化的需要,必須趕緊轉型升級,政府有大把的經費預算,可是要找一個懂博物館經營、有改造經驗、更懂得數位化經營的指導顧問來全面接手這個項目,真的很不容易。
無錫的老張正玩弄著桌上一大排舊曆年前剛買回來的麥子,這裡面有澳麥和皮爾森等十多種。在中國還沒有發生疫情之前,他原以為可以用這些來實驗一些新品牌的啤酒賣賣看,沒想到武漢肺炎之後,不能開業也不能出門,乾脆當作自己的嗜好在家裡玩賞,手工啤酒用的是活酵母,用不同的麥子可以調配出紅色、琥珀色、黑色、或淡黃色的啤酒,很適合他這個由阿根廷來的口味。
張大媽目不轉睛,快速的迎接一天直播的開始,無論今天主播賣的是甚麼都不重要,她的快樂就是要買買買,特別是這一年,她迷上了這個女主播,感覺中,這個女孩就像她已經離開人世的女兒跟她招手…。
外面下雪,裡面吃火鍋,可能沒有比這個更爽的了。北京于大哥邊看著面前鼓動的魚料,邊等著服務員來掀鍋,掀鍋有儀式感,服務員會把一大杓熱騰騰的辣油往鴛鴦鍋裡倒,就這麼刷的一聲,整個開鍋儀式完成。鍋面上紅紙條上面寫的很明白:好運從此裂開。
這裡是南寧吳圩國際機場,一群人剛從寒冷的北京抵達28度的廣西,不斷的「脫」聲此起彼落,真的好熱,怎麼脫?大庭廣眾下,有人脫下靴子,把襪子脫下來,還邊搧著襪子當作扇子,可別這樣,南寧機場下飛機的地方,就有好幾間「更衣室」,細心周到地想到:也許您可以進去裡面再「脫」。
上海的周穎最近愛上了回家,這位工作狂的總經理以往經常是996主義—每天九點到九點上班,一周工作六天。不過,現在家裡有了新玩具,一台智能機器人:方糖,所以回家成了開心的期待。「方糖」是她經常上網購物之後的額外贈品,說穿了也就是個智能家用音箱而已,只不過這個小玩意很貼心。
小趙穿著紅衣、戴著紅帽在錄音室裡穿梭。這是她來到北京工作的第二週,雖然只是個實習生,小趙超級賣力,因為她酷愛這份工作,從吉林來到首都,又能找到這家蜚聲國際的媒體集團,多少同學都羨慕得流口水。薪資根本不是重點,每天能看到名人,那就叫一個:激萌。
長沙的田教授剛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給鄰居打個電話,請他們幫忙把她家的大白貓給照顧好。這次來北京主要的目的是要在國家圖書館為自己的博士論文找資料,時間可能會多耽擱幾天,好在大白貓很好伺候,而且鄰居也都認識牠,只要每天進去給牠放點吃的就行。
週六的夜晚,北京出租車司機小張看了一下手機上的屏幕,叫車的客人顯示要去三里屯,他決定提早回家,果斷不接單,反正少接幾張也無所謂,特別是像三里屯這類的酒吧一條街,晚上人多且雜,更何況自從北京發布了夜經濟政策,每逢周六日地鐵都會延長到一點以後才收班,少了他也無所謂。
清晨六點半的北京中高檔小區,隨著上班上學時間的臨近,居民樓裡面出來匆匆趕路的人,.他們動作整齊劃一,手上都帶著自己前一天留下的垃圾,垃圾袋千篇一律都是附近購物買菜時候帶回家的塑膠袋,因為都是半透明的,所以很容易看得出裡面都是些甚麼東西。
這是上海的一場大型造勢活動,活動的主角不是某個明星,而是一只口紅。口紅並不稀奇,但是靠頂尖的名人代言很稀奇,當然,隨後的新聞炒翻半邊天,網路上都在問:安全可吃的植物口紅是真的嗎?
這裡是中俄邊界的興凱湖,遊客來到的第一站,就是參觀「興凱湖博物館」。博物館面積不大,但是要收費、解說員和看3D影片也要錢。買完票開始,由解說員帶領進入展館,主要看的是鳥類標本;還有一個放映室,遊客需要戴上眼鏡才能欣賞大約20分鐘的興凱湖介紹。
四月底,雨過天晴的深圳,一場規模盛大的活動正要展開,一千多位來自各地的來賓把主會場和分會場擠得水洩不通。會場外,各路廠商的展示活動與叫賣聲,不絕於耳,這是一年一度的「行政峰會」,主題是《未來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