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磚瓦廠的搜尋結果,共23筆
竹北市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待修的10號傳統建築,去年底由傅明光司阜帶領11名學員修復,傅示範瓦作各項技術,傳承不鋪設防水毯,屋頂整體能有效排水、屋面能自然通風的傳統工法,讓計畫主持人鍾心怡開心說「我們在學蓋會呼吸的房子!」
1940年出生於新竹縣竹東鎮農家的傅明光,16歲當建屋學徒,沒想到就這樣修屋蓋房超過一甲子,純熟的瓦作技藝,讓傳統建築再現風華。文化部8年前認證他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土木修造技術(瓦作)保存者」,並授證「人間國寶」,去年再獲客委會客家事務專業獎章「一等獎章」殊榮,被譽為「客家傳統建築活教科書」。
新竹縣湖口台地1960年代磚瓦窯廠產業興盛,隨時代變遷,目前僅餘3處磚瓦窯廠遺跡依然保留完整,其中舊名波羅汶磚窯廠八卦窯內部結構罕見,但結構破損,甚至被許多樹枝纏繞,地方文史工作者22日邀請專家前來探查,盼梳理清楚磚窯廠的歷史背景,近期將向文化局申請文資身分,以保存在地記憶。
前往小港、大寮和大樹,親近田園並挑戰傳統磚瓦、漢餅等工藝DIY,再到義大世界釋放活力,是三五好友相約出遊或全家大小寓教於樂的親子小旅行,最Chill的行程。
高雄中都地區愛河旁的兩根頂天的磚造大煙囪,是城市建設的起源—中都唐榮磚窯廠,「台灣設計設計台灣」繼日前以設計手法打開城市歷史場景後,在9月30日設計中島正式開啟之前,再探究百年前最火熱的城市記憶,即日起於中都唐榮磚窯廠與紅磚事務所展出「高雄yáo」,展場以近5000塊磚塊打造一座煙霧燒窯,火紅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1911年開工製糖、舊稱「旗尾製糖所」的旗山糖廠,於20年前停止製糖後,仍保存完整的煙囪、石灰窯、老廠房及製糖設備,極富文史意義。高市府都發局與台糖合作,將老糖廠轉型為「旗糖農創園區」,結合農業展銷、在地物產加工與觀光休閒,藉由地方創生的力量帶動農業再生,營造沉浸式農創體驗。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老舊窯,是鶯歌人的集體記憶,舊詞新說,帶來地方創生、榮耀新北市的嶄新機會。
台南市六甲區早期是生產磚瓦的重鎮,全盛時期有近百座窯,然而環保、缺工等因素,只剩下1家瓦廠「南芳窯」經營運作,不過2、3年前,生產線已外移到越南,88歲的第二代老闆陳振崑表示,台灣市場仍有需求,尤其現在很多老屋重建等案子,但近來航運及工資上漲,經營壓力不小。
新北市瓦磘溝貫穿雙和區,卻因生活汙水、廢水成了「臭水溝」,儘管市府近年積極整治,但惡臭問題未解,加上未有統一的整體規畫,導致永和、中和河岸景觀差很大。對此,水利局回應,中和端生態園區今年會完工,同時礫間現地處理設施預計9月前通水,改善惡臭問題。
芎林鄉社區規畫師林賜霞去年拍攝紀綠片時,在上山村1處小山坡竹林,意外發現1座高17米的紅磚方形煙囪,取得磚廠業主同意後整理環境,希望整修煙囪裂縫,復舊磚瓦工作台,讓更多人認識昔日「打磚窩」的歷史。
芎林鄉社區規劃師林賜霞去年拍攝紀綠片時,在上山村一處小山坡的竹林,意外發現一座高17米的紅磚方形煙囪,取得磚廠業主同意後整理環境,希望整修煙囪裂縫,復舊磚瓦工作台,讓更多人認識昔日「打磚窩」的歷史。
熊熊烈火今天摧毀了俄羅斯第2大城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老工廠,濃煙染黑了這座前蘇聯重要工業城市的天際。
萬國通路投資35億增設產業園區,推動多角化經營模式,在台南市歸仁區成立萬國通路創意觀光工廠,試營運1個月已經吸引逾10萬人參觀,今天正式開幕,副總統賴清德當年促成萬國通路董事長謝明振鮭魚返鄉,也專程出席剪綵;謝明振表示,全球籠罩疫情之下,萬國與台塑攜手開發「抗菌行李箱」,為觀光、經濟、防疫加分。
嘉興正麒高新面料複合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達年輕時便被派往大陸設廠經營,憑藉自身美學設計背景與求學、當兵時擔任幹部的管理經驗與一股敢衝的精神,李建達從零開始,帶領嘉興正麒成為功能性面料的代表廠商。
來自匈牙利的藝術家托馬斯‧史維特(Tamas SZVET)今年4至7月在台南麻豆總爺藝文中心駐村創作,他以漆紅的鋼筋為素材,在總爺糖廠昔日的公共澡堂,創作名為《根基》的立體建築,11日起正式開展,不僅成為遊客拍照新熱點,也喚起麻豆老一輩居民對總爺糖廠的記憶。
花蓮縣前議長賴進坤家族土資場,日前遭檢方起訴涉將收取來的廢棄物以「戴帽子」方式混充轉售製成「黑心水泥」,賴進坤質疑檢方辦案草率,影響水泥廠商譽,讓業者29日連忙聲明駁斥不可能如檢方稱只檢查卡車上層,更出示標檢局檢驗水泥資料「打臉」檢方調查。
苗栗縣苑裡鎮甫榮獲交通部觀光局甄選為2019經典小鎮,舉辦票選活動更勇奪全國冠軍,為發展在地紅磚產業,推動苑裡春節觀光,金良興觀光磚廠、灣麗磚瓦文物館22日開放難得一見的燒磚隧道窯、大型紅磚迷宮,並宣布今年磚窯行春活動29日登場,帶動小鎮觀光年熱鬧氣氛。
台灣廢核爭議不斷,而大陸拼經濟則是發展核電卻不遺餘力,深圳的大亞灣核電廠,是對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廠,首度對台灣媒體開放,並透露正與台電協商簽訂專家支持服務協議,加強兩岸核電領域交流。
台灣中油公司高雄煉油廠走過70多年歲月,2015年底除役後走入歷史,原址規畫成立「環境教育園區」,已於今年6月8日揭牌啟用。園區占地400公頃,保存日據時期的歷史建築、遺跡、廠房及環保設施,是繼苗栗出磺坑「台灣油礦陳列館」後,第二個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魅力廠區。
嘉義市「愛木村觀光工廠」今天揭幕,副市長侯崇文表示,由製材廠為根基的觀光工廠,可讓民眾重新認識阿里山林業史,也是傳產轉型的典範。