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破壞式創新的搜尋結果,共172筆
台新投信表示,在美國政府強力且迅速的介入下,市場逐漸自矽谷銀行與瑞信事件中回穩,聯準會觀察重心從金融穩定移轉至通膨與就業數據,考量近期美國就業與製造業、服務業數據走弱,通膨有機會進一步下降,分析師普遍預估聯準會將在6月份停止升息,而根據歷史經驗,在Fed最後一次升息買美股,短中長期皆有賺頭,布局SP500指數一年平均報酬率近2成,現在正是布局美股良機。而在「破壞式創新」引領科技業爆發性成長下,智慧生活基金後市看俏,建議優先布局。
台新投信23日表示,在美國政府強力且迅速的介入下,市場逐漸自矽谷銀行與瑞信事件中回穩,聯準會觀察重心從金融穩定移轉至通膨與就業數據。考量近期美國就業與製造業、服務業數據走弱,通膨有機會進一步下降,分析師普遍預估聯準會將在6月停止升息。
本土聚醯亞胺薄膜(PI)專業廠達勝科技(7419)去年營運逆勢成長,公告財報顯示,去年達勝全年營收1.11億元,較前一年同期營收呈現微幅成長,毛利率大幅增長8.4%,全年營運轉虧為盈,小賺152萬元,每股稅後純益0.04元;今年達勝除了繼續著墨既有各類利基型應用PI,將集中資源深化整合與優化人工石墨散熱片PI配方製程與及燒結製程,規劃將優質的石墨烯產品逐漸放量推向全球市場。
中國電動車市場在2021、2022連續兩年翻倍成長,去年中國新能源車銷售超過590萬輛,不只是世界第一,而且對全球電動車銷售高達6成的貢獻度,如果以輕型乘用車做計算基礎,中國去年每銷售100台汽車,就有29台是新能源車。
市場預期升息周期臨近尾聲,風險資產逐步走揚,今年以來MSCI世界指數上漲逾9%,其中成熟市場表現優於新興市場,主要由成長股等主題所帶動,第二季以來呈現類股輪動,原物料與高息股等走勢相對較強。法人觀察,境外基金環球股票基金今年來表現擠進前十名者,分別繳出逾13%到近兩成的成績,主題多聚焦在成長、機會、新趨勢與數位科技AI等。
遠傳(4904)2021年底宣布成立「遠傳新創加速器」,號召新創團隊加入獲得熱烈回響,第一期成果亮眼。第二期更擴大招募範疇,因應國際淨零趨勢,從5G、元宇宙領域,延伸至全球關注議題,包含ESG、長照、低碳城市等內容,歷經繁複的書面與視訊初審,獲選名單正式出爐,共計17家新創隊伍獲選,連同第一期優秀的7家新創團隊,可獲遠傳提供的商業模式優化、體驗優化、技術優化、資安補強、平台整合等豐沛資源,同時遠傳將持續協助媒合商業機會,一同壯大5G應用生態圈。
遠傳2021年底宣布成立「遠傳新創加速器」,第一期成果亮眼,遠傳攜手新創團隊打造元宇宙生態圈,在智慧醫療、智慧工廠、智慧零售、智慧金融、消費者應用等領域獲得好成績,共計12個企業共創指標型案例,加上53個洽談中合作案,潛在商機突破一億新台幣。第一屆遠傳總投入人力逾2500人次,舉辦超過250場深度輔導,150場與政府、企業及教育領袖的媒合會談;73場創投媒合活動;超過10家新創與遠傳進行策略投資評估、公司治理健檢。
2月幾則新聞非常值得科技界留意。1.元宇宙夢真的掰?祖克柏:Meta 2023重點為社群平台、生成AI──祖克柏將2023年發展重點放在社群短影音、演算法,以及AI生成科技,未再如以往大肆強調元宇宙,股價隨之上漲約15%。
2月幾則新聞非常值得科技界留意。
無論科技多麼先進,地球上的資源總會有被用完的一天,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石化燃料被廣泛地使用,致使溫室氣體快速增加,導致地球暖化,氣候變遷加劇。也因此危及人類及自然生態。瑞士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布「邁向循環經濟(Toward the Circular Economy)」報告,「全世界轉型成為循環經濟的時刻到了」。說明全球化供應鏈,循環經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容忽視。
我國牙齒矯正商機超過百億元,隨著可近性提升,及兼顧愛美與方便,隱形矯正需求逐漸攀升。尤其透過採取價格透明、資訊對等的「破壞式創新」,有助於提升消費者信心與接受度,進而做大整體隱形矯正市場。
近期市場因通膨、升息等利率政策雜音干擾而出現震盪,但隨著美國聯準會利率水準已隨著積極升息來到相對高點,對於庫存調整與評價等修正也已反覆消化,帶動近期包括AI人工智慧等科技股、與顛覆式創新所帶來的各類契機等都出現相對強勁的反彈,相關中長期投資價值逐步浮現。
全球金融市場持續面臨央行緊縮政策、通膨壓力、資金去化與基本面等嚴厲挑戰;近期更因為先有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打破市場對聯準會升息幅度走緩的預期,加上8月份通膨數據超乎市場預期,全球股市再陷泥淖, 9月以來市場再度出現較大波動。
全球爆發嚴重缺工潮、導致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加上供應鏈瓶頸未獲改善,美歐製造業回流的聲浪高漲等因素,使得企業對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支出出現激增。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計,今年機器人出貨量將增長至58.4萬台,較去年大幅成長34%。受惠於產業能見度與成長幅度高,AI機器人相關基金自6月中旬以來表現相當突出,可留意布局機會。
機器人理財業務持續發展。金管會證期局統計,至2022年7月底,從事「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業者家數已達16家,規模達57.42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4家、39.13億元明顯成長,成長率達47%,由於競爭白熱化,開始有業者推出嵌入式金融服務。
以前最常聽到年輕朋友的創業夢想,就是開一家咖啡廳。這是普遍年輕世代的開店夢。疫情後,懷著浪漫的開店夢慢慢變少了…
根據Marklines統計,新能源汽車銷售將呈爆發性成長,2021~2030年CAGR逾25%。投信法人指出,電動車產業利潤呈現微笑曲線,長線看好。
國發會高仙桂副主委上周率領逾30家台灣新創公司,赴東京參與由Startup Island TAIWAN主辦的「Together, Go Big 日臺新創高峰會」。本次活動廣邀臺灣新創、日本企業共同參與,在數位轉型浪潮之下,於資訊安全、元宇宙、永續投資、智慧生活與數位轉型等新興應用科技領域,邁向「Big Market、Big Economy、Big Success」願景。
隨著碳減排浪潮席捲全球,許多國家於2025~2040年間逐步禁售燃油車,此類政策風潮促使車廠極力提高電動車銷售占比,電動車趨勢長線看好。
繼台成清交投入半導體培育,東海大學積極打造智慧製造班培育兆元產業人才,並導入新型教學特斯拉敏捷式智慧製造課程,身為台灣智慧製造重要關鍵推手的東海大學,瞄準並鎖定在智慧製造人才培育,111學年度起將推出光點計畫,由資工系、工工系、電機系,以及雲創學院跨域合作打造特斯拉敏捷式「智慧製造」等課程,培育一流AI製造人才,為台灣另一個兆元產業開創嶄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